鋼琴即興伴奏探討論文
時間:2022-11-06 04:44:00
導語:鋼琴即興伴奏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歌曲的鋼琴即興伴奏是指在不用正規伴奏譜的情況下,即能彈奏出與歌曲內容相吻合,能夠突出、深化主題,對歌聲起到烘托、渲染作用的伴奏形式。它是伴奏者一系列基礎知識及技能技巧應用于實踐的具體體現。
關鍵詞:鋼琴即興伴奏綜合能力
鋼琴即興伴奏是根據歌曲旋律,在鍵盤上做即興的彈奏,用琴聲帶動演唱者投入歌曲情緒,共同塑造鮮明的音樂形象;它的特點是突出彈奏的即興性,即在無鋼琴伴奏譜的情況下,伴奏者能根據對歌曲旋律的理解和分析作出快速反應,在大腦中迅速形成和聲配置和音型織體編配的同時,即時并有效果地在鋼琴鍵盤上演奏出來,起到對歌曲的烘托、渲染作用。它不僅要使音樂形象得到充分的發揮,更重要的是琴聲激起演唱者的情感活動,兩者相互呼應、交流,增強音樂的感染力。
一、一定的鋼琴彈奏技巧
鋼琴即興伴奏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均較強,所以伴奏者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就是鋼琴技巧,它是鋼琴伴奏的基礎和表現音樂的手段。鋼琴演奏技巧與鋼琴即興伴奏是不同的兩方面內容,要明確二者有本質的區別:鋼琴演奏技巧是以機械練習為主要再現樂譜內容,而即興伴奏必須服務于歌唱的需要,在歌曲旋律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理論知識即興地彈奏出伴奏織體,是以創造性的勞動完成歌曲伴奏,使之成為與歌曲相輔相成的整體。因此會出現下列兩種情況:一是伴奏水平受鋼琴技巧的制約;二是鋼琴技巧高于伴奏水平,就是說伴奏水平受理論水平、創造性及綜合應用能力的制約。這就需要二者的同步提高,達到綜合平衡、全面發展的理想效果。
二、扎實的和聲理論知識
鋼琴即興伴奏是和聲理論應用到實踐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和聲設計是鋼琴即興伴奏中具有“靈魂”地位的重要部分,伴奏者和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歌曲的表現力。因此,和聲的選擇要根據具體作品需要來考慮,處理好排列法、連接法、節奏感、表現力及和弦結構等。如:歌曲《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是一首頌歌,全曲由三個樂句組成,第一二句為并列句,第三句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和聲選配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整首歌曲伴奏處理的目的性、合理性和完美性。一般性的旋律進行中,運用調內正三和弦便能保持主旋律的和諧、流暢以及織體的豐滿效果,但在歌曲的高潮段落,和聲手法的運用與處理卻要求體現出特定的效果。這首歌曲的高潮段落恰當地運用不穩定的變和弦,增強了和聲的傾向性,加大了和聲的力度,有效地推動歌曲向著激昂、輝煌的情緒發展,充分展示出這首歌曲的感情色彩。由此可見,扎實的和聲理論基礎是十分重要的。
三、較強的綜合能力
鋼琴即興伴奏是一門應用技術,是伴奏者較強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即興伴奏的能力是多方面的,筆者從即興伴奏的實踐中體會到:它除要求具有鋼琴技巧、和聲基礎外,還要求伴奏者:1.具有即興編配能力。掌握各種風格、各種類型的伴奏織體,從而能即興編配出合理、實用、簡練、有效的即興伴奏;2.具有即興應變能力。能快速分析判斷作品,并創造性地選擇設計好伴奏音型,將其應用到伴奏中去;3.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鋼琴即興伴奏必須重視各個環節之間的相互關系,否則就會像一條鏈條缺少了中間環節一樣,無法形成連貫、流暢的整體。
四、選擇適當的伴奏織體
伴奏音型的基本形式,是指常見的幾種和弦的不同陳述形式,是即興伴奏中為歌曲所彈奏的伴奏音型樣式;它豐富多彩、千變萬化,但基本形式只有三種,即:和弦式伴奏織體、分解和弦式織體、帶低音和弦式織體。
1.和弦式伴奏織體(表現特點——堅定有力、氣勢磅礴、莊嚴宏偉、豪情激蕩)。和弦式伴奏音型也可稱為柱式和弦伴奏織體,是指伴奏音型以和弦的原型(四部和聲的各音)同時奏出的一種形式。(1)節奏松弛、平穩,具有烘托背景的作用。(2)節奏短促緊湊,有較強的動力。(3)跳躍、節奏鮮明,堅定有力。(4)鑼鼓式節奏,擅長表現熱烈歡騰,動感較強的情緒。如:歌曲《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運用了和弦式伴奏音型來表現新中國少年兒童朝氣蓬勃,奮發向上,誓做共產主義接班人的堅定決心。
2.分解和弦式織體(表現特點——抒情流暢、委婉深情)。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是指伴奏音型以和弦的分解形式出現,是和弦音按各音排列順序走向進行變化的一種形式。(1)深情、委婉,亦可歡快跳躍。(2)抒情流暢、富有歌唱性,具有動感。如:歌曲《高天上流云》,運用分解和弦表現了抒情歌曲的形象,表達了我們對幸福生活無限熱愛和對未來無比憧憬的美好心情。
3.帶低音和弦式織體(表現特點——歡快跳躍、節奏感強)。半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是指伴奏音型以和弦的低音與另外幾個和弦音交替出現的一種形式。(1)歡快跳躍、節奏感強。(2)微微起伏搖蕩又平穩安靜,靜中有動。(3)節奏鮮明、形象生動,具有新疆舞蹈特點。如:歌曲《天地之間》,運用半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來表現少年兒童那種天真爛漫的可愛形象。
