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樂教學反思
時間:2022-06-30 04:22:00
導語:高校音樂教學反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提高,校本課程開發成為討論的焦點,由于我國高等教育音樂課程起步較晚,目前我國高校音樂教育處在一種尷尬境地,同時面臨著挑戰和機遇。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一些經驗,現介紹如下,與大家交流討論,共同提高。
關鍵詞:高校音樂欣賞課教學反思
一、選用適當的教材是獲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
面對全球化的挑戰,我國教科書政策也從“一綱一本”走向了“一綱多本”,教材選用由教研室或任課教師根據教材選用原則和教學大綱要求決定。高校音樂欣賞課教材品種多,性能各異,有多種多樣的組合方式,加上教師教材的選用存在著較大的盲目性和主觀隨意性,因此應根據高校音樂欣賞課的需要擇優選用,高校領導必須嚴格把關,嚴格審查,確保選用教材的質量。由此可見擇優選用音樂教材是獲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
首先,注重“多學科、新知識”的滲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多學科、新知識的滲透,對知識結構的挖掘和構建,并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從學科綜合知識的角度來提高音樂分析能力均是有很大幫助的。其次,注重教學內容的實時性和連貫性。教師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去選擇,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時,更需要有效地在音樂課程中整合學科教學內容。
二、創新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音樂公共課教學要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課前如何合理規劃課堂教學內容設計,優秀的課堂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師研究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分析教學對象,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應用現代教學媒體的過程。
合理制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體現了教學實施的方向和達到的預期效果,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依據,也是教學活動的最終歸宿,它貫穿于整個課堂,在教學活動中起著“指南針”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學目標要指向清晰,盡可能量化,表述具體。教師在上一節課時,要想實現哪些課堂任務,達到什么樣的效果,這就必須根據音樂課本身的特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規律,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實現角色轉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欣賞《黃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作品時去理解其音樂內涵,突出民族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精神。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政治思想等多元化方面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例如教師讓學生在欣賞《黃河大合唱》時,可制定以下教學目標:①基礎知識。了解作者、作品創作的年代、背景,弄清這支樂曲的創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爭精神與人民奮起保衛祖國的偉大力量。②基本能力。學習、體驗大合唱的聲樂演唱形式,并欣賞作品《黃河大合唱》里相應樂章,增強對這些藝術形式表達的效果的了解。③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加強其相互之間的聯系,促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出教學設計的整體功能,促使學生在知識、情感、能力、理論與思想認識上的有機結合,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給學生一個自我展示,挑戰自我的機會
大學生正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具有進取心和榮譽感,尤其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感染下,學生的競爭意識日益顯著。在音樂欣賞課堂教學中適時引進競爭機制,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欲望,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是一種行之有效地教學策略。例如:利用業余時間舉辦一些小型的民族歌曲演唱或民族樂器演奏比賽等,再用精神獎勵的方法予以鼓勵,讓學生們討論、評價,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學生樂于參與,樂于爭先,樂于學習,引導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展示自我、表現自我、提高自我、不斷完善自我,這就調動了全體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老教育家陳鶴琴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關鍵在于音樂教師精心設計每一堂課,充分做好鋪墊。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充分挖掘學生們的主體能動性。只有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接受,才能多思考、多練習、多比較,尋找出自己的問題,促進自我能力的、基本技能的提高,將來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
總之,高校音樂欣賞課即是一種藝術語言,同時也是一門唯美的藝術,作為高校音樂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音樂欣賞課本身的魅力去折服學生,當然教師自身首先應被音樂課的魅力深深地打動,要做到“育人者先育己”。
- 上一篇:高校教師素質現狀探析
- 下一篇:旅游產業開發工作實施建議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