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藝術設計專業素描基礎課教育
時間:2022-03-17 09:32:00
導語:探究藝術設計專業素描基礎課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藝術設計專業素描課論文的教學內容必須適應人才培養的要求,切實在素描教學中融入裝飾構成因此,從觀察、表現、立意和形式上進行新的探索,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素描教學體系,為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藝術設計;素描;教學;探索
當前,改革素描基礎課教學體系的要求日益迫切,這是因為現行的這一教學體系滿足不了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需要。改革現行的素描基礎課教學,并非是完全拒絕傳統素描教學的有益經驗,而是對傳統素描教學體系的調整、補充與完善。
一、在素描教學中提高學生視覺創作素養
素描教學是視覺藝術的重要基礎課程。在今天,無論是專業的還是業余的素描教學,大都習慣采用光影素描與結構素描這兩種表現形式,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觀察力、理解力、表現力和滲透著主觀審美理想的創造力,期望他們具備日后多種視覺藝術形式創作所必須的基本功力與藝術素養,這幾乎已成定式。大凡經過以上兩種素描形式嚴格訓練的學生,無論是光影素描式的對客觀對象做出諸多因素的準確觀察與完整表現,還是結構素描式的“基于對作為結構實體的形的思考,通過省略煩瑣細節和理解形態功能來實現對形的恰當的認識與分析”,或是在繪制中容納“一定”的主觀成分,都是游刃有余,收放自如的。但是,這是否說明這樣的基礎訓練就能夠給學生提供出了視覺藝術創作所必須具備的全新的基礎素質呢?
我認為,素描教學既然被列為視覺藝術基礎課,起碼應使學生經過系統的訓練后,對于諸多視覺藝術門類的形式表現,無論是具象的還是抽象的、傳統的或是現代的、普通繪畫還是裝飾工藝,都能有較強、較寬的適應能力。也就是說,素描教學相對于學生的專業選擇和日后多種類的視覺藝術創作,應具備多向鍥入性。
目前,我國各類院校中素描基礎課教學的現實是,許多僅以傳統的素描教學形式光影素描、結構素描訓練起步的學生,雖然能較順利地進入諸如國畫、油畫、版畫等畫種的學習與創作,但如果要求他們在表現上做更為大膽多樣的形式突破,和容納更豐富的激情與理智,則常常表現為力不從心。尤其是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在經過以上兩種素描形式訓練后又轉入裝飾工藝學習的時候,往往會產生重新起步的不適之感。因為裝飾美術的表現,要求高度概括,“在具象和抽象的廣闊視野里,毫無拘束地探求,大膽地運用形式美的規律,用夸張、變形等手法,對自然物象進行加工”,以自由地體現作者的創作意識和審美觀念。因而,凡是一些,以光影素描和結構素描為基礎課的工藝類專業的學生,大都感到與本專業一些必備的基礎素質的培養相脫節。
究其原因,光影素描與結構素描的訓練在培養學生對客觀物象或是全因素的把握,或是高度概括、邏輯地體現形體的功能,以及主觀因素一定的容納上,雖然都有積極的作用,但由于這二種素描形式都以寫實性居于主導,較強地受到自然物象的特征與內在本質的制約,因而對主體意識和潛在的藝術創造靈性的早期適時開掘則顯得遠遠不夠。傳統素描基礎教學具有以下特點:(1)教學缺少理性指導,注重感覺與表面效果,缺乏對設計專業素描基礎教學自身的挖掘;(2)缺少針對設計基礎方面的教學內容;(3)缺乏現代意識和對視覺形態的理解與創造力培養。大量的事實說明,僅憑寫實之“功到”以期求得創作上的“自然成”,往往是靠不住的。
我認為,必須在素描基礎訓練中做到“全面性”,既重寫客觀之“實”,又重寫主觀之“意”;既重視覺藝術的一般規律、法則的把握,又重視獨特的藝術創造靈性的開掘;既重視“純繪畫”基礎能力的培養,又兼顧隨市場經濟大潮而日趨發展的裝飾美術“自身功力基礎訓練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在不同的素描表現形式中,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設計語言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與設計接軌,迅速進入真正意義上的設計狀態,為以后的設計專業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在素描教學中融入裝飾構成因素
