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藝術再次寫作

時間:2022-07-18 03:01:42

導語:聲樂藝術再次寫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聲樂藝術再次寫作

音樂是表達人類內心情感的方式。中國漢代的音樂理論著作《樂記》中曾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從心之動,物之使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這說明音樂是可以表達出人們喜怒哀樂各種不同的心情。因此,音樂的藝術表現形式,無論器樂還是聲樂都要通過表演,將原創作品的內容、思想情感來反饋給觀眾,供觀眾欣賞。而歌唱者也是以原創作品為基礎,對作品進行二次創作,在二次創作的過程中加入演唱者對作品的理解、技術技巧,以及個性的體現,就是聲樂藝術的二度創作,也是其他音樂表演所要遵循的方式方法。以下是筆者對聲樂藝術二度創作的一些認識。

一、二度創作的前提

深厚的演唱功底和高超的演唱技巧是進行二度創作的重要基礎,而深厚的功底又是演唱技巧的根本,所以演唱者在聲樂學習中,要扎實地掌握好各種發聲方法和演唱技巧,要在氣息的控制上、吐字、咬字上進行刻苦訓練。1.氣息在歌唱中的作用發聲訓練是聲樂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重點,發聲訓練與呼吸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氣息是發聲的根本,只有這兩個環節統一了,氣息與聲帶協調好,才能產生美妙動聽的聲音,這就是我們聲樂學習中所謂的氣隨聲走。因此,氣息的運用是發聲訓練中的重要環節。聲音的產生是以人體作為樂器,通過氣息震動帶動聲帶,再感召作品中音的高低而發出的聲音,所以它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舒曼曾說:“歌唱就是呼吸”。而在我們歌唱實踐中,氣息的合理運用與適當的控制,是表達喜怒、哀樂、強弱、快慢等情感的最好方法。2.咬字、吐字的重要性咬字、字在發聲訓練中也是極其重要的環節,只有發聲技巧而無正確的咬字、吐字是無法感動聽眾的,聽起來空洞乏味。只有情感的表達和優美的聲音融匯在一起時,才能與聽眾產生共鳴、提供最大的享受。因此,歌唱者做到字正腔圓,才能產生扣人心弦的藝術效果。歌唱的技巧最終是要為歌曲表達而服務的,兩者兼備時,才有能力地對歌唱作品進行二度創作。

二、二度創作的原則

在中國古代美學思想中充分體現了“真、善、美”的原則,它不僅影響著中國的古代音樂,在現代音樂的二度創作當中也有相應的體現,那就是二度創作在原作品的基礎上進行的創作、完善和發揮。因此,它有尺度的制約和衡量標準,演唱者在原創作品的基礎上要秉著真實、善良、美好的原則進行創作活動,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演唱者保持原創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與思想,如果一首作品是緩慢的、抒情的,演唱者卻用歡快的情緒去演唱,這就違背了作曲者的創作意圖,歪曲了作曲家的思想情感,比如歌曲《草原之夜》:演唱者的二度創作與演唱者的技術技巧息息相關,是必須通過歌唱者的技巧來實現的,演唱者將自己的思想及情感融入到作曲家的作品當中,直接地反映出演唱者二度創作的意圖。其次,演唱者要根據自己的技術、技巧完美地體現作品的藝術效果,就必須量力而行,結合自己的創作意圖再對作品進行技術、技巧的運用和處理,只有兩者統一了,才可以達到完美的境界。反之,演唱者個人的演唱功底不扎實,技術、技巧欠缺,牽強地展示自己想象中的高深的技術水平,反而會破壞作品的美感和藝術效果。

三、二度創作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藝術環

1.作品的理解歌者對歌曲的理解,主要是指作品的思想內涵。拿到一首曲子時,先不要著急唱,應該將歌詞反復朗誦,這樣有助于對作品的理解,了解主人公所處的年代、環境和思想情感。作曲家把情感全都融匯在他的作品里,這種情感的滲透,不僅僅在每個樂句里,甚至是到每個音符里,需要歌唱者反復的理解和領悟。演唱者對作品的理解越透徹,在演唱時才會表達得更形象。一個歌唱者文學修養的深淺,會直接影響他對作品的理解。不少初學者,只注重聲音技巧,不注重文化知識的積累,缺乏文化修養,唱出來的歌曲沒有味道,平淡如水,只有深刻地理解作品,才能更好地詮釋作品,演繹作品。

2.聲音的運用我們在演唱一首作品時,用哪種聲音才能符合作品的內容和情感,這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首先要有好的音色,還要有對各種音色運用自如的能力和辨別能力,這就需要扎實的基本功,比如進行曲要選用雄壯的聲音,才能體現它的壯觀;圓舞曲應是華麗輕快的聲音來體現它的高貴典雅;搖籃曲應該用舒緩、恬靜的聲音去體現它的溫柔。在演唱時我們應該充滿想象。例如我們可以把聲音設想為“一朵朵白云在空中飄”!又如唱一首搖籃曲時,把聲音幻想成“一葉輕舟”、“媽媽溫暖的懷抱”等等,總之充滿豐富的想象力,調動出各種聲音,唱出歌曲內容所需要的情感,真實地表現作品。

