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民間藝術傳承發展

時間:2022-06-06 11:06:53

導語:談民間藝術傳承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民間藝術傳承發展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圍繞在農村中小學藝術師資培養中民間藝術傳承現狀、傳承的途徑,藝術教師對民間藝術進課堂的態度等相關問題進行了調查與分析。本次問卷調查共計發放問卷660份,回收問卷612份,回收率92%;其中,有效問卷為590份,有效率為89.3%;分為大學生民間藝術傳承狀況、師資培養中的民間藝術傳承狀況兩部分,內容涉及大學生民間藝術傳承認識、高校師資培養等問題,較客觀地反映了民間藝術在高校師資培養中的傳承狀況。

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師范類大學生民間藝術傳承狀況分析1.民間藝術傳承現狀在“您對民間藝術了解程度如何”一項中選擇知道一點的同學占60%,不了解的占8%,此兩項已達68%。從這項調查中可以了解到師范類在校大學生們對民間藝術的現狀和發展狀況不甚了解。這與當地高校師資培養以及藝術類課程理論體系建設密不可分。只有加強民間藝術和傳統文化對學科體系的滲透,加強教育教學體制改革的規范化建設和制度化建設,加強相關教育職能部門的足夠重視,才能逐步提升民間藝術教育水平。

2.民間藝術傳承的途徑調查顯示,在“了解民間藝術的途徑”中,比例最高的是網絡與報紙書刊,分別占40%和39%。最低的是身邊人的影響與學校教育分別為3%和7%(見圖2)。由此可見,當前大學生們主要是通過報紙、電視、廣播、互聯網等現代傳播媒介來了解民間藝術,學校的傳播影響力相對較弱。實際情況也是如此,調查對象在課堂中獲得民間藝術的項目情況及詳細知識較少,高校也沒有開設專門的對口課程。

3.“民間藝術傳承”的態度調查顯示,在“閑暇之際,您是否愿意學習某種民間藝術”一項中,選非常愿意的占36%,一般占62%。不愿意的只有2%,這充分說明大學生本身對學習民間藝術的熱情很高,民間藝術在高校的傳承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由此推測,只要宣傳工作做到位,就可以有效地促使這62%的一般公眾轉變為順意公眾。而促使這種轉變的關鍵就是要引導其對學習民間藝術產生興趣,并想辦法將興趣轉變成為參加民間藝術項目學習的真正動機。當大學生能夠真正了解民間藝術的內涵,并被它的魅力所折服之時,他們就會自發地接受這一事物。但是如果這項引導工作做得不到位,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缺失,教育傳承的難度勢必加大。

4.民間藝術的興趣點調查顯示,在民間藝術種類上,剪紙、民歌和秧歌舞較受歡迎,各占62%、61%和48%;另外,有90%的學生認為把民間藝術品作為生日禮物送給親朋好友會更有意義。但是從本次調查結果上看,學生參與的項目很少。許多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民族特色藝術項目,例如面塑、版畫和皮影戲等傳統藝術幾乎都已失傳。另外,從圖2中了解到,現代傳播媒介成為了大學生了解民間藝術的主要窗口,而民間藝術項目活動在學校藝術課堂上開展得還非常少,即使開展了也是大多在學校課外活動時間。由此可見,民間藝術項目的全員參與性,無論是在空間或是在時間上,都均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這應當是一個值得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

