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聲唱法對歌劇演唱藝術的影響

時間:2022-06-15 03:44:25

導語:美聲唱法對歌劇演唱藝術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聲唱法對歌劇演唱藝術的影響

摘要:在中國音樂藝術領域中,中國歌劇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并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繼承了我國傳統(tǒng)民族音樂元素,同時也融入了美聲唱法的一些技巧,進而賦予了中國歌劇演唱藝術以全新的形象,并呈現(xiàn)出了自身的獨特藝術魅力,彰顯出了多元化的發(fā)展態(tài)勢。本文針對美聲唱法對中國歌劇演唱藝術的影響進行了具體研究,在此過程中對美聲唱法給中國歌劇演唱藝術帶來這一巨大影響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為更好的了解我國歌劇演唱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美聲唱法;中國歌劇;演唱藝術;影響;研究

中國歌劇演唱藝術對中國的音樂藝術審美與發(fā)展有著深刻的影響,而美聲唱法又是源于西洋歌劇的興起與發(fā)展,因此,在傳入中國后對我國歌劇演唱藝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從中國歌劇演唱藝術的構成看,一方面建立在我國傳統(tǒng)民族音樂的基礎上,而另一方面則又融合了西方的美聲唱法,進而為我國歌劇演唱藝術的發(fā)展注入了新元素,促使其具備了多元化的藝術風格特點。尤其是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促使文化藝術的交流越加頻繁,對于我國歌劇演唱藝術的發(fā)展而言,無疑迎來了全新的發(fā)展機遇。

一、美聲唱法與中國歌劇演唱藝術概述

(一)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是由意大利文“Belcanto”翻譯過來的,原意是指美好的歌唱,在音樂字典“Grove”中給出的具體釋義如下:是指在十八世紀與十九世紀早期的、優(yōu)雅的意大利聲樂風格。在引入中國以后就被釋義為我們今天所謂的美聲唱法。美聲唱法主要歷經了如下四個時代:歌劇時代、“閹人歌手”時代、四大美聲歌唱流派以及現(xiàn)代美聲唱法時代。美聲唱法在演唱技巧方面所呈現(xiàn)出的主要特點為:一是在呼吸與咬字上講究科學性;二是真假聲的混合;三是講究聲帶閉合的適度性,同時要保證喉頭的穩(wěn)定性,并要掌握好聲音所在的高位置;四是要實現(xiàn)共鳴功能的科學運用,以此來實現(xiàn)對歌聲的擴大與美化。總體而言,在美聲唱法中,展現(xiàn)出了在進行歌唱表演中,需要兼顧科學性、優(yōu)越性與先進性,且在學習美聲唱法的過程中,需要抓住美聲唱法的這一演唱特點與技巧。

(二)中國歌劇演唱藝術

中國歌劇演唱藝術最早可追溯到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這一階段是我國歌劇演唱藝術的起步探索期,其中,主要分為兩個派系,一種派系所采用的是民間演唱方法,是基于民間歌舞與戲曲演唱方法上來進行歌劇演唱的;而另外一種則是采用西洋歌劇的美聲唱法進行表演的。而進入四十年代后,基于中國特殊的歷史時期下,文藝在這一期間占據(jù)了重要地位,而“秧歌運動”又促使秧歌劇隨之誕生,在此過程中,由于對西洋美聲唱法技巧掌握不熟練,則開辟了“改洋從土”的演唱之路,即以民間舞蹈與民族唱法相結合,進而為實現(xiàn)對歌劇的表演,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這一歷史時期下的需求特點。在進入五六十年代,我國歌劇進入了繁榮發(fā)展局面,并誕生了諸多的歌劇演唱藝術家,同時也留下了諸多成功歌劇作品與歌劇形象。在歌劇演唱上,先開辟了“戲歌結合”之路,隨之又積極將西洋歌劇的美聲唱法融入其中。而進入八十年代以后,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促使我國歌劇演唱藝術進入全新發(fā)展階段,真正將美聲唱法的技巧融入到了中國歌劇中,并兼顧了民族音樂文化的精髓,促使我國歌劇藝術逐漸走上了多元化、特色化發(fā)展之路。