3.意境的塑造意境的想象,就是對音樂的想象,演唱者應根據作品的內容和人物形象,刻畫出音樂場景,把自己想象為作品中的主角,就像演員演角色一樣去體會、去感受。如果把歌曲的背景和意境設想得很具體,在表演時才會栩栩如生。想象會幫助你樹立正確的音樂形象、歌曲主人公的形象,主人公的形象完整了,歌曲的主題思想才會明確,才能達到情真意切。刻畫音樂形象,更好地詮釋作品,是平時生活中的積累和情感的積累,社會閱歷越豐富,人物形象才會刻畫得越豐富。因此作為歌唱者,應時刻去搜集和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增強我們對生活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才能更深刻地了解作品。

4.韻味的體現韻味也就是腔調,腔調的運用會給作品帶來新的生命力。好的歌唱者不僅能準確地把握歌曲的創作風格和傳達歌曲的意境,同時還能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音色等特點進行體會和再度的創作,把作曲家不能提供的韻味發掘出來。好的歌唱者并不滿足于作曲家創作的譜子,會在腔調上下功夫,反復斟酌,根據情感需要、語言特點、地域文化和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自然而然地在旋律音上增加滑音、顫音、倚音等裝飾音,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演唱起來就更有味道和美感,扣人心弦。

5.風格的掌握音樂風格的掌握影響著演唱的效果,我們常常聽到一些演唱會,有些歌唱者聲音漂亮干凈,技術、技巧也很嫻熟,但整臺音樂無論是民歌還是藝術歌曲,給人感覺音色、力度、韻味都是一個風格,很難讓人產生心靈藝術的共鳴。還有的演唱者把各種風格的歌曲混淆在一起,使之南腔北調,歪曲了原創的本意。說到底還是歌唱者沒有把握好歌曲的風格和特點,以至于失去了歌唱者自己的風格,作品不能很好地完成。音樂與其他藝術相比會更抽象,歌唱者的文學修養會直接影響對作品的把握與表現。完美的歌唱是把作品詮釋得淋漓盡致、生動、形象,使聽眾受到感染。

6.聲情并茂聲與情,是歌唱中極其重要的兩個部分。發聲和情感的表達構成歌唱的總體,二者缺一不可。歌唱時,人的身體就像一個樂器,需要通過氣息的運用和頭腔的共鳴才能完成,在進行歌唱表演時,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除了身體的各個器官之間相互配合,還需要投入情感。只有兩者統一了,技藝相結合,才能達到引人入勝的境界,產生繞梁三日而不絕的藝術效果。不論是專業歌唱者還是業余愛好者,在平時的訓練中,不但要加強基本功的練習,還要激發情感的表達,使歌唱發聲與情感表達同時進行,聲、字、情成為一體,養成用心靈歌唱的習慣。

7.忘我的演唱歌唱者若想感動每一位聽眾,歌唱前必須調整自己的情緒,使自己的情緒調整在一種相對激昂的歌唱狀態上,這樣才能激發歌唱者對歌曲的表現欲望,所以,我們在演唱時先要對作品的情感進行深入的分析,用哪種情緒去演繹歌曲。在課堂訓練中,一些學習聲樂者十分緊張,害怕自己唱不好,害怕自己出錯,或平時訓練中反復出現的錯誤在演唱時有了心理陰影,或者有的學生缺乏自信心,怕挨指導教師的批評,唱歌前心里像懷揣小兔子一樣,惴惴不安,這樣的歌唱狀態是絕對唱不好歌的,更不能感染聽眾。因此,我們所說的“忘我的歌唱狀態”就是要歌唱者要丟掉一切私心雜念,調整好心態,排除一切緊張情緒,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要充滿信心,培養自信心,這樣在演唱時才能熱情飽滿,才能做到放松自如,才能達到我們所要求的最自然、最松弛的聲音,才能達到“說著唱”的演唱效果。

8.舞臺表演的實踐經驗演唱者必須加強舞臺表演實踐的鍛煉。舞臺的演唱,不但是聽覺藝術,也是視覺藝術。對觀眾來說,視覺和聽覺要同時綜合成一種印象并產生藝術效果。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充分舞臺實踐的歌者,怎樣能用出類拔萃的聲音同歌曲的意境相融合。如果缺乏舞臺實踐,聲樂就失去了最好的藝術土壤,只有不斷地加強舞臺實踐,爭取更多的舞臺演出機會,演唱才能逐步臻于“心靈的歌聲”。有些歌手雖然邁出了歌唱的低級階段(技術性階段),演唱中也能盡量用情歌唱,但由于缺乏舞臺經驗,缺乏歌唱心理上的充分自由,不能使自己在臺下掌握的所有藝術積累在臺上達到充分的表現。這仍需要一個逐步自由實踐的過程,只有拋開一切雜念,將歌聲融入思想和智慧,才能使歌聲在舞臺上自由飛翔。

總之,舞臺表演實踐經驗直接影響著歌唱的藝術表現力。唱一首歌不難,但唱好一首歌確實很難,我們除了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外,還應該學會如何進行“二度創作”的方法,達到表現聲樂藝術的理想境界。成功的“二度創作”是歌唱者通過正確的思想指導,協調身體各個器官,運用嫻熟的技巧恰如其分地表達作品內涵的結果。我想這是每一個學習聲樂的學生和歌唱藝術的同行共同追求的目標。真正做到每一首歌都演唱出完美的藝術效果,需要每位歌者做出不懈的努力。讓我們努力研究和發展聲樂藝術,共同創造藝術的輝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