(二)師資培養中的民間藝術傳承狀況分析

1.藝術教師對民間藝術進課堂的態度通過對調查數據的研究,可以看出,高校教師對民間藝術進入專業課程教學基本持肯定態度,反對或者不太支持的占少數。由此可見,隨著國家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大力弘揚以及全國各高校專業基礎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藝術教師已經開始關注民間藝術。他們對民間藝術的陳舊看法已經得到逐步改變,并漸漸認識到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分支,民間藝術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在調查中發現,一旦有院校開設相關的民間藝術專業課程,或者某些藝術教師對民間藝術項目有所了解并進行一定程度的研究,那么這些民間藝術項目就會在該學校得到有效的開展。而且,如果某一學院的領導對某些民間藝術專業技能其感興趣,那么就會在政策上和財政上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傾斜,該學校的民間藝術相關知識的普及度就會增加,項目的發展狀況就會相對較好。這些都表明,民間藝術進入中小學師資培養課程中具有相當高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藝術教師對民間藝術的認知情況通過數據分析可見,高校教師對民間藝術項目的了解和認知程度并不高。非常了解的教師僅占12%;當然,根本不了解的教師也極少僅占3%;85%的教師都處于基本了解狀態,也就是介于了解和不了解之間。同時在訪談中還發現有些藝術類教師對民間藝術項目的存在性和研究性的理解還存在著偏差和歧義。因此,要想有效地進行民間藝術傳承,對民間藝術基本概念及本質的深入研究也勢在必行,使高校教師能夠首先了解民間藝術、認可民間藝術從而大力弘揚民間藝術,才是其得以發展的首要途徑。另一方面,還要通過采取在崗培訓、主題講座等多種方式,為民間藝術傳承培養較多的專業性研究人才,以便使藝術傳承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學領域之中。

3.藝術教師在藝術課程教學中運用民間藝術的情況在師資培養中,專業教師處于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調查顯示年齡在31-40歲的藝術教師們會在自己的教學中經常性或偶爾開展民間藝術知識的普及和講授;年齡階段在20-30歲和41-50歲之間的藝術教師們對民間藝術教育的宣講和傳播工作做得不太到位。由此可見,31-40歲的教師由于學歷和職稱不高,職場壓力較大,他們則更加愿意在教學上有所創新,這類人群應當成為民間藝術高校師資傳承的主力軍。另外針對性別的不同分析,在相同的情況下,男性教師在藝術課程教學中開展民間藝術傳承方面的比例明顯要高于女性教師。

結論與展望

根據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與資料報告顯示,在農村藝術師資培養中我們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加強民間藝術在師資培養中的傳承。

第一,河南傳統民間藝術在農村師資培養中呈缺失狀態,但大多數大學生對民間藝術存在濃厚的興趣。針對河南傳統民間藝術嚴重流失的現狀,在農村師資培養這一塊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使高校師生認識到這個問題,并且從意識上提高對這個問題的關注,自覺自愿地加入到傳承民間藝術的隊伍中來,盡自己的努力,使曾經熠熠發光的傳統藝術重新綻放光彩。

第二,在大學農村師資培養中開展傳統民間藝術教育是可行的,但是要采取多種方法開展。例如邀請民間藝術家到大學校園舉辦宣講會、進行學術交流;通過聲音、圖像、文字等手段加大民間藝術在大學校園的宣傳力度,營造藝術氛圍,使更多的學生了解、喜愛民間藝術;建立民間藝術相互交流的平臺等。從而促使民間藝術能在農村師資培養中得到良好的繼承與傳播。

第三,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要從小抓起,教育相關部門應當學習臺灣的“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劃”,通過農村師資培養,灑下民間藝術發展的種子,將民間藝術教育納入到大中小學生的教學課程中,讓祖國的未來從小就能接受到傳統民間藝術文化的熏陶。

第四,學校應當重視教學改革,在教學改革中大膽創新,引進優秀的民間藝人進入到高校負責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并提供更多的有利于民間藝術宣講與傳承的硬件設備和物質條件等;逐步開設與民間藝術相關的教學課程;鼓勵學生組建民間藝術類的社團;同時在校園內多舉辦民間藝術作品及其相關內容的展覽,定期舉辦大型的民間藝術品制作大賽等活動。因客觀條件制約,本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還存在很多不足,比如高校農村師資培養在民間藝術保護和傳承過程中的作用等眾多相關問題,仍然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與研究。但是就目前河南農村藝術師資培養教育傳承的狀況上來看,其雖然得中原天時之利,擁有豐富的民間藝術文化資源,但在師資傳承培養上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河南藝術院校應當承擔起發揚民間藝術的重任,重視民間藝術在師資培養中的教育傳承,只有這樣才能夠弘揚河南的傳統民間藝術,并確保優秀的民間藝術文化遺產世代相傳。

作者:鄔治國單位: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