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在招貼藝術中定位及作用探討論文
時間:2022-12-02 04:17:00
導語:傳統文化在招貼藝術中定位及作用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本文從傳統文化的定位和中國招貼藝術出發,把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招貼藝術的發展方向有機的結合起來,旨在探討傳統文化在現代招貼藝術中特殊的地位及其所起到的導向作用。
一、現代招貼藝術概述
招貼的發展已經有一百年左右的歷史。滄桑百年,世界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遷,招貼也隨著歷史的變遷幾經盛衰,如同一個人從幼年剛剛步入盛年。
為什么說招貼是隨著歷史的變遷而變遷的呢?因為它不是那種可以由創作者自由的宣泄,來表達自己情感和意念的純繪畫藝術,它的發展始終和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緊密地相連在一起。隨著印刷機的完善、攝影和照相排序技術的發明、電腦輔助設計的推廣,這些硬件設施的應用以及十月革命,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六十年代席卷歐美大地的學生運動及后現代的各種文化潮流等諸多因素的出現,都對現代招貼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招貼是平面設計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在由圖形、文字和編排等要素構成的設計語言方面,探索空間大,形式變化多。至今,他的表現形式除了部分用直觀形象本身外,多數采用比喻、替換和象征的手法,要求創意新穎,設計簡潔,信息傳達準確,還追求圖形的“以少勝多”即高度的凝練。招貼設計不是抽象繪畫,它不同于架上油畫或版畫,更不是字謎,它是無聲的語言,必須求得觀者的共鳴,絕不是作者強加的“給予”,而應是觀者自由地“獲取”,是在圖形誘導下的“意合”。它要求一目了然,簡潔明確,使人在一瞬之間,一定距離外能看清楚所要宣傳的事物。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招貼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點,刪去次要的細節、細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各個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時間,空間發生的活動組合在一起。并經常運用象征手法,啟發人們的聯想。因此,它的構思要能超載現實,構圖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簡練夸張,要以強烈鮮明的色彩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達所要宣傳的事物,表現物與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賦予畫面更廣泛的含義并使人們在有限的廁面中能聯想到更廣闊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義。在這些方面,中國傳統的美學觀,能夠為設計者提供大量的營養。
好的招貼要做到既要讓人“一目了然”,還要做到讓人“一見傾心”,為它所吸引,顧盼之余,留下較深的印象。這就要求招貼具有精湛的構思。招貼畫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在有限的時空條件下,能使人過目難忘,回味無窮,那就需要做到“以少勝多”、“以一當十”。盡管構圖簡單,卻要求表現出一定的、能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客觀事物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處理,達到了情景交融,能牽動人的某種情思,某種體驗,某種聯想。清代一位學者說過,一幅畫“與其令人愛,不如使人思”。好的招貼畫要能引人人勝,喚起人的聯想,引起人的美好愿望。
招貼藝術發展至今已步人國際化,眾多設計家都力圖使設計語言成為一種跨越民族、國家界限的世界語言。一方面是由于世界貿易的發展,信息傳播媒介的溢滋,另一方面是國際主義風格以其高功能性和理性化的特征形成的國際主義風格在視覺傳達上的刻板和單調消弱了民族性的影響,導致設計日趨相似。現在很多的設計家為了在世界性的信息大交流中體現自己的個性,不得不從自己民族的文化遺產中找尋創作的源泉。說明設計家們開始關注設計的個性和民族特征。也就是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國招貼藝術也在這股藝術的潮流中尋找自己發展的道路。平面設計大師——靳埭強先生就是民族風格的代言人,他很早就在招貼設計中探索自己民族傳統風格,在他的設計中大量采用中國的傳統視覺要素,特別是借鑒水墨和書法的表現方法。在1985年設計的“水墨的年代”展覽招貼,1990年設計的《香港著名畫家十三人展》的招貼都是這方面的代表作。他主張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現代設計的理念中去,同時強調這種相融并不是簡單相加,而是在對中國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
二、傳統文化在招貼藝術的導向意義
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到殷商時期的青銅,從戰國時期的器皿、帛畫到漢代的雕塑畫像石,從唐宋的繪畫到明清的瓷器,以及民間廣為流傳的剪紙、木版年畫、建筑、紋飾、戲裝、面具等等,充分體現了或恢弘靈巧,或簡約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熱烈或娟秀,或質樸或奢華等多種手法。無論是逸筆草草的國畫筆墨還是板刻結圓的裝飾圖案;無論是造型夸張的民間剪紙還是色彩強烈的木版年畫,這一切無不為現代招貼設計提供著豐富的表現形式和圖式語言。中國傳統文化的因素在招貼發展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它為我們今天的平面設計提供了豐富的借鑒元素。平面設計中的圖形小至一個標志,大到高速公路旁的廣告,其應用非常之廣,所傳達的信息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為中國招貼藝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遺產,國畫、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剪紙刺繡等數不勝數。另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我們把這些元素運用到招貼設計中去,用現代的語言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表達出來,借助科學上的發明和科學語言,對其理論體系進行細致地表述。
