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流行音樂帶入音樂教學
時間:2022-04-25 08:36:00
導語:讓流行音樂帶入音樂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流行音樂作為一種音樂形式,具有它自身的特點:語言生活化,節奏明快,貼近生活,易與接受,雖然沒有高雅音樂生命力強,但并不能因為它是流行的,就將其貶得一文不值,一味排斥。在校園環境中,學生對流行音樂的瘋狂喜愛,我們不能視若無睹,而是應該積極的將流行音樂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并且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一、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二、結合有意義的日子、學生的心情來學唱;三、充實音樂手段,不斷提升音樂教學;四、認真分析,讓大家接受,突出音樂教育的地位。這樣我們的目的達到了,學生也學得有興趣了。
關鍵詞:流行音樂、音樂課堂
在90年代初,音樂教育界曾有不成文的規定,流行歌曲不準進入課堂,他們普遍認為其作品思想腐朽、格調低下。對于學生掌握嚴肅的、正規的音樂知識及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從而認為不應該把流行音樂引入課堂。流行音樂作為一種音樂形式,具有它自身的特點:語言生活化,節奏明快,貼近生活,易與接受,雖然沒有高雅音樂生命力強,但并不能因為它是流行的,就將其貶得一文不值,一味排斥。現在我國的中小學音樂課堂中普遍存在著這么一個現象:大部分學生不喜歡唱教材上的歌曲,而是特別鐘愛那些流行歌曲。音樂的美的感受是“最直接,最不做作,最動人”的美。學生在欣賞之后怎么會無動于衷呢?我想這除了教師的教學方法之外,“流行”音樂充斥著社會環境也是個重要的原因。顯然,我們的音樂教育一昧的把流行歌曲拒之門外,根本就無濟于事,甚至可以說是掩耳盜鈴!既然流行音樂已經深深扎根在學生之中,那么作為音樂老師能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如何正確地對待流行音樂,如何通過流行音樂這個平臺來輔助其他音樂教材的教學,讓學生能雅俗共賞,真正全面地喜歡學習音樂。
一、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首先我們作為教師要先具備良好的音樂素養,比如能在課堂上唱一首好聽的流行歌曲,彈一首優美的通俗鋼琴曲,或跳一段流行的街舞那么就可以把學生吸引住,更可以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喜歡和佩服老師,進而樹立老師在同學們中間的威信。教師更應該隨時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不能將不好的心情帶入課堂,影響學生。要注重自己的語言素養,語言幽默風趣、和藹可親的老師往往更收學生歡迎。我們要將幽默的語言,有趣的動作毫不吝嗇的奉獻給學生。
其次所選的內容一定要吸引學生,適合學生。我們要讓學生了解流行音樂不僅僅只是那些當紅明星唱的歌,它包括通俗鋼琴曲、經典影視音樂和影視歌曲、輕音樂等。我們在上課時還可以引入街舞的元素。流行音樂對學生來說是非常感興趣的,但是作為教師我們要進行正確的篩選,然后再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接觸比較有代表性的優秀作品。比如改編過的民歌:斯琴格日樂的《山歌好比春江水》,騰格兒的《天堂》、《蒙古人》等;具有快節奏的動感十足的歌曲:周杰倫的《雙節棍》、蔡依林《舞娘》;具有民族風的歌曲:后弦的《西廂》、周杰倫的《青花瓷》、《菊花臺》等;具有RAP風格的歌曲:陶喆的《普通朋友》、《寂寞的季節》;再如女子十二樂坊的民樂合奏……我們可以結合不同的課加進不同的流行音樂,有節制的給學生篩選優秀的流行音樂。
二、結合有意義的日子、學生的心情來學唱
學生時代是一個比較感性的時期,記得自己在中師的時候,臨畢業那段時間大伙都聚集在一起,唱一些比較感傷的曲子如《祝你一路順風》、《朋友》、《那些花兒》等,邊唱邊揮淚惜別,不管唱的好或不好都唱得非常投入,因此適時的選擇有意義的曲子也非常重要。母親節的時候,我教了《感恩的心》。邊給他們講這個感人的偉大母親和聾啞女的故事,邊聆聽音樂。讓學生學完這曲子不要總抱怨不好,總抱怨世界對我多不公平,要懷揣一顆感恩的心來感謝世界上的萬物。國慶節前夕,我選了一些《我的中國心》、《祝福祖國》等一些愛國曲子。學生對這些特殊的日子都用特殊的方式來歡慶,都比較喜歡。
