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審美體驗啟示
時間:2022-07-23 10:49:35
導語:音樂教學審美體驗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媒體以其互動科學性、界面友好性、知識廣泛性、接受形象性、反饋及時性等特點,在教學中集圖文聲像多種形態信息為一體,使虛幻的音樂形象具體化、使復雜知識簡單化、使零亂知識條理化、彌補了課堂教學不足,給音樂教學增添了無窮的魅力。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美的展現,而音樂課堂教學就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經,對于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幫助學生體驗美、感受美、表現美有著積極的作用。它不僅需要科學的教學方法與合理的課堂結構安排,更需要不斷更新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水平。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使音樂課堂充滿活力。
一、激發學生情趣,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習產生的影響,遠遠超過教師的督促和簡單的說教。特別在我們農村小學,以前的音樂課,我們教師只是手拿課本,提上一個錄音機,最多再架一家風琴或者電子琴,用自己的嗓音不停地一遍又一遍教學生演唱,講點音樂知識,不說很枯燥,感染率也不是很高。而今呢,形象的多媒體課件,有聲有色的動畫情景,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上下互動的教學情景,從而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器官,把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審美體驗推向高潮。
例如,我在教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二年級(下冊)第一課《隊鼓咚咚》時,“敲起小隊鼓,吹起小喇叭”小隊鼓,我們學校有四個,敲起來了;可沒小喇叭呀,怎么辦?這時,我就利用了多媒體,很形象地介紹了小喇叭的形狀、吹奏方法、表演技巧等,繪聲繪色的教學,使學生身臨其境,課堂氣氛良好。接著欣賞《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我把從互聯網上下載的視頻展示給大家,畫面中情景與課堂中活躍的氣氛融為一體,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塑造直觀形象,突破重點難點
心理學家認為,動態刺激遠大于靜態刺激,給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學中,以靜態方式存在的教學材料,通過多媒體的手段可恢復其鮮活的面目,變得有聲有色。采用CAI動態圖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閃現、圖形的縮放與移動、顏色的變換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僅能把學生難懂的知識直觀的顯示出來,而且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
《小烏鴉愛媽媽》是一首兩聲部的合唱歌曲。此前,學生很少接觸過分聲部歌曲,為了讓學生在演唱時做到聲部和諧、音高、節奏準確,可以將高低聲部用不同顏色顯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頻解霸”分別錄制兩個聲部的伴奏。學唱時,輪到哪個聲部就播放那個聲部的伴奏,并且將歌曲中的漸強、漸弱等速度記號設置成“移動播放”從而提醒和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學唱歌曲。最后,在合唱時,還可以配上動畫MTV,指導學生看著畫面,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從中感受小烏鴉對媽媽的愛心。
樂理課對于學生來說是枯燥無味的,但又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課程,在教學中可利用計算機集成化功能制作軟件,展示知識形成過程,為學生思維的條理化打下基礎。例如,在教授“八分音符”時,就可通過“小兔分瓜”的畫面,在屏幕上演示一個大西瓜平均分成八份的過程,并在每份上標上相應的節奏符號,讓學生形象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含義,這樣一來,學生仿佛在欣賞一則童話美術片,使之眼到、耳到、心到,聽得認真,看得仔細,這樣建立起來的音符時值概念,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三、優化課堂教學,擴充知識容量
教學活動是一種復雜的信息交流活動,通過多媒體輔助,可以優化提高教學效果,摒棄落后的教學方法,突破創新,擴大補充知識容量。例如,在欣賞教學中,以前總是對錄音磁帶進行剪輯,不僅費時,而且效果不理想,但電腦可以對音樂作品進行剪輯,使以前繁瑣的工作變得簡單,效果更佳。
比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二年級(下冊)《雷鳴電閃波爾卡》一課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約翰•施特勞斯的一首管弦樂,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作者最著名的波爾卡舞曲之一,作于1868年。小約翰•施特勞斯在本曲中特意加入了大量的“定音鼓震音奏法”,再加上鈸的襯托,形象生動地描繪出大自然中的疾風、雷雨和閃電的音響。全曲為“ABA”三部曲式,自始至終呈現出熱烈的氣氛。A段有兩個主題,第一主題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預示,氣氛生動活潑;在第二主題中可以清楚地聽到“雷鳴電閃”的音響,仿佛真的出現了雷電交加、大雨傾盆的景象,這里是全曲的華彩部分。B段主題在歌唱般的旋律中,不時地穿插著“雷鳴電閃”般的場面,色彩交織、生動無比。全曲的總時間并不長,但足以給聽眾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那么,怎么教學呢?我采用了兩步走教學方法:一、下載Flash音樂課件,在多媒體上展示真實的暴風雨電閃雷鳴的情景,讓學生邊欣賞畫面邊聽樂曲,仿佛置身于電閃雷鳴的暴風雨中;二、接著放第二遍,經過編程后的樂曲我放慢了速度,學生聽后發現,疾風、電閃、雷鳴沒有了,樂曲變得面目全非。通過這樣做,讓學生認識到速度在音樂作品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大大地擴充了學生們的知識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