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演奏的要素

時間:2022-04-20 11:01:00

導語:二胡演奏的要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二胡演奏的要素

1音準在器樂演奏中,任何一首優美動聽的音樂,首要的問題就是音準,音不準就不成調,例如,演奏一首大家都熟悉的民歌《茉莉花》,聲音單個聽起來都很柔美,但是音程關系都不精確,那么再柔美的聲音聽眾也無法再聽下去,沒旋律美感可言,就像我們平時說話一樣,發音不正確,沒法與大家交流一樣,因為大家聽不同說的意思,二胡是沒有品位、沒有指板的樂器,音程、音準的準確性主要靠手按指來控制,所以,音不準是二胡練習中隨時可能出現的問題,需要認真對待這個問題,如果在演奏中出現有音不準的現象,對于完整性來講,是很遺憾的事情,在樂理中音的4種性質,高低、長短、強弱、音色,第一個首要的問題就是高低,也就是音準,如何解決音準的問題。

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加以練習:

(1)在練習過程中注重各調音階練習、音程及其換把練習;

(2)在練習中運用內心聽覺預先行的方法;

(3)加強視唱練耳的練習,提高耳朵的聽力準確性;

(4)在平時練習過程中,對自己嚴格要求,發現不準,及時糾正,養成良好的練琴習慣。

2節奏音樂中音的四大要素的第二個是音的長短,長短在音樂中就是節奏,如果把一堆不同高低的音放在一起,沒有節奏來連接,那根本就不能稱其為音樂,所以,節奏好比房子的柱和梁,節奏不穩,就像房子歪斜不成的樣子,音樂的節奏又要隨著音樂快慢強弱來進行,在二胡的演奏過程中,時常也會有節奏不穩定的表現,有的人在演奏速度較快的樂段時,慌慌張張、局促不安,越拉越快,以致聽起來呼吸不穩、急躁,亂糟糟的,還有些人在演奏慢速段落時,沉不住氣,總往前趕,以至演奏出的旋律總讓人覺得味道不足,缺乏感染力,所以節奏不穩,往往反映出一個演奏者的音樂修養和藝術水平。這也要求在平時練習中多注意多種節奏型練習,及其不規則的節奏練習。特備在樂曲的散板樂段,應該深刻理解樂曲后根據情感需要而進行變化組合,這樣才會有美的意境。

3音質和音色什么是好的音質和音色呢?音質是指音樂的本質而言,如:純凈、清晰、粗糙、渾濁、虛實飽滿、干凈等等。而音色是指聲音的色彩,通常用來區分樂器種類,如,二胡音色、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等,通過音色來區分某種樂器所具有的特色音質。音色、就二胡而言,發出怎樣的音才是好聽的音呢?大致可以用以下幾個詞可以代替:純凈、結實、清晰、強而不噪、弱而不虛、快而不雜、慢而不滯、松而有神、有韻味,然而,簡單的幾個詞語確實不容易完全做到,在二胡演奏上要獲得好的音質,首先要選擇一把好琴,這是客觀原因;

其次,重要的是按弦方法和拉弓方法,按弦力度的大小,揉弦力度的均勻與否直接影響每個音的發音質量。以揉弦為例:按弦時,表面上看手指是用力在擠壓琴弦運動,其實,手掌是放松的,手指是富有彈性的落在弦上,而非用力去按,導致整個手掌過分緊張,發出緊張。抖動的聲音,音色肯定是不動聽的。二胡是拉弦樂器,運弓的好壞也將直接影響聲音的動聽程度。二胡在演奏運弓中,要把握好運弓的力度和速度的配合,運弓時,手臂要松弛,關鍵是手腕與肘部不能僵硬,手持弓的松緊度與運弓的力度大小成正比,樂曲段落要求力度大時,持弓稍緊,力度小時,持弓稍松。根據樂曲情緒的變化而改變拉弓的長短與力度的大小。在平時練習時,也要不斷追求好的聲音和好的音質和音色。不斷的揣摩。多欣賞好的作品,提高對好的音質。音色的辨別,把握住好的運弓感覺。

4情感我們在演唱和演奏時,要富有表情和情感,如唱歌時要求“聲情并茂”,有情感的唱歌,才能讓聽眾引起共鳴,感到美的享受,如何能夠達到感情投入,首先在演奏一首作品之前,要一定要深刻理解樂譜的內涵,內心讀譜,與作曲家進行情感的交流,產生共鳴,發揮想象,能夠達到第一自我與第二自我的統一。如在演奏樂曲《二泉映月》之前,需要對作者阿炳本人、生活背景及他的人生經歷進行研究、這樣才更能了解《二泉映月》的表達的內容和音樂性格特點。例如《二泉映月》的引子656432———這一句嘆息音調,將阿炳心中的郁悶,心頭的重壓通過音節下行的一系列樂音轉化為深深的一聲長嘆,演奏主題必須領悟、體會到,心中才迸發出這種相同的情感,才能把手中之音表達心中之情,音樂表演中忽視“情”音樂毫無生機。只有充滿情感,加上好的音質的演奏,才能產生感人至深的強烈的藝術效果。

5創造性作曲家所創作出的作品,也僅僅是在曲譜上的東西,經過表演者來音樂表現出來,演奏變成了二度創作,要想使樂曲表演的生動、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演奏者必須要在理解作品內容和了解作曲家的意圖后,要通過豐富的演奏經驗和音樂修養,進行二度創造性,加入自己的感情,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創作出有時代性、富有自己個性的音樂。

只有自己主動去參與在樂曲的創造,使一度創作能與自身的二度創作相互融合,又在樂曲中加入了自己個性的特點,時代性,有了主動的創造性,在演奏中才會有忘我的境界,藝術會與欣賞者產生共鳴,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進行再創造有著一個學習過程,首先;先學習別人的經驗,多聽演奏家的演奏,學習優秀演奏家的長處。練熟之后,隨著對樂曲的深刻理解認識,吸收演奏家的長處后,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通過改變演奏手法進行再創造,創造出富有新意的意境。創造性能夠推動藝術發展的步伐,學習是為創造準備條件,而創造則是學習的目的。

6表演性表演性就是表演形象如何?演奏者在演奏樂曲時的氣質、動作、神態等等。要儀態大方,動作演要與情感表達的意思想吻合,自然為好,刻意夸張的動作讓人看起來不自然不舒服,音樂是用來聽的,聽覺還是占主要地位,如果為了某種表演氣氛作出并非有感而發的動作和神態,會覺得畫蛇添足,演奏者不投入,音樂自然缺乏感染力。相反,演奏者又不能呆若木雞,面無表情,這樣也會破壞音樂的完美表達。讓人覺得嚴肅緊張。

所以,投入是前提,只有表演者全身心投入音樂表演中,達到忘我的境界,才能出現發自內心,自然的動作和神態。一個學習的音樂者。表演者,首先需解決音準。節奏。音質于音色的技術問題,然后加上自身的文化修養和音樂修養,對作品理解后,尊重的前提下,對原作進行有創造性的二度創作,富有情感的表演。我想只要把以上六個基本要素都做到位,演奏出來的音樂必有藝術的感染力。在六個要素中,不能片面的說哪個最重要,對于一個音樂作品來說,要完整。恰如其分,并自然。良好的展現出來,這六個要素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