二、美聲唱法對中國歌劇演唱藝術的具體影響分析

(一)對中國歌劇審美文化的影響

與美聲唱法相比,中國歌劇演唱上呈現(xiàn)出了一定的差異性,從我國歌劇演唱藝術的發(fā)展歷程中不難看出,二者是在碰撞中走向融合之路的,在美聲唱法成為世界音樂藝術的一種流行演唱方法后,我國音樂演唱藝術中逐漸出現(xiàn)了美聲唱法的身影。而基于民族歷史背景的不同,促使人們對音樂藝術的審美產生了差異性,我國歌劇講究的是字正腔圓,而西洋歌劇則是基于美聲唱法下所呈現(xiàn)出的一種優(yōu)美的曲調,強調發(fā)聲的技巧性,同時優(yōu)美的歌聲中又兼顧著嘹亮通透之感。從美聲唱法的來源看,其是隨著西方歌劇的發(fā)展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演唱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所彰顯的是西方音樂文化的特點,而在美聲唱法傳入中國后,促使其與中國歌劇演唱藝術產生了碰撞,也使得中國歌劇演唱藝術者從美聲唱法出發(fā),在深入了解西方歌劇文化的基礎上,了解西方音樂文化,進而明確中國歌劇傳統(tǒng)演唱藝術下相應音樂表現(xiàn)形式與西洋歌劇美聲唱法所存在的差異,美聲唱法在吸引國人的同時,促使國人對這種優(yōu)美且嘹亮通透的唱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喜歡上西洋歌劇美聲唱法的同時,促使美聲唱法以一種獨特的音樂文化形式逐漸滲透到我國音樂藝術中。在改革開放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國人對我國歌劇的傳統(tǒng)演唱藝術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與了解,美聲唱法這一音樂文化形式給國人帶來了審美沖擊,并促使中國歌劇演唱藝術為了更好的迎合新時代下音樂藝術文化的發(fā)展趨勢以及人們的審美觀點,逐漸將美聲唱法的獨特技巧進行了融入,賦予了中國歌劇演唱藝術以全新的藝術魅力。從中不難看出,美聲唱法的傳入對國人在中國歌劇的審美藝術方面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這一影響也為中國歌劇演唱藝術融入美聲唱法、開辟自身的全新發(fā)展之路注入了動力之源。

(二)對中國歌劇演唱技巧的影響

從演唱技巧方面出發(fā),美聲演唱技巧之所以能夠給中國歌劇演唱藝術帶來深刻的影響,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時展的必然需求。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促使音樂藝術與音樂文化在打破國界束縛的同時,促使二者間產生了碰撞,而國人在接觸美聲演唱的各種元素后,特別是在全球文化一體化的背景下,對于我國歌劇而言,大眾審美水平的提升,使得傳統(tǒng)的民間戲曲風格的歌劇演唱風格難以滿足大眾的實際需求,這也促使中國歌劇演唱藝術在發(fā)展過程中需要將目光聚焦于美聲唱法上,通過借鑒吸收與融合來開辟全新發(fā)展之路。另一方面,從中國歌劇演唱藝術自身的發(fā)展看,我國傳統(tǒng)歌劇演唱中充滿著民族特色,包含戲曲表演韻味,講究的是音色自然、字正腔圓且清脆明亮,但在音域、氣息以及共鳴等方面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致使相應的藝術表現(xiàn)力有待提升。而也正是基于這一演唱技巧的局限性,促使美聲唱法在傳入中國后,對我國歌劇演唱藝術產生了巨大影響,尤其是在演唱技巧方面,進行了借鑒與吸收,賦予了中國歌劇演唱藝術以全新的生命力,解決了我國歌劇演唱藝術在演唱技術上所遇到的發(fā)展瓶頸問題。而美聲唱法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為提升中國歌劇演唱技巧提供了出路,主要表現(xiàn)在對于科學發(fā)聲技巧的借鑒。在美聲唱法中的呼吸技巧、真假聲混合技巧、共鳴技巧以及咬字吐字技巧上,都給中國歌劇演唱注入了新元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tǒng)唱法所存在的不足,賦予了中國歌劇以全新的表演藝術魅力。但是,美聲唱法畢竟屬于外來物,不論是在語言發(fā)音上還是文化特色上,都使得將美聲唱法運用于我國歌劇演唱中需要注意,針對在民族風格上所呈現(xiàn)出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主要包括民族語言、民族韻味與表演,需要實現(xiàn)民族化的處理來賦予其獨特的風格特點,以更好的將美聲唱法的技巧進行借鑒吸收,促使中國歌劇演唱藝術在與世界音樂藝術接軌的同時,具備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三)對中國歌劇演唱藝術發(fā)展態(tài)勢的影響

