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

時間:2022-03-17 09:39:00

導語:簡論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簡論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

摘要:藝術設計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目標。如今,藝術多元化的大趨勢與舊的教學體系之間的矛盾日益顯露,設計專業的基礎課與專業課脫節的現象也較嚴重。因此,建立多元的教學體系,掌握靈活的教學方法是高校藝術類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基礎教學專業教學改革創新

一、目前設計藝術教育中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藝術設計教育中,基礎教學的目的應該是注重怎樣培養學生通過基礎課的學習,由淺入深地認識和掌握設計語言,并能把握和運用各種語言,為以后的專業設計創作服務。然而,目前藝術類院系的基礎課教學從形式到內容大多數還屬于傳統模式,教學目的不太明確,學生大部分時間集中在臨摹、寫生之階段,單純追求寫實技術能力的培養。對基礎課的教學,教師要求標準仍傾向于為提高技術而深入刻畫,是為真而畫,并不是為美而畫。寫實技藝的能力訓練能增強作品的表現能力,這點無疑是正確的,但是一味地強調技藝而表現內容和思想卻處于空白或盲目狀態時,表現技巧就會變得蒼白而無力。藝術設計不是復制自然的美,而是創造,是對內容進行形式美的創造。

在這樣的基礎教學模式及標準要求下,藝術設計專業的一些學生在進入專業學習時,針對設計特別是命題設計,往往是一籌莫展,不知道怎樣針對命題而思考,思維方法和角度局限于平常的思維方式而無法突破,即使在收集資料出入圖書館資料室,往往也是漫無目的地瀏覽。有些學生在一二年級時基礎課成績很好,可到高年級進入專業課時,設計意識跟不上、思維放不開,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反思的想象。基礎教學和專業教學的關系應該是相互銜接、相輔相承的關系,而不是獨立的兩個學科。

二、基礎教學與專業教學脫節的原因

目前,有些院校的基礎課教學還沿襲著前蘇聯美術教育模式,重視對客觀對象結構關系的視察力和表現力的培養,卻排斥“藝術是心靈的”這一重要的藝術準則。重視對客體準確再現卻忽視了對學生審美的感受和藝術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藝術表現局限于抄摹寫實。傳統單一的封閉式基礎造型的訓練與開放式的藝術創作要求已構成了沖突,由于長期寫生,形體比例空間結構等要求過多地吸引了學生的精力,造成那種潛性的形式語言得不到表現。傳統基礎教學模式強調統一的標準,規范學生嚴格按大綱要求,按老師要求來完成作業,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會同化學生審美和個性表現,限制學生的個性發展,這正好與專業教學目的相悖。

另外,在基礎課教學中很少聯系到設計,也就是上這門課程在以后的學習中該起到什么作用,怎樣銜接后面的課程,學生學習的目的不明確,認為畫得像就是好。當然,有較強的寫實能力對以后專業學習的表現技法造型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另外,高校擴招是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但同時又出現了因招生條件放寬,導致學生入學基礎水平下降。怎樣在短的學時內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這點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也是急于要解決的問題。

三、靈活教學形式、開拓創新思維、建立多元化的教學體系

1.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首先要有明確的目的

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教學目的不僅包括基本功的訓練,同時也包括創造性思維的正確啟發和引導。任何一個物體都有不同的視角,給觀者以不同的視覺感受和創造靈感,學生對自己觀察的物體會產生什么樣的聯想,用什么樣的表現形式,有沒有強烈的創作表現欲望,這就需要老師在安排靜物或命題時,給學生不同思維、不同觀察方式、不同語言形式表達的空間。在教學中,老師應該注重學生獨立觀察、判斷和自我意識的培養,加強對學生形式美和表現力的探索。好的構思最后還要通過好的技術和好的形式來表現。形式是視覺藝術的核心,對各種造型元素的再關注和重新組合,恰當地把握教學的形式是基礎教學的關鍵所在。

2.結合專業方向的特點進行課程的設計也是至關重要的

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目的是為以后的專業學習打下基礎,不同的專業學科,基礎課側重面應有所不同。在基礎課程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專業,運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訓練,引導他們打破常規,活躍他們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教學方法的好壞不僅關系到教學目的的落實,同時也影響學生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貝爾納說:“科學中難能可貴的創作性才華,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殺,而良好的方法則會增長促進這種才能。”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設計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他們的思維和創造動力是教學的目的。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在基礎課程教學中應穿插國內外優秀的作品圖片,以欣賞為主,擴大學生的視野。作品賞析的內容可以是多流派、諸方面的,如平面構成作品、工業產品設計、平面設計、建筑設計作品等。作品的表現手法可以是寫實再現或創意表現的,可以是具象寫實或抽象表意的,可以是拼貼或噴繪的等等。應通過對優秀作品的賞析,增進學生的藝術修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優良的教師隊伍、全新的教學觀念是基礎教學更新的根本

提高教師素質、更新教學觀念是教學改革的前提,“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首先自己要有“道”才能有資格傳。目前任設計專業的基礎課教師大都也不是設計專業出身,基礎課老師應積極主動地與設計課老師共同研究設計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形式、方法與手段,集眾人的智慧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基礎課專業的教師也要不斷關注設計方面的趨勢,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選擇有效的方法或手段完成教學目標。教師不但自己要有獨立的個性,還應當培養并且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他們的選擇。

總之,筆者認為如何啟發學生的創作思維,如何幫助學生將所學的基礎知識運用到具體設計中去,這是學院教育永遠的課題。基礎教學是必不可少的階段,基礎教學改革的重心要放在如何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審美能力和創作能力上。

參考文獻:

[1]李小林.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的時代特征——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學研究[J].藝術與設計,2007年第4期.

[2]李摹君.與專業設計理念相結合的設計素描教學新探[J].大眾科學,2007年第6期.

[3]張學明.論教師教學專長的發展與教師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0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