以上三種伴奏音型具有比較典型的用法和表現力,它是繼續深入學習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礎。伴奏音型的使用應在統一中求變化,單樂段可只用一種織體,其他曲式可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織體,但要避免雜亂無章、弄巧成拙。
五、總體的布局
在設計時應先對歌曲的曲式結構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在彈奏時就能更好地把握全曲的伴奏框架,使之具有合理的整體布局。要彈出圓滿完整的伴奏,不僅要把伴奏音型彈好,還要把歌曲的前奏、間奏和尾聲彈好,只有這樣,才能把歌曲的內容完整地表達出來。因此,必須重視伴奏總體的布局,即前奏、間奏和高潮部分的綜合應用。
前奏是指歌曲開始之前,預示歌曲的主題內容、思想感情,或描繪意境、渲染氣氛,提示演唱者的情緒、音高、調式、調性、節奏、速度及力度等,給我們帶來一個具體的音樂形象。間奏是對歌曲的音樂形象、情緒變化、調式對比的銜接,特別對音樂內容的補充、烘托氣氛、描繪背景起著橋梁連接作用,也為演唱者提供必要的提示和歇息機會。
尾聲是通過鋼琴伴奏對歌曲的終止進行加強和補充,進一步抒發作品的思想感情,讓歌曲的內容表達得更充分更完美。
可見前奏、間奏、尾聲是與歌曲本身密切聯系,組成完整的藝術形象。因此,在練習中,要全面考慮整體構架的合理安排,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重視綜合能力的培養:
1.熟悉、分析歌曲的風格、情緒、調式、高潮等方面內容,把握住歌曲的內涵。首先進行開始部分、高潮部分、結束部分的和聲安排,注重和聲的功能性及色彩性,安排好半終止及終止式。然后根據和聲進行的規則及效果安排其他和弦。安排和弦時應注意:以正三原位和弦、三度疊置的連接為主,副三和弦、轉位和弦、變和弦為輔。
2.歌曲開始部分以主三和弦為主,鞏固其調式調性,高潮部分選用不穩定和功能性強的和弦、變音和弦,以增加推動感。如:歌曲《歌唱祖國》、《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等,都是帶有頌歌性進行曲風格的歌曲,前奏部分的和弦選配,就要以主三和弦來確立調式調性,給人堅定有力、朝氣蓬勃、奮勇前進的氣勢。
3.高潮部分的處理:(1)反向八度、音階及半音階進行,如:歌曲《幸福在哪里》,上行的音階使歌曲結束在情緒的頂點,歡快、興奮而充滿活力,加上左手的節奏音型和最后有力的和弦式的收束,使歌曲完滿地結束;(2)根據風格特點使用震音、琶音等,如:歌曲《松花江上》高潮部分運用了這一手法,在這里震音的最大特點,表現了充滿憤怒與仇恨的情感爆發,是撕心裂肺的呼號吶喊!力度和氣勢不斷增長,升華了音樂主題,表達了人民的共同呼聲和愿望,情緒高亢激昂、充滿激情、勢不可擋;(3)選用動感較強的變和弦、色彩和弦以加強緊張度、烘托氣氛,如:歌曲《雨花石》為了表現“迎接黎明勝利的曙光”這一特定的內容,利用變和弦(DD和弦)特殊明亮的色彩,把歌曲的主題進一步向前發展和升華,表現了人們追求美好愿望和崇高理想的深刻主題與深遠的意境。
這種例子舉不勝舉,如:歌曲《我愛你,中國》、《英雄贊歌》、《中國的土地》、《大森林的早晨》《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根據歌曲的內容、情緒等設計、選擇適當的伴奏織體是即興伴奏成功與否的關鍵。當然,它還可根據歌曲表現的需要進行變化,產生出更多、更適合的伴奏音型,這對于鋼琴即興伴奏的設計將會產生富于整體性的效果。總之,綜合分析能力對于鋼琴即興伴奏在歌曲整體框架的建立上能夠達到較準確的定位,無論在結構的邏輯發展以及風格特色的處理方面都能達到較為理想的境地。
學好鋼琴即興伴奏,掌握必要的和聲、曲式結構、伴奏織體、歌曲作法以及基本樂理等理論基礎知識是重要的,同時還必須做到:
①重視各調式調性的鍵盤和聲功能的練習;
②重視鍵盤上做即興伴奏的練習;
③重視在鍵盤上的移調練習。
這些練習不僅提高即興伴奏的能力,而且鋼琴的技藝也會隨之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鋼琴即興伴奏的特點正是在于“即興”,要求憑借伴奏者的智慧與靈感在極短的時間內構思出合乎邏輯的伴奏方案,為歌曲即興編配伴奏織體,保證演唱的順利進行。因此,即興伴奏者應當具備較為豐富的作曲理論知識,掌握熟練的鋼琴技巧和各種伴奏織體手法,并能深刻理解與把握歌曲的風格內容,這對于有效地提高鋼琴即興伴奏的水平,更好地完成鋼琴即興伴奏的編配,無疑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聰、韓冬著《鋼琴即興伴奏教程》,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8
[2]謝哲邦編著《鋼琴即興伴奏實用教程》,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6
[3]徐慧林、林棣華著《鋼琴即興伴奏實用教程》,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10
[4]于蘇賢編著《歌曲鋼琴伴奏的寫作》,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5.3
- 上一篇:旅游局行政復議工作制度
- 下一篇:旅游局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