西洋美聲唱法對中國歌劇演唱藝術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我國歌劇演唱藝術的發(fā)展歷程不難看出,從美聲唱法進入中國,并與中國歌劇演唱藝術產生碰撞開始,到美聲唱法融入其中,再到積極借鑒西洋歌劇,實現(xiàn)我國歌劇作品的不斷創(chuàng)新,逐漸促使我國歌劇演唱藝術實現(xiàn)了多元化發(fā)展。特別是在當前我國歌劇演唱教育領域中,也逐漸呈現(xiàn)出了國際化的發(fā)展趨勢,特別是學習美聲唱法的歌劇專業(yè)人才越來越多,同時歌劇的國際性交流,促使我國歌劇內涵得以進一步豐富,并也將中國歌劇的演唱藝術風格特點帶到了世界。具備中國特色的美聲唱法,促使我國歌劇演唱藝術以多樣化表演風格受到了世界各國的喜愛,同時也對世界歌劇文化藝術的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而基于當今的時代背景,對于我國歌劇演唱藝術的發(fā)展而言,實現(xiàn)演唱模式的多元化發(fā)展是時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遵循了我國歌劇演唱藝術的內在發(fā)展之需,促使我國歌劇在一個良性循環(huán)中實現(xiàn)自身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而在實現(xiàn)我國歌劇演唱藝術多元化發(fā)展的過程中,需要始終將民族特色置于核心地位,在此基礎上去粗取精,將適合我國歌劇演唱藝術發(fā)展的優(yōu)秀西洋美聲唱法進行借鑒與吸收,促使中國歌劇具備自身獨特的藝術特色,進而才能夠將獨屬于中國歌劇的演唱藝術文化帶到世界中,彰顯出中國歌劇的藝術魅力。而中國歌劇演唱藝術在走向多樣化發(fā)展道路的過程中,需要做到樹立多元化的觀念,并促使中國歌劇兼具民族性與時代性特點,進而才能夠借助這一多元化發(fā)展之路來促使我國歌劇演唱藝術實現(xiàn)自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結語

綜上,美聲唱法對中國歌劇演唱藝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西洋歌劇美聲唱法傳入中國后,在與我國歌劇演唱藝術產生碰撞的基礎上,逐漸實現(xiàn)了對美聲唱法的借鑒與吸收,促使我國歌劇演唱藝術走向了嶄新的發(fā)展之路。美聲唱法對我國歌劇演唱藝術的審美情趣、演唱技巧以及歌劇演唱藝術本身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影響,進而促使我國歌劇兼具美聲唱法優(yōu)勢與技巧的同時,又具備獨屬于我國民族特色的演唱方法,通過二者的融合使得我國歌劇在與世界歌劇演唱藝術接軌的同時,走向了多元化發(fā)展之路。

作者:趙鷹男 單位:遼寧歌劇院

參考文獻:

[1]劉玲.美聲唱法對中國歌劇演唱藝術的影響初探[J].戲劇之家,2016,(08):55.

[2]馮宏.美聲唱法對我國歌劇演唱風格的影響[J].大舞臺,2015,(12):131-132.

[3]尹璐.談美聲唱法對民族唱法演唱技巧的影響[J].藝術研究,2015,(02):188-189.

[4]張震.試論美聲唱法對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影響[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8):233-234.

[5]王煒,王柳丁,劉文靜.美聲唱法對中國聲樂藝術的影響和發(fā)展[J].大眾文藝,2014,(10):140-141.

[6]楊婉琴.淺論中國美聲唱法的發(fā)展及對民族聲樂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3,(06):159-160.

[7]何月.中國歌劇在美聲教學中的重要性[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2,(04):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