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環境色彩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4 02:44:00

導語:建筑環境色彩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環境色彩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主要探討中外建筑環境色彩的發展歷史與淵源,并對歷史上的建筑環境色彩案例和當代城市建筑環境色彩進行簡要的解析,說明建筑環境色彩在當代城市環境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城市建筑環境色彩

城市建筑外部環境色彩作為組成我們城市環境的重要因素,對城市環境質量的影響和作用日趨明顯,因此,對城市建筑環境色彩的發展歷史與淵源進行探討,對我們改善城市環境所做的大規模實踐活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西方古代建筑環境色彩探源

色彩在人類生活環境中的運用一直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遠在舊石器時代的人類祖先就采用紅、黃、褐色和黑色顏料來裝飾洞穴,發現于19世紀下半葉的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最突出的是用紅、黑、褐畫出各種姿勢的野牛,生動而精致,這說明原始時代的人類就會用色彩點綴他們的生活環境。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埃及法老胡佛陵墓的大金字塔,用淺灰黃色的石材砌筑的錐體建筑與藍色的天空在色相與質感上形成對比,使景物愈加鮮明。巨大的金字塔與浩瀚的沙漠相結合,增加了統一的協調感,顯得雄偉壯觀、穩定寧靜,給人以莊嚴神秘的印象。還有古埃及人為了預防耀眼的陽光,建筑中很少開窗,他們通過將墻壁用明亮而強烈的白、綠、藍和金色等進行裝飾,來滿足使用的采光要求。這說明古埃及人以使用效果為目的,使色彩起到對環境條件的改善功能。公元前6世紀的美索不達米亞建筑色調具有富貴、威赫、顯耀和強權的特點,明暗對比強,彩度高而鮮明,喜好大面積的白色,常用的是金、白、黃、青、胭脂色和黑色等顏色。后來統治過兩河流域的波斯帝國有很多石頭建筑及浮雕,其文化也受巴比倫、古埃及、亞述的影響,赤、橙、白、綠、金色的瓷磚在當時是常用的建筑材料,因此形成了這一地區輝煌、華麗的城市色彩風格。

作為歐洲文化搖籃的希臘,神殿是建筑藝術中最有代表性的,在神殿建筑群中,幾乎到處都能看到艷麗的色,建筑色彩與其造型非常協調。仿男人體的陶立克柱式的柱頭上涂有藍色與紅色,顯得莊重、壯實和樸素;仿女人體的愛奧尼柱式除藍與紅之外,還有金色,顯得優雅、秀美、輕巧;科林斯式柱式則是以上兩種柱式進一步演變而來,它盛行使用金色,使建筑顯得富麗華美。這些經典柱式與色彩的完美結合,后來被古羅馬繼承和發展,并影響到全世界的建筑。從古羅馬建筑師維特魯威撰寫的《建筑十書》中,可以了解到古羅馬建筑色彩十分豐富:黃土色、胭脂色、淡紅色、紅褐色、鮮紅色、朱紅色、灰綠色、藍綠色、深藍色、白色、乳白色、黑色、金色等。當時的古希臘和羅馬的一些城市,由于當地盛產石材,城市建筑大多由灰白色或黃褐色的大理石及花崗巖砌成,建筑外表裸露,僅在局部的壁畫或雕刻裝飾部分施有彩色,形成了古希臘和羅馬城市建筑典雅單純的環境色彩基調。

以地中海為中心的文化圈,輻射和影響了以后整個西方的城市建筑藝術。無論中世紀歐洲的拜占庭建筑藝術、哥特式建筑藝術、還是歐洲的文藝復興建筑藝術,以及后來的巴洛克、洛可可建筑樣式,無不被建筑環境藝術家飾以豐富的色彩。

二、中國古代建筑環境色彩探源

遠古時期,中國的山頂洞人和虎頭梁人就曾采用赤鐵礦粉末與紅色泥巖做染色材料。這說明原始人類開始用色彩來點綴和裝飾他們的生活環境,表達他們的喜怒哀樂之情。中國古典建筑素以色彩豐富、用色鮮明、設色大膽而著稱于世界。利用色彩來加強建筑造型,在我國古代建筑中也是常見的。如屋頂采用暖色調的黃色琉璃瓦屋面,背光部分檐口、斗拱等選用豐富的藍、綠色等冷色調,就是利用色彩的冷暖感、明暗感來加強建筑造型的性格和表現力。例如北京故宮中金碧輝煌的建筑外部環境色彩設計處理,可以說在世界建筑的外部環境設色上達到極致,紅色的宮墻,漢白玉色的石基與精致富麗的建筑彩畫色彩,特別是建筑屋黃色的琉璃屋頂,使得運用了環境色彩的故宮建筑在中國古代社會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而我國各民族的建筑環境色彩也各具特色,如江南民居就運用層層疊落的馬頭山墻、白墻青瓦的色彩對比,創造出清新雋逸、色彩清麗的民居建筑環境。在中國傳統建筑中,建筑環境色彩還可以用來表示方位和等級差別,當我們談及中國傳統建筑的深厚傳統時,當然也應該包括它的色彩表現。

三、當代建筑環境色彩設計

當我們談到建筑環境色彩設計時,不能不提及產生于20世紀的色彩調節技術。它利用色彩所具有的物理、生理、心理性質,為人們創造一個美好、舒適、高效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現在,色彩調節技術已廣泛應用于世界各個領域,色彩學已成為環境工程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與建筑熱學、建筑光學、建筑聲學等學科一樣,在建筑環境設計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國際學術界對“城市色彩”問題的關注始于20世紀70年代。當時以法國、意大利等國的舊城保護和復原為契機,后來逐漸擴展為對“色彩因素”在城市景觀的作用的全方位研究,諸如城市色彩對地區文化的重要性,城市色彩的視覺美學問題,城市景觀設計中色彩因素的總體設計、控制和管理等等。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世界上的諸多發達國家都已建立了對城市環境色彩的研究機構。目前在國外的一些城市建設規范中,專門設有城市色彩的章節,以強調整個城市色彩的協調。如法國的巴黎,日本的京都、大阪等城市就有較為系統的色彩規劃方案,科學的規劃使得這些城市呈現出和諧有機的整體面貌。法國巴黎因為以黑色屋頂、茶色玻璃作為基本色調,也就非常成功地取得了整座城市建筑環境色彩的協調,而日本京都以古建筑色彩作為參照,規定了沿街建筑以淡茶色為基調。但我國城市建筑色彩則基本處于無秩序狀態,特別是對城市的色彩規劃,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往往出現單體建筑色彩亮麗、突出,彼此之間缺乏色彩的聯系與呼應,從而形成整個城市色彩不協調的局面。城市建筑色彩需要規劃設計、規范的操作方式和相關的法規制約,對于一個不重視色彩規劃設計的現代城市就難免充斥著色彩方面的污染。

四、結語

隨著我國城市的迅猛發展,我國關于城市色彩的研究已開始探索,通過色彩規劃設計來美化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已經引起我國許多新一代設計師們的重視。國內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管理部門紛紛將城市色彩規劃設計納入城市建設和整治工作之中。城市建筑環境色彩這一重要課題的研究已逐漸引起足夠的重視,展望未來,我們的城市也必將因為對建筑環境色彩規劃與設計的日益重視而更加舒適、美好。

參考文獻:

[1]施淑文:《建筑環境色彩設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北京,1991

[2]劉汝醴:《西方美術發展史》,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1990

[3]尹思謹:《城市色彩景觀規劃設計》,東南大學出版社,南京,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