比如說中國獨有的一種繪畫形式——中國傳統水墨畫。水墨藝術獨特的表現形式首先體現在水墨藝術中特有的簡潔的形式語言,即“計白當黑”的樸素形象。水墨藝術簡約的畫面不等于簡單,而是形象簡捷,寓意豐富,妙在以、極少的要素表達最多的信息。世界設計大師靳埭強先生,一直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中國水墨畫語言與設計語言的交融,追求構圖的簡略與傳達的豐富性的融合。靳埭強先生的招貼作品,創造性地變化運筆速度與技巧,勾、皺、點、潑等綜合交或單獨運用,能取得層層漬點,復合會美的筆墨意象。
快慢、枯濃、燥潤,猶如一碧清潭,無風則表面澄靜如鑒,水底深流暗涌,有風則表面起波,水底波瀾相助。淡墨與濃墨的和諧組合,畫面純粹簡潔而又豐富,磅礴大氣而又飄逸非凡,大面積的白與或干或濕、或濃或淡不同層次的黑制造出脫俗靈動的意境,將中國畫筆墨的靈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在視覺上給人以強烈的沖擊感。在文化交流日益豐富的今天,現代中國畫的水墨追求決不是簡單地呈現為個性化的藝術操作,它的種種行為必然在發展中代表了現代中國文化的人文思維本質而具有先進性。該先進性表現在運用獨特的認識手段和品格標識作為基礎,在現實文化的發展中展現出現代中國人豐富的思想深度與人文水準,從而使現代的水墨藝術努力走出中國人自己應有的藝術之路,成為時代文化的旗幟。于是,面對中國文化的歷史和現實語境,為了中國現代文化水墨畫藝術發展的認識和表現所進行的任何人文努力,最終都以其文化境界的高度顯示其存在價值。
再比如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剪紙藝術,它是中國民間美術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是民間美術的基礎,是現代平面設計研究的重要課題。剪紙藝術造型體現了人類的豐富設計思想,既有直觀的圖形,又有內涵豐富的特定文化,它和設計水乳交融,難舍難分,是物化了的藝術符號,表達了一系列的社會意義,是民族的思維群體同化的藝術符號。我們面對如此豐厚的民族文化資源,可以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再認識、再發掘,準確把握中華民族文化底蘊和中國審美精神的內涵。還有中國書法,它是一門古老的藝術,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從甲骨文、金文演變為大篆、小篆、隸書。到了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草書、楷書、行書、諸體基本定型,書法時刻散發著古老藝術的魅力。書法藝術應用廣告招貼設計已經有歷史了,也創作出了不少成功的民族性的作品。一些書法,美術展覽的海報設計,特別是傳統文化份量較重的展覽往往都由書法家題寫書名,再加上少許美化,很具有典雅、內涵豐富的品質。許多招貼畫,比如舞蹈演出,往往是一個狂草的“舞”字,且把最后一豎拉得特長,以表現舞蹈的動感、張力,這是都充分應用了中國書法藝術的裝飾美而取得的很好效果。由于書體應用得合體,許多招貼設計都恰如其分的傳達了設計內容的特點。運用具有厚重、并富含古韻的字體,給人一種對古典藝術生活所向往的感受,運用豪放的筆觸體現不拘小格的大氣和不張揚的個性。中國書法旋律的美、形體的美、意境的美已經越來越被現代設計家所采用,并賦予了現代設計的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時代氣息。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的審美追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現代招貼設計思想,而招貼設計思想反過來又影響著傳統民族審美觀念。招貼作為一種宣傳媒介和人們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現代社會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有中華五千多年文化做鋪墊,放眼世界,無論從圖形設計上吸取營養,還是在設計意識及設計形式上(如文字和排列,構圖的安排等)都能使自己與世界性的設計節奏合拍。
三、結束語
中國傳統設計元素是東方文化的一處獨特景觀和寶貴財富,它題材廣泛、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歷史悠久,是其他藝術形式難以替代的,現代招貼設計實際上已是文化的再創造,當今的時代是文化互動、交流、融合的時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喪失了民族文化就喪失了藝術設計的生命力和競爭力,我們不能無視傳統文化,不能完全模擬和接受西方發達國家的設計,而應積極創造有中國特色的民族性設計。如何能將民族文化和招貼設計結合運用,設計出更多有內涵、有視覺沖擊力的招貼,是設計愛好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如何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在招貼藝術中的導向作用,使其在現代廣告招貼設計中的應用更為廣泛和深入,在“國際設計風格”潮流之后,能夠開創多元化的設計潮流,已成為新一代設計師們所面臨的課題。不難看出招貼藝術要發展需要文化做鋪墊,立足本土文化并結合世界設計之先進理念建造的這座宏偉的藝術殿堂才會穩固,才會與國際設計同步,才會在設計領域開辟屬于中國本土的世界性藝術。
間。公務員之家
- 上一篇:優秀大學生年終獎學金獲獎演講稿
- 下一篇:大學生醫院化驗室志愿服務年度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