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基本音樂能力的途徑與方法

時間:2022-06-27 06:28:00

導語:小議基本音樂能力的途徑與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基本音樂能力的途徑與方法

我國是世界上音樂文化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因為我們所處的環境里,到處都充滿了音樂:人的呼吸一強一弱、說話的抑揚頓挫、雨滴、風聲、四季的變換……都是一種節奏;音樂伴隨著人類,。中小學生學音樂,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人人都要成為音樂家而是希望他們獲得音樂能力后,再到別的領域去表現更高的能力。就像物理學大師愛因斯坦是一位小提琴名手一樣,音樂伴隨了他的一生。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們提供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并且選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音樂學習。21世紀是一個充滿未知的時代,是一個創造的時代,是一個人才、智慧競爭的時代,一個充滿機遇和競爭的新世界,對人才的知識結構、綜合能力、心理素質和道德修養提出更高要求,能否立足于新世紀,成為新世紀的主人和強者,關鍵在于擁有足夠的競爭資本和超強的競爭能力,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中小學時期正是積累知識與培養素質的關鍵時期,作為教師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訓練、全方位的鍛煉塑造自己。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嘗試各種教學方案,針對不同的學生,有意識的滲透科學的思想,寓教于樂,學生也以學為樂。

1.學習音樂的重要性

生活中不能沒有音樂,那音樂是什么呢?我國的人民音樂家冼星海曾經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音樂是一種美的結晶,優秀的作品是偉大時代的脈搏和優美心靈的流露。音樂是一種精神力量,音樂的起伏、強弱、快慢,必然會引起人的生理刺激和心理反映。音樂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古希臘和中國古代哲學家們,一致強調音樂在管理國家組織社會生活、形成社會需求的道德精神、抒發內心情感等方面都有著很好的作用”。在21世紀的今天,音樂同樣肩負著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使命:一方面通過欣賞音樂的過程,提高人的審美意識,鍛煉人的記憶力,洞察力理解力,啟發和培養人的形象思維,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音樂對人的行為具有重要的影響,它可以通過人們的情感,改善和調節周圍的人際關系,起到陶冶情操和促進身心健康的作用,給人類帶來極大的快樂。

柯達伊多次指出:“音樂是人的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備這方面的修養,教育就不完整,離開了音樂就談不上是個全面發展的人”。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生活因有了它變得更精彩,音樂與人類同在。

2.學好音樂的關鍵在于基本音樂能力的提高

音樂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能力,它包括音樂的感知能力和音樂的表現能力。在音樂的綜合能力中還有另外兩項非常重要,那就是作為基礎能力的音樂感知能力和最高層次的音樂創造能力。音樂感知能力:包括分辨的能力,分析的能力,記憶的能力,鑒賞的能力。

鈴木認為:“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才生下來的孩子依從大自然賦予的,要生存下去的生存機能,在所遇到的環境中適應著那種環境而獲得各種各樣的能力”。同樣,音樂能力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后天的培養得來的。也許并不一定每一位孩子都能成為貝多芬或是莫扎特,但是一個從小就喜歡音樂的人,長大必然熱愛生活、氣質不俗。音樂的教育作用在于凈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性情,讓人具有基本的音樂素養。許多人聽到不熟悉、自己不喜歡的音樂時,都會一味地搖頭說:“不好聽,聽不懂。”

其實,音樂并不神秘,只是他們不具備音樂欣賞的能力,要想“聽懂”音樂,必須有“欣賞音樂的耳朵”。否則就像馬克思說的那樣:對于非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鈴木說:“沒有天生的音盲,音盲是由于千百次聽音盲父母唱搖籃曲造成的。”他還說:“音樂的耳朵可以在聽力訓練中得到,而不是天賦或固有的,以后多練習就多出效果,它是人類的適應性在聽力訓練上的發展”。想要有“欣賞的耳朵”就必須從小培養聽覺能力。音樂聽覺是在聽覺上要求出來的,而且開始愈早,將來的效果就愈好。

3.影響提高基本音樂能力的因素

據調查“100%的學生喜歡音樂,而80%的學生不喜歡音樂課”。在大中城市,人們對音樂藝術十分崇尚,對音樂教育抓得很緊,有的家庭我孩子配備了鋼琴、小提琴等但廣大農村的音樂教育仍處于落后狀態,這樣的樂器不曾聽說過,形勢十分嚴峻。國民音樂教育的基礎在中小學,同時主要的教育對象在廣大農村,農村中小學生占了很大比例,然而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師資力量薄弱,質量很差,顯然不符合教育教學大綱的要求,同時與培養高素質的跨世紀人才極不相適應。隨著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音樂教育的進步在近些年速度發展較快:學校的辦學條件不斷提高,教學設施也不斷更新和完善,但也不能夠做到學生一人一件樂器,有學校的原因,當然這里也有家庭的原因。學生的音樂能力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因為他們不能夠用樂器表現音樂。影響中小學生基本音樂能力的因素很多,不僅有學校、家庭、社會、還有客觀因素,以及學生的自身條件和主觀因素。因此,如何提高學生感知音樂的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而能力的提高需要有良好的教學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后盾,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就是音樂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的我來說,在校的四年里除了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外、還搜集、整理、儲備了很多關于音樂以及教學方面的知識,結合近幾年的教育、我總結設計了以下提高中小學生基本音樂能力的一些方法和途徑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不一定要教給學生多深的知識,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方法和能力。讓學生把平時學過的方法和技巧應用進去,增強學生音樂感知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學生在聆聽音樂、感受音樂,同時也鍛煉和培養了學生對節奏、旋律、音色、音準等要素的感知過程,對音樂產生興趣,引發了探索的欲望,培養了綜合音樂感,使學生獲得感知美,創造音樂美和表現與鑒賞音樂美的能力;在音樂情感的體驗與抒發過程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促進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了學生的音樂能力,真正提高學生藝術素質,激發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懷、用音樂之美來點燃學生求知火花,達到以美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