有時月考剛剛結束,結合月考的成績,對沒考好的同學,我會在課上選些鼓勵的歌曲給他們打氣,比如:《明天會更好》、《真心英雄》等;有時候發現班里的同學不和睦,常為小事打鬧,我就選《朋友》、《讓愛進我家》等曲子,讓孩子們知道能相聚在一起就是緣分,不能總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傷了和氣。
好的流行歌曲由音樂教師合理的安排進課堂,介紹給學生,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充實音樂手段,不斷提升音樂教學
在音樂課里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我們可以通過流行音樂的輔助作用,來推進學生的實踐音樂能力。學生對于譜子比較頭疼,我會選擇一些流行音樂的高潮部分讓學生識譜唱。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比較輕松、愉快的學唱譜子。比較容易學會,因為他們對流行歌曲比較熟悉。也可結合流行歌曲進行樂器教學。在上豎笛課的時候,我選了《龍的傳人》、《又見一簾幽夢》、《揮著翅膀的女孩》等,給學生練習。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都非常有興趣,臨下課的時候都很有感覺的吹奏起來。課余他們還找了一些簡單的流行歌曲自己吹奏的像模像樣的。這樣我們既滿足了學生的需要,也達到了我們訓練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簡直是一舉兩得。
四、認真分析,讓大家接受,突出音樂教育的地位
在素質教育中,藝術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眾多的藝術門類中,對人類影響最大最廣泛的就是音樂藝術,它不僅影響我們的精神世界、心理世界、道德世界,甚至還給我們帶來無窮的智慧和力量。
在家長眼中,不少流行音樂或許是低俗的、不堪入耳的音樂。我們要讓家長也改觀,初中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階段,需要正確引導他們在生活中去發現美、認識美、接受美,以美為善、以美導真,通過音樂作品給人以潛移默化的熏陶。從而培養他們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樹立堅定的理想抱負,為了能更好的發揮藝術教育的影響,我從他們最感興趣、參與積極性最強的流行歌曲入手,在現代與古典、傳統與流行的對比中找到教學突破口,讓他們在流行歌曲中得到審美意識的提高,這也是流行歌曲走進課堂的最終目的了。并非天下烏鴉一般黑,流行音樂也有不少經典的作品。在藝術的殿堂,我們要讓學生自己學會辨別,自己學會欣賞真正應該欣賞的音樂。
目前我國中小學音樂課程本身也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即中小學音樂教育沒有很好地突出音樂藝術的特點,同時也向專業化傾向,不能很好地突出中小學生的特點,總體上講,現行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及據此編寫的多種版本的音樂教材,無論在內容上,體例上,還是在要求上,受專業音樂藝術院校的相關影響比較深,內容與要求追求全面,系統,難度偏大,即超出中小學生的現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中小學生在音樂方面發展的需要。同時,教材編排過分強調自身嚴密的邏輯體系及時序安排,封閉單一,死板不活潑,而且量相對于課時來得過大,沒有給教師和學生留下多少創造的余地,循規蹈矩的學習習慣遏制了學生的自由想象力,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教師如何在教學中鼓勵和幫助學生去尋找適合個性發展的更好的學習方法。這些都是我們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前段時間,臺灣地區的人氣歌手周杰倫創作的《蝸牛》被收入上海中學生愛國主義歌曲推薦目錄之列這個被抄得紛紛揚揚的事件中,我覺得我們的音樂課堂確實應該進行改革了,加入流行的色彩,讓我們的音樂課堂也流行起來。吸納一些健康、向上的通俗音樂結合我們的教材,把音樂的多方面的美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期待上每一節音樂課,那么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參考文獻:
黃純彬試論客家流行歌曲
楊相勇對“新課標”的學習與思考
王思安從“流行音樂不準進入課堂”說開來
王韶坡“中學生與流行音樂”言談實錄
- 上一篇:尋覓音樂課堂的動情點
- 下一篇:讓學生愛上京劇過把京劇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