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舞蹈藝術特性把握綜述

時間:2022-05-06 09:13:00

導語:兒童舞蹈藝術特性把握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兒童舞蹈藝術特性把握綜述

兒童舞蹈藝術是舞蹈藝術中的一種,它不僅貼近兒童的生活,以其生動、形象的藝術魅力強烈地吸引著孩子們,縱觀目前少兒舞蹈創作,雖然不乏那些構思精巧、特點鮮明的好作品,但也不能不看到有些作品程度不同地存在著成人化、雷同化的現象。作為兒童舞蹈編導者,從舞蹈主題的內容、結構、表現手法、舞蹈語匯的運用,到音樂、舞美、服裝、道具的設計都要考慮是不是突出了兒童特點?有沒有兒童情趣?本文僅就此談談個人的一些想法。

一、童心性——走入兒童世界,體驗童心“生活是藝術創作的唯一源泉”。

我們在創作少兒舞蹈時,必須深入孩子們的生活,體驗孩子們的童心,從獨特的視角選取新穎的題材進行構思創編,提煉出富有兒童個性、生動活潑的舞蹈語匯,才能創造出充滿生命力的少兒舞蹈作品。深入少兒生活,尋找童心,關鍵還需要創作者的“眼睛要善于發現,心靈要與之共鳴”。淅瀝的細雨中,一群女學生打起藍色透明的雨傘,優美的旋律,明快的節奏,瀟灑的舞步,女孩們活潑可愛。一位坐輪椅的少年冒雨而來,雨水向他無情地灑去。無可奈何時,突然覺得雨停了,是女孩們在他頭頂升起了一片“藍天”。舞蹈《小雨傘》以其精巧的結構,豐富的內涵,優美動人的樂舞,讓人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真情流露,善意洋溢,舞蹈形象生動完美,趣味高雅,于細微之處見精神。舞蹈創作要求作者不僅要“身”入生活,更要“心”入生活,尤其是少兒舞蹈的創作,更有它的特殊要求。全身心地融入孩子們的生活當中,與孩子們交朋友,建友誼,我們就會發現更多更好的少兒舞蹈素材。

二、童趣性——了解兒童心理,突出審美特性了解兒童心理,突出其審美特性,需要創作者捕捉兒童精神世界的閃光點,突出兒童興趣的“興奮點”。

兒童的想象力極為豐富,他們的動作行為常常背離成人的思維模式而使人感到妙不可言,人們把它稱為“童趣”。童趣來自兒童的生活,出自兒童的本性,不能有半點矯揉造作,是孩子們內心流露出來的。在舞蹈創作中,如何讓故事或舞蹈本身一下子就能“抓住”孩子的心,這是創作者的一個基本功。這就要求創作者對少兒審美的心理特點了如指掌,這也是少兒舞蹈創作(包括其它藝術形式的少兒作品)獨有的難點,它需要創作者有長期深入生活的體驗。2005年我創作的一個兒童舞蹈,在給呼和浩特市某小學排練一個舞蹈后發現,由于他們原來的舞蹈的編排與音樂感覺與情緒不符,動作編排比較成人化,加上孩子們的舞蹈基礎不高,舞蹈看起來凌亂和不完整。后來我運用了葵花作為道具,不但突出了主題,而且簡化了舞蹈動作,使學生跳起來比較得心應手,使〔舞蹈看起來主題鮮明,結構完整。

由于音樂是3∕4拍,我把原來繁瑣的腳步動作改為碎步動作,使舞蹈看起來比較流暢和舒展。為符合兒童審美特點,我加強和豐富上身動作,然后又增加了表演人數,加強了歡樂氣氛,由模仿成人的舞蹈轉變為孩子自己的舞蹈。當孩子們以自己是祖國的花朵形象出現在舞臺上,一下子引起了臺下小朋友們的興趣,這些可愛的舞蹈形象會引發他們的無限聯想。可見,少兒舞蹈創作的選材要選取那些孩子們身邊的、感興趣的、容易激發聯想的生活元素,這一點尤為重要。我們要習慣從孩子們的興趣中發掘素材、精選素材,把握好少兒審美心理的特征,因為缺少了童趣,少兒舞蹈就失去了感染力。

三、童肢性——把握兒童舞蹈語匯,體現童真少兒的性格特點是天真幼稚,富于幻想,這也決定了他們的動作特點往往是蹦蹦跳跳。

如果我們掌握好少兒舞蹈的語言特點,就會把舞蹈編排得更生動、形象,否則,舞蹈題材選擇得再好,創意再有童趣,缺少了“童態”的肢體語言表述,也會使作品蒼白無力。對于少兒舞蹈語言的提煉是少兒舞蹈編導的硬功夫,它要求編導對少兒生活素材要有一種“藝術概括”的能力,這種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編導對少兒生活的長期體驗和積累。幼兒舞蹈《好朋友》中,兩個孩子搖搖晃晃的腳步,一只大熊貓憨憨舞動的雙臂,以及孩子與大熊貓摟抱著跳舞的體態,準確形象地刻畫了舞蹈中的人物形象,這些肢體語言只能屬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

因此,準確、形象地掌握少兒舞蹈語言,表現好孩子們天真可愛的童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少兒舞蹈編導要多從傳統的舞蹈語匯中尋找適合少兒特點的表現形式,更多吸收、融合民族民間舞蹈中的營養,使少兒舞蹈語匯更豐富,更富有個性,更具感染力。兒童舞蹈猶如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地陶冶兒童的心靈,我們要仔細洞察孩子美麗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質樸情感。廣泛收集、提煉他們天真、形象的動作,吸收為幼兒舞蹈的基本素材。只有這樣,創作出的舞蹈才會被幼兒喜歡和接受,幼兒舞蹈教學才能推陳出新,不斷完善。作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加強各方面的訓練,提高理論與實踐水平,進一步加強舞蹈教育的普及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