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文化市場發展戰略
時間:2022-11-25 05:45:00
導語:農村文化市場發展戰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提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鄉文化市場煥發出勃勃生機。但從蘇北農村文化市場看,文化市場小、散、濫的狀況并未得到根本轉變,由于種種原因,農村文化市場管理上仍然存在漏洞,給新農村文化建設敲響了警鐘,蘇北農村文化市場亟待規范。
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地文化市場煥發出勃勃生機。目前城市文化市場已逐步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的發展軌道。文化市場發展迅猛,總量日益擴大,規模迅速拓展、檔次不斷提高。另一方面,農村文化市場小、散、濫的狀況并未得到根本改變,而且從整體上看,文化部門對農村文化市場的管理,大多僅僅停留于依靠舉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來進行違法違規活動的打擊,管理效果可想而知。而農村文化市場的發展無疑會影響到當地“三個文明”和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進程。因此,如何促進蘇北農村文化市場的繁榮以及怎樣使其管理與經營規范化,將是今后一段時期地方各級政府和文化部門思考和研究的重點。現圍繞蘇北農村文化市場的現狀與特點、發展思路與方向以及對策措施等方面談談個人看法。
一、現狀與特點
由于蘇北農村目前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農村整體消費能力偏低,因此,農村文化市場的投資能力相當有限。加上起步較晚,故其市場無論從規模、總量還是檔次、種類上,與城市相比,都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其現狀和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化市場總量小。
(二)文化市場經營點分散,流動性強。許多經營者只是結合商業攤點搭配文化項目。因此說,在農村,文化市場缺乏獨立性。
(三)文化市場品種單一,層次低。農村的文化市場大多集中在音像、地方戲演出、書刊、電子游戲機、臺(桌)球等上,只能滿足低消費的需求,至于形式高雅、有文化品位的項目則難以引進、扎根,甚至許多大眾化娛樂項目也由于各種原因難以發展。
(四)文化經營者素質低下,法制觀念淡薄。大多數文化經營業主、從業人員文化素質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九成以上,他們法制觀念淡薄,經常違規經營,提供低俗的文化服務。一些邊遠鄉鎮甚至還淪為非法文化產品和文化垃圾的轉移地。如在部分邊遠鄉鎮,經營具有賭博功能的游戲機、出售淫穢色情音像制品等現象就時有發生。
(五)腐朽、落后的觀念沖擊市場。一方面,由于受腐朽的封建愚昧觀念影響,一些文化消費者,崇尚賭博,追求感官刺激,少數經營者投其所好,致使個別地方黃、賭之風沉渣泛起,屢禁不絕,嚴重損壞了文化市場的正面形象。如前不久被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曝光的東海縣溫泉鎮的色情表演。另一方面,農村文化市場的許多經營者思想還停留在落后的小農經濟經營觀念上,無法客觀地面對其自身能力的不足,不從提高規模效益上下功夫,不從農民的生產、生活需求上找準投資方向,而是受經濟利益驅動,夢想依靠小本經營就賺取高額利潤,于是鋌而走險,大肆進行違法違規經營,致使市場發展畸形。
(六)文化市場缺乏規劃,市場布局不合理。目前,蘇北文化市場普遍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有的項目無人興辦,如演藝、文化傳播等。另一個是部分項目卻一哄而上,如網吧,其中黑網吧占據了大部分。其發展的過多、過濫,導致網吧市場一片混亂,社會反響強烈。
除此之外,娛樂業本身所具有的重復消費率低、文化消費者追求新奇特等特點所引發的市場變化快,也使一些新興娛樂項目難以在農村扎根或即使是引進了也僅是曇花一現,經營者得不到回報,導致投資信心不足。因此,市場發育不健全,運作欠規范。
二、思路與方向
當前,農村文化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市場總量小,規模不夠,管理不到位,市場存在不同程度的混亂。因此,當務之急是促進文化市場的繁榮穩定。
