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畫研究論文
時間:2022-02-02 02:25:00
導語:人物畫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們掩卷深思,徐悲鴻這一切中時弊的描述難道不是事實嗎?再想一想,這樣的具體認識也只能出自實踐家之口,只能出自具備了精深人物造型能力,具有西方寫實主義美學涵養的畫家之口。這使我們縱覽近代畫史,除過任伯年有幾幅描繪民眾生活的人物畫外,(如:《疏雨牧讀圖》、《何以誠肖像》、《橫云山民行乞圖》、《吳昌碩肖像》〈兩幅〉)整個畫壇貼近當代社會現實生活的人物畫實可謂鳳毛麟角。換句話說:20世紀二、三十年代之前的中國畫人物畫,基本上呈現于遠離現實的復舊狀態。
徐悲鴻等人發出了震聾發聵的改革主張,并從辦教育入手,他們引進了西方藝術強調真實之美,主張對各種客觀對象的描繪,其方法、手段,從合法的自然為依據的繪畫科學教授學生。把西方傳統繪畫中主張客觀世界是真和美作標準,科學透視,明暗立體,解剖關系的準確精到的描繪,以此成為判斷和評價藝術作品品位高下的標準,這種認知從藝術上看顯然有其局限性。但是針對衰弱的中國畫人物畫還是起到了振奮的作用而注入了新的生命。中國畫人物畫百年來基本上是在這樣的框架里發展。同時徐悲鴻身體力行地從油畫、素描、國畫諸方面開辟新人物畫的創作天地。他的《陳散原像》、《愚公移山》、《泰戈爾肖像》以及主題性國畫《九方》,鴻篇巨構《愚公移山》等作品,緊扣當時的社會大背景,塑造一系列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表達他的憂患意識和民族振興的堅強信心。一反俗套,從造型結構的精確到神貌個性化的刻畫,體面與線描的有機結合,都為20世紀中國人物畫開辟了新面貌。
繼徐悲鴻的藝術思想,至畢生精力使中國人物畫發展達到高峰,貢獻卓著者當推蔣兆和。他的西畫人物造型功底深厚,面對真人又多用毛筆直取,線面光影明暗結合,寫山石皴法,中西融合,使人物畫的寫真技法達到極高之水平,而且刻畫人物內心世界,把握時代特征,都是可以與西方大師攀比,在世界畫壇留芳千古。蘇聯人贊譽蔣兆和是“東方倫勃朗”,“中國的列賓”即是佐證。
蔣兆和30年代創作近百幅人物畫,和40年代的巨作《流民圖》,完全是舊中國災難深重的悲涼人世的真實寫照。這是一幅為時為事而作,浩蕩莊嚴之作。這是一幅極富愛國、愛民之心的藝術家對黑暗時代凄楚沉痛怨訴呼號之稀世珍寶。蔣兆和自序說“知我者不多,愛我之畫者尤少,惟我所同情者仍街旁之饑殍”。他筆下數百個處于苦難境遇的男女老少,各個動人心魄。長卷式又大如壁畫的形式,其規模之大,刻畫之深,筆墨之精妙,揮寫之豪放,墨色之豐富,都堪稱中國畫百年史之最好的作品,當代世界畫史之經典并不為之過分。
進入50年代之后,蔣兆和針對不同時期的社會變故都有人物畫創作,雖然有配合時事與政策之感,然而也反映了他始終用畫筆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創作道路的一貫性,時代變遷的脈搏在他的藝術創作中始終成為一條主線。
50年代之后,在中國的文藝路線、文藝政策指引下,杰出的人物畫家層出不窮,新中國培養了一大批畫家,為歌頌黨領導下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光輝歷程,飽滿的革命熱情,富有創造性的藝術創作切入所處的時代,直接、間接或曲折地表現了各種人物為實現中華騰飛的宏偉理想而奮斗不息的壯麗畫卷。老一輩的人物畫家葉淺予的《和平解放北京》、《民族大團結》,年輕一輩的石魯、李斛、黃胄、方增先、周昌谷、楊之光、王盛烈等都有突出的優秀作品問世,更年輕一輩的劉文西、周思聰、姚有多等等,數不清的人物畫家大量的風格流派和作品涌現,組成了中國畫人物畫奇偉瑰麗浩浩蕩蕩的洪流,其成績之輝煌,與當年徐悲鴻所批評的那種中國畫人物畫的狀況相對照,更可以看出百年來人物畫確實進展不凡。
我認為20世紀中國畫人物畫,可以在世界藝壇占據一席之地。因為這個時期的人物畫一改過去脫離社會、重復古人的積習而緊隨時代的風云變幻,又表現當時的現狀與民眾生活,他以可視的當代性,反映了中國社會各個時期與層面的變化和真實寫照,借鑒了外國的寫實畫風和技巧,以強有力的造型能力和筆墨形式顯示了獨有的民族藝術特色,大大提高了中國畫的生命力。須知,當徐悲鴻等人引進西方寫實主義來到中國時,西方正在盛行各種現代流派,中國人沒有追逐時尚,吸收的是寫實畫風,因此,近80年來中國人的寫實技巧與能力在迅猛的提高,在20世紀終了之時,回顧一下中國畫人物畫百年來的狀貌,面對事實,和西方相比較看一看誰強誰弱,這一明顯的差異,中國畫的寫實性和民族特色擺在世界畫壇的行列,卻是別有天地而毫不遜色,這一點我們應該自信。
摘要:文學藝術都是人類社會實踐反映的產物,因此隨著時代的變幻與前進而不斷發展,中國畫緊隨時代的步伐,在不斷地出新。20世紀中國畫人物畫的變革最大,成就最突出。它以鮮明的有區別于任何時代的當代性譜寫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