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不斷更新著人們的理念。作為設計專業的學生始終保持求新的心態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的基礎教學要具有多變性和靈活性,讓學生在素描基礎訓練中,提前接觸設計理念和設計風格。在素描基礎教學中,素描與裝飾相結合,會產生一種裝飾構成素描。“構成”,“是近代裝飾繪畫的新術語,它研究的范圍很廣,包括構圖、色彩、造型以及材料的選擇手法的運用等等”。它“是造型藝術中具有橫向聯系的全方位的共同基礎要素。因為它在限定的范圍內,根據客觀事物的存在和運動規律的安排,由內到外,由隱到現,由虛到實,逐漸創造一個新的視覺世界。另外,構成除研究點、線、面在造型上的布局之外,還要進一步考慮形和線的動勢走向,以及在畫面上所形成的軌跡和作者的意向、情感在畫面上的流露。裝飾構成就是對畫面的全面經營,使之產生豐富的、變幻的、強烈的形式美感”[1]。而構成素描就是以開掘作者藝術創造潛能、表達作者主觀審美理想為主導,汲取裝飾構成的基本特點及其一些表現手法,并且對光影素描與結構素描的表現形式也引以為一定參照,從而單色調地對自然物象進行更為大膽、自由的藝術表現。這種表現形式,具有以下特點:1.有自然物像素材參照。與光影素描和結構素描一樣,也是面對自然物象寫生。不同的是,它更傾向于捕捉由觀察對象而得到的創造啟發及感情激發。所繪之物與原形有較大改變。如(1)主要特征被大膽夸張;(2)具象轉化為抽象;(3)主體轉化為平面。
2.表現手法靈活開放。在表現上既可采用平面構成中透疊、漸變、發射、切割等手法,又可容納經過概括、裝飾處理的影調,還可以用多種類型的線來表達主觀審美理想。
3.要有裝飾感。構成素描展現出的形,均是有主觀的想象、參與并對之加工過的“情趣形”、“情感形”,在造型上或構圖上可以滲透大量的裝飾美術成分,因而在形式上往往顯現出裝飾感。
4.具有一定的制作性。構成素描在繪制上可采用一些一般繪制方法,也可進行“程式化”的精心制作。工具上可使用鉛筆、炭筆、木炭條等,也可使用界尺、噴壺、滾筒等特殊工具,展現出豐富多彩的繪制效果。
5.單色性。構成素描以簡明概括的同一色的有限變化來繪制,以方便基礎內容的學習。
裝飾構成素描教學中應根據物象的不同,讓學生注意以下三點:一是“立意”。即在繪制作品前確立由自然物象生發出的主觀審美“意象”。“意象”是主觀感受的精神產物,決定著形式表現手法的選擇。所以,“立意”的訓練是學生最根本素質的訓練,是走上藝術成功之路的重要一環。盡管另兩種素描形式對此也給于一定程度的關照,但遠遠沒有構成素描來得更為直接和強烈,對后面的專業影響較深。二是不脫離藝術表現的基本規律。在具體的表現形式上,構成素描同所有藝術形式的表現一樣,都對藝術表現一般規律與法則給以一定的關注,具有對比、和諧、節奏、韻律、變化和統一的形式美感。三是保持基礎訓練特色。構成素描雖然借鑒了裝飾美術的一些表現手法,但不是在任何時候都像裝飾美術那樣具有精致完整的創作,它雖然可以進行完整考究的展現,但也可以只注重一方面,做不完整的美的探索。
三、在素描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未來的發展需要滿足人的多方面的高層次的需要,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這就要求從事設計的人群具有較深厚的文化修養和較高的審美品位。作為基礎課所提供的對視覺的深刻而細微的訓練,無疑是對設計專業學生基本素質的深入開發和培養。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所滲透的審美體驗、美學思想和人文精神,對學生的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往素描基礎課訓練往往依靠感覺作畫,離開對象,學生腦子空空如也。今天,作為一名未來的設計人員還應該具備靈活多樣的設計意識和創新能力。這就要求在素描基礎訓練方面應該增加與之相適應的內容。增加內容如下:
1.裝飾結構素描訓練
選擇結構較強的物體進行訓練,要求由立體轉換到平面的構成形態,從而形成的有意味的教學形式。即講授物體透視、投影等規律,要求學生用裝飾的要素表現出來,最終達到把裝飾要素利用程式化的繪制方法精心繪制出來。同時,要求學生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表現方法和基本理論,并將其同裝飾美術結合起來,追求個性語言。這也是學生自我了解的過程。
2.綜合因素素描訓練
以學生身邊的熟悉的大小、形狀、色彩不同的物品為主,要求學生表達裝飾構成因素,具備對比、節奏、變化的刻畫能力,對形式有一個適度的把握,且所表現的內容要有一個主題,以期通過裝飾構成性語言,培養學生人文精神。
3.同一主題、多種形態的表現訓練
要求學生充分體現現代意識、新觀念,能借鑒不同形式的作品進行訓練。所謂現代意識,首先要解決審美問題,了解精神內涵,明確表現理念,體味藝術風格,采用不同手段進行表達。要注重理論與技能并進的原則,要求學生具有創造性,進行靈活主動的學習。要達到上述目標,對構成素描增加一定課時比例是必要的。凡經過此種訓練的學生,同樣還是面對著自然現象,在觀察中其主觀精神就顯得更為興奮活躍,在繪制表現上更敢于大膽探索,并能運用相應的藝術語言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興趣;同樣寫生一組物體,完成的效果則是明顯提高,對形式上的突破與較強的形式美感,傳達出學生的主觀“心聲”與藝術“靈性”也提升到了較高的層次。當這些學生中的一部分進入裝飾工藝課學習后,則顯得后勁充足,能較快地把握其特點,表現力更趨于大膽、活躍。
參考文獻:
[1]李家旭,劉靜宜.裝飾畫藝術[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0
- 上一篇:小議古典舞的“凈化”問題
- 下一篇:簡論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