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論文:社會品質與美學品質的融合

時間:2022-10-10 03:23:00

導語:藝術設計論文:社會品質與美學品質的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設計論文:社會品質與美學品質的融合

文章通過著名的丹麥設計師布蘭德特、索倫森和安德松的設計思想和作品說明在景觀設計領域,丹麥的景觀設計師以簡潔、清晰的手法,構筑特點鮮明的景觀、追求社會品質美學質的融合,成為二戰后歐洲景觀設計最有影響的團體之一。

關鍵字:斯堪的那維亞;景觀設計;布蘭德特;索倫森;安德松

CombinationofAestheticQualityandSocialQuality

——TheLandscapeDesigninDanmark

LINQing

Abstract:Searchingforthecombinationofsocialqualityandaestheticquality,Danishlandscapearchitectsconstructedtheircharacteristiclandscapewithsimpleandclearlanguage,andbecameoneofthemostinfluentialgroupsinthefieldoflandscapearchitectureinEuropeinthepostwaryears.Thisarticleintroducestheideasandworksofthreewell-knownDanishlandscapearchitects,G.N.Brandt,C.T.SrensenandS.I.Andersson.

Keywords:Scandinavia;landscapedesign;GudmundNyelandBrandt;CarlTheodorSrensen;Sven-IngvarAndersson

丹麥位于歐洲大陸西北端,由400余個大小島嶼組成,南部毗連德國,北與挪威和瑞典隔海相望。屬于斯堪的那維亞半島的國家(斯堪的那維亞國家包括北歐的瑞典、芬蘭、挪威、丹麥和冰島五個國家),要想更好地了解丹麥的景觀設計,應該首先了解斯堪的那維亞國家的設計,因為這些國家的現代設計有著相似的特點,都追求樸實、實用和美觀,其風格自成一體、獨樹一幟,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

斯堪的那維亞國家均地處高緯度地區,有些地方接近北極圈,那里有著漫長的冬季和冬季漫長的夜晚,特殊的氣候條件使人與建筑、室內、產品包括環境的關系顯得特別密切,設計非常重視人情味,建筑、景觀常采用磚、木等本土材料,從傳統中吸收設計語言,再與現代設計結合起來,形成具有本土特點的現代主義。

斯堪的那維亞的自然景觀非常平和,這里柔緩的地表變化、整體的植物群落、平靜的湖泊、緩緩彎曲的海岸塑造了人民平和的心態。斯堪的那維亞人民對自然有著強烈的熱愛,景觀設計表現出對大自然的向往。

斯堪的那維亞國家多是高稅收、高福利國家,人民享有平均的、良好的生活水準。社會各階層生活水平的接近,使工人階級的地位明顯上升。因此,不同于法國等一些國家,那里藝術的發展在經濟和道德上依賴于大城市里的上層階級。在斯堪的那維亞國家,這種發展依靠知識分子、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上層。建筑、景觀、工業產品沒有機會向奢侈品方向發展,功能主義占據了主導地位,現代運動得到了廣泛的社會需求的鼓勵,受到普遍的歡迎。為普通人提供普通的、但卻是精良的設計是斯堪的那維亞國家各個設計領域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設計上,斯堪的那維亞國家從來沒有試圖以紀念碑式的形式或是以絢麗的外表與鄰國競爭,他們總是把對舒適和使用的追求放在首位,總是試圖改進現有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盼望著新事物的出現。設計不追求前衛、精英化與視覺沖擊效果,而是著眼于追求內在的價值和使用功能,所以多數設計作品在使用了數十年后,仍然非常實用,并且充滿魅力。斯堪的那維亞的景觀設計也是本土的,是貼近于日常生活的。可以說,日常生活的需要是景觀設計的重要出發點。然而在實用的同時,斯堪的那維亞的景觀并不缺少浪漫,設計師常常采用自然或有機的形式,以簡潔、柔和的風格,創造出富有詩意的園林景觀。

斯堪的那維亞的景觀設計師幾十年來較少地受到外部環境流行風格的影響,堅持走自己的道路,以功能化的、樸素的風格受到人們的尊敬。丹麥的布蘭德特(GudmundNyelandBrandt1878~1945)、索倫森(CarlTheodorSrensen1893~1979)和安德松(Sven-IngvarAndersson1927~)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們常以簡潔而清晰的手法,構筑特點鮮明的景觀,追求社會品質與美學品質的融合,成為二戰后對歐洲景觀設計最有影響的團體之一。

社會品質與美學品質的融合

1布蘭德特

布蘭德特精通植物,善用野生植物和花卉,他的柔和的園林形式體現了丹麥人對自然景觀的熱愛。在哥本哈根市中心的蒂伏里(Tivoli)花園中,他設計了一系列并排的卵形種植池,池中綠地上點綴著數十個木盆噴泉。在大的環境中他借鑒了19世紀下半葉英國工藝美術運動時期的園林設計師杰基爾女士(GertrudeJekyll1843~1932)和建筑師路特恩斯(EdwinLutyens1869~1944)的思想,用精細的植物種植軟化幾何式的建筑和場地(見圖1及彩頁)。布蘭德特倡導用生態原則進行設計,他認為自己更是一位園藝家,而不是設計師,他的設計常采用規則式和自然式混合的形式(見彩頁)。

安德松認為設計最基本的事情就是確定一個空間,使人們能夠很好地使用它。如果設計師幸運的話,人們對這個空間的利用會超出他原來的預想。在巴黎德方斯凱旋門環境設計中,安德森在寬闊的場地上,用一條白色的大理石鋪裝步行道,斜向嵌入寬闊的場地中,旨在豐富廣場的視覺效果。這條鋪裝帶無意中成為溜冰愛好者訓練的場所,他們將障礙沿線布置,使這里成為溜冰訓練的課堂(見彩頁)。

在丹麥,安德松獲得了“將詩引入花園”的美譽。

布蘭德特、索倫森和安德松三人代表了不同的時代,通過他們的作品可以了解丹麥現代景觀設計的風格和特點。他們都曾在位于哥本哈根的皇家美術學院(theRoyalAcademyofFineArts)的建筑學院任教,通過教學、著作和設計,他們影響了丹麥幾代景觀設計師。

參考文獻:

[1]Bosselmann,Peter.LandscapeArchitectureasArt:C.Th.Srensen,AHumanist.LandscapeJournal,1998(1).

[2]Brown,Jane.TheModernGarden.ThamesandHudson,2000.

[3]Cerver,FranciscoAsensio.CitySquaresandPlazas.NewYory,1997.

[4]Ogrin,Dusan.TheWorldHeritageofGardens.ThamesandHudson,1993.

[5]Richardson,Tim.TheGardenBook.London,2000.

[6]Weilacher,Udo.BetweenLandscapeArchitectureandLandArt.Birkhaeuser-PublisherforArchitecture,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