首先,必須摒棄以下幾種觀點:
一是“經濟發展優先論”。認為只要把農村經濟搞上去了,文化市場就會隨之繁榮。這種觀點機械地把經濟發展與文化建設之間的關系割裂開來,從而導致物質進步而精神倒退、外表富裕而內在空虛等不平衡現象的出現。
二是“市場化論”。認為既然搞市場經濟,就必須把文化產品、文化服務統統推向市場,任其自生自滅,行政干預不要太多。這種觀點,既不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也違反了文化發展的自身規律。因此,文化娛樂活動的社會功能不僅只局限在娛樂方面,它還帶有很強的意識形態屬性和社會教育功能。那些腐蝕人的靈魂,特別是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化垃圾,根本不能允許進入市場。而且某一項目盲目發展得過多過濫,不但會造成投資效益的下降,還會滋生這樣那樣的違法違規行為,如目前的網吧經營。因此,我們應該在尊重市場規律、市場調節的前提下,綜合運用法制、行政、經濟、輿論等多種手段,適時適度的加以引導,使市場調節這只“看不見的手”與政府干預這只“看得見的手”共同發揮作用,來保證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是“城市化論”。持這種觀點的人把城市文化娛樂項目簡單生硬地搬到農村,完全不考慮農村的現狀和實際,其結果必定會使投資者得不到經濟回報,甚至血本無歸,如大型舞廳、溜冰場等。
那么,如何才能繁榮農村文化市場?筆者認為,在目前農村的現狀和條件下,要發展農村文化市場,必須使之與農村經濟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換句話說,即不能搞純粹娛樂功能的文化娛樂項目,因為這樣會削弱其生命力。因此,當前農村文化市場的發展思路和方向是:
一、興辦那些能夠服務和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要的文化項目。事實上,在農村,經濟與文化互相推動的例子早已屢見不鮮。如電影之所以至今仍然受到廣大群眾的普遍喜愛和歡迎,就因為其不僅具有寓教于樂的功能,還經常作為宣傳農村政策、方針的紐帶和橋梁,并可傳授農業技術,服務生產;又如農村的曲藝隊等發展迅速,因為其能夠用于農民的婚喪喜慶等活動,還可以為鄉鎮企事業活動服務;再比如戲曲、歌舞等由于是農村傳統節日和群眾性自發活動不可缺少的項目而長盛不衰。另外,我們還可以利用服務農民求知、求樂的要求,興辦一些兼具科技知識培訓功能與娛樂功能的場所,鄉鎮文化中心不妨多搞些這方面嘗試。可見,要在農村興辦娛樂項目,就必須了解和掌握農民的需求,并以此為出發點,才能使投資的項目得以在農村扎根。
二、努力促使農村文化市場與群眾性文體活動、地方特色產品等相結合。隨著經濟的發展,許多習慣了城市生活的人們開始把目光投向農村。到農村休閑、旅游已成為一種時尚。而旅游與文化向來密不可分。因此,圍繞開發旅游資源,發展旅游業而配套興辦文化市場成為必然趨勢。可以通過經營具有當地風味的餐飲、工藝品、娛樂及文化服務等獲得豐厚回報,又吸引更多的人慕名而來,使文化與旅游相互促進。如灌云的文化美食節、贛榆的徐福節等。
其次,以群眾性體育活動為龍頭,帶動包括文化市場在內的其它產業發展,如全民健身項目。同時,還要在廣大農村興辦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項目,如臺(桌)球、垂釣、棋牌室等。
(三)以文化市場為載體,優化該地區投資軟環境,為宣傳該地區、發展該地區服務。我們既可以利用文化陣地宣傳當地的發展建設情況,也可以使文化市場滿足外來投資者娛樂需求,為地方招商引資工作服務。還可以讓文化市場成為該地區特色產品的廣告媒介。如灌云縣伊蘆鄉的淺水藕,當地文化部門專門編排文藝節目宣傳蓮藕系列產品,使淺水藕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四)農村文化市場還可以借助當前國家提倡素質教育的契機,與教育聯姻,開展文化培訓。
總之,要拓寬視野,千方百計促使農村文化市場與其它產業相結合,即走出文化辦市場。
三、因地制宜開發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農村文化產業。
(一)充分利用各地獨具特色的自然資源和環境、地理優勢發展特色文化項目。如一些地方可以利用海濱、湖泊兩岸等地理優勢,在夏季舉辦季節性的沙(河)灘卡拉OK、休閑娛樂等文化活動吸引消費者。
(二)挖掘地方特色人文資源,側重發展當地富有文化底蘊的傳統文化項目。如有剪紙(掛廊)之鄉的灌云縣穆圩鄉、東海縣的板畫等,就可以大力發展與此相關的文化產業,如裱褙、包裝業等,走產業集約化道路,既有利于繁榮市場,又能獲得規模效益。
