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課堂中加強德育教育重要性
時間:2022-07-12 03:16:37
導語:音樂課堂中加強德育教育重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是一種奇妙的藝術語言,它可以讓學生的心靈受到美的熏陶,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優美的旋律,豐富的演唱形式來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學生的心靈,可以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促進人的素質全面、自由、和諧地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德育寓于音樂藝術美之中,不斷發展學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本文即從音樂與德育教育的關系出發,論證了怎樣有效地利用音樂教學強化學生德育教育的問題。
一、音樂在社會生活中具有娛樂與教化的作用
音樂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對社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著名的音樂大師貝多芬說:“音樂應該使人類精神爆發出火花。”我國的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可以說是高度贊賞了音樂的作用,使之成為人類精神文明的高度結晶之一。學生對音樂的欣賞,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調節了學生的生活,而且使學生得到了一種美的享受。音樂的作用可謂比較多,可概括為兩個方面:娛樂、教化。音樂可以娛人,也可以是自我娛樂。如勞動人民在長期單調、重復的勞動中唱歌、唱小調,就是為了自我娛樂;人們在寂寞的時候或者走在路上的時候唱歌,是為了驅趕寂寞,獲得心靈上的安慰。可以說,大多數人欣賞音樂的目的是在娛樂,但音樂本身所承載的思想感情具有教化的作用,因此在欣賞音樂進行娛樂的過程中,音樂的教化功能就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學生,教育了學生,使學生既得到了享受,又陶冶了情操。可以說,音樂的教化功能在“寓教于樂”的形式中得以完成。
二、音樂可以培養人類的美好情感
音樂所表現的內容十分廣泛,其中蘊含著豐富而美好的情感因素。比如歌唱我們偉大的祖國、歌唱現在的美好生活,對民族歷史文化的謳歌等,這些都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題材。從《我愛北京天安門》《歌唱祖國》到《黃河船夫曲》《三峽情》《長江之歌》《太湖島上》,在這些優美的旋律中,學生的心中裝滿了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眷戀,充滿了對黨和人民的熱愛。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理解能力漸漸地增強,可以讓學生欣賞一些比較典雅、意境深邃的古典樂曲,如《春江花月夜》的詩情畫意,《雨打芭蕉》的輕柔明快。在這些古典樂曲中,優美的旋律,詩情畫意的內涵,都令人嘆為觀止,同時,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的豐富多彩,民族樂器的音樂表現力等,都讓學生為之傾倒,在優秀的傳統文化面前,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同時,音樂中蘊含著豐富多彩的社會內容和風俗文化,學生通過學習音樂就可以認識社會、了解社會,體驗各種不同的人生,領悟人生的哲理,也能幫助學生分辨真假、美丑、善惡,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熱愛生活、向往光明的高尚情操。可以說,音樂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它能感染學生的心靈,從而取得較好的德育教育效果,要想真正實施德育教育,教師就應該系統地學習一定的音樂理論知識,通過理論的學習來充實自身的思想、道德觀念,使其對初中生產生良好的影響,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實踐證明:音樂教育是進行德育的一種獨特且非常有效的形式,它可以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也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
三、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現代科學實踐已經證明,音樂對人類的身心發展大有益處,它可以使人保持愉快的心情,促進人的肌體健康發展。悅耳的音樂經過大腦皮層的聽覺器官,可以刺激大腦神經系統,從而使人的情緒產生較大的變化,心情變得愉快,情緒也變得振奮,有效地改善了人的心情,緩解了疲勞。在現實生活中出現的音樂椅子、音樂樓梯、音樂噴泉等,將環境和音樂交融在一起,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休息一下聆聽動聽的音樂,一下子就可以使緊繃的大腦神經得到放松,注意力集中地進行學習,學習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校園中,利用一切時機播放一些民族歌曲,不僅可以使校園充滿音樂文化氛圍,而且為廣大教師和學生精神的提升創造了條件。因此,在中學進行音樂教育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進行,營造音樂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課外活動,讓學生隨著跌宕起伏的旋律,歡快的節奏,放松身心。此外,唱歌時的腹式呼吸運動,不僅能鍛煉肺活量,還能做到心肺的保健按摩。
四、有機地論證音樂與德育教育的關系
音樂與德育教育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關系,兩者互相輔助、密不可分。音樂和音樂教育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產生而產生的,它也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進步,音樂教育和德育教育有著統一的目的,為在音樂教育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提供了一個可行的前提。音樂課是初中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德育工作要想取得實效,一定要放在學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并且把道德教育和音樂教育一起抓,效果會更好。這樣也可以幫助學生應對各種困難和障礙,并建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正確地認識生活和社會。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獨特的音樂生動地反映和影響著學生的思想感情,任何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情感基礎,只能是一句空話,音樂教育正是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教育的情感基礎。因此,音樂本身的藝術魅力,可以給學生積極的精神力量,讓學生開拓進取,做有著崇高理想和高尚品格的人。這種熏陶和感染,不是機械地去灌輸,而是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之中,使學生受到德育教育的。所以,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音樂技巧,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而且還要進行豐富的情感教育,讓學生通過唱歌加深對生活的理解,認識社會,了解歷史教育,教師要牢牢把握住音樂內涵,通過歌曲的演唱、表演、創編等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的情感,這是最好的道德教育。
綜上所述,音樂對德育教育的功能有著獨特的影響和作用,這種影響和作用是直接進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所不能獲得的效果,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德育教育,無形中提升了道德素質。所以,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更新教育觀念,改變以往的不科學的教學方式,運用有聲有色的音樂手段,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通過音樂課堂教學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建設社會主義事業所需要的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 上一篇:衛生局成果宣傳工作方案
- 下一篇:衛生局控制醫藥費用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