(三)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資源。如可利用當地歷史文化資源或文物景點,并形成與此相關的工藝品市場、歷史資源和風光介紹書刊市場、美術品市場等。如連云港孔望山摩崖石刻、灌云縣大伊山石棺墓遺址等。
(四)注重發揮民間藝人作用,培育和發展文化專業戶。如灌云縣下車鄉的嗩吶,鼓勵和支持民間藝師發揮一技之長,開拓文化產業。目前,我們欠發達地區要避開資金、高科技等方面的劣勢,立足開發自身的傳統文化與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相結合的文化娛樂項目和文化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使農村文化市場成為新農村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四、合理布局農村文化市場
(一)要選擇農村傳統的節慶活動、民俗活動、集市活動等農民生活、娛樂較為集中的地點興辦文化娛樂場所。
(二)充分利用現有場所改建或擴建娛樂場所,節省投資成本。
(三)以新農村建設和加快城鎮化進程為契機,未雨綢繆,對農村文化市場的布點,在高起點上加以合理規劃,提高其規模、檔次和文化品味。
(四)通過對農村文化市場的結構調整和合理布局,寧缺鐵濫,避免市場出現小、散、濫的情況。
綜上所述,立足農村實際,開發農村文化資源,加強農村文化市場與其它相關產業的互相滲透,全面發揮文化娛樂業的娛樂功能和傳播知識、傳播科學、傳播信息作用,服務于農民生產、生活的需要。
五、對策與措施
以“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促進文化市場健康發展”為目標,縣鄉兩級政府和文化部門要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努力促進農村文化市場的繁榮、健康和規范。
一是在“繁榮”二字上做文章。一是要在稅費上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大力培育和扶持農村文化市場的發展;二是要在審批條件方面給予適當放寬;三是要加強服務意識,在審批手續辦理上盡量提供方便;四是要加強引導,使經營找準正確的投資方向,多開辦群眾喜聞樂見、有效益的項目;五是要正視農村文化市場上存在的問題,客觀公正地加以分析,防止出現那種怕出問題而大搞一刀切的行為,要多給點寬容和理解。
二是在規范管理上下力氣。首先要積極開展“掃黃打非”工作,嚴禁打擊黃、賭、封建迷信等違法違規經營活動,努力凈化文化市場。二是要擴大宣傳。要加強對經營業主、從業人員的政策法規、職業道德和經營管理培訓,提高經營者守法經營意識,并通過在群眾中廣泛宣傳文化市場的法律、法規,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農村文化市場建設的良好氛圍。三是要運用經濟、行政、法律的手段加強對農村文化市場的宏觀調控,提高其規模、檔次、質量,達到布局合理、結構優化、效益提高的目的。
三是要充分發揮基層文化站的作用。不難發現,哪個地方文化站建設比較健全,文化站發揮了積極作用,那個地方的文化市場就比較活躍、繁榮和規范。因為文化站對當地的地理環境、人才、資源以及民情、風俗等最為了解,他們一方面可以在政策上進行把關,在藝術上加強指導,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組織活動在當地起到培育市場的導向作用。因此說,緊緊依靠鄉鎮文化站,把文化站作為支撐點,發揮其管理市場、服務市場、規范市場的作用,是農村文化市場繁榮與發展的關鍵。
四是加大農村文化市場的投入和建設力度。近些年,農村大部分地方注重經濟發展,而忽視了文化娛樂設施的投入和建設。由于缺少娛樂場所,一些農民參與到賭博及其他不正當的娛樂活動之中,既腐蝕了人們的思想,又敗壞了村風、民風。因此,呼吁有關鄉鎮人民政府注意抓好農村文化設施的投入和建設,特別是鄉鎮文化站這樣備受群眾歡迎的娛樂場所,更應加強建設和發展,并開展一些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
從長遠看,要最終達到蘇北農村文化市場的繁榮和有序發展,只有通過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綜合素質,實現鄉風文明的目標,才能真正走出一條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新農村文化市場發展之路。
- 上一篇: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方案
- 下一篇:文化產業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