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小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
時間:2022-08-24 08:35:22
導語:綜合實踐活動小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強調要突出以學生為中心設計課程,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就是通過實踐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側重于強調學生的發展。其中批判性思維品質作為個人良好品質之一,有利于促進學生探究能力、處理問題能力,同時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所以,本文主要側重分析了如何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培養小學生批判性思維,提出了有關建議。
關鍵詞: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批判性思維品質;培養方法
在批判性思維中,包含了求真、求理、公正、開放、反思。而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品質、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對其的培養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日后成長與發展。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核心就是以學生發展為主,借此作為有效載體,可以全面落實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目的。事實上,批判性思維的重要體現正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具備批判性思維可以有效促使學生全面提升探究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培養小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必要性
(一)符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需求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需要課程設計者從經驗、社會需求等為核心,全面整合課程,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進行學習的實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促使各學科之間可以打破界限,更好地融合,進而豐富學生視野。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需要學生親身參與到實踐中,通過實踐提升各方面能力。可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優化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激發其創新精神與能力,而這一過程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辨識能力,可以進行科學的批判。
(二)迎合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要求
由于受到以往陳舊的教育觀念影響,導致學生一直處于“被學習”的狀態,在這一環境下,學生學習方式形成了一種機械式模式,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幾乎成了課堂的一種主旋律,學生對教材以及教師講授的內容沒有基本的判斷意識,缺乏質疑精神,更談不上創新精神,這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發展。這足以說明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通過質疑、批判,學生主動思考,有利于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促使學生敢于以批判的態度學習、探究,在此過程中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經過不斷鍛煉、實踐,學生批判性思維得到發展,會更加主動、勇于創新,這符合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目標。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如何培養小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
自古以來,批判性思維就得到了人們的重視,經過歷史不斷發展,至今依然是個人良好品質的重要部分,古語道:“博學之,審問之,明辨之,篤行之”,其中主要講的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具備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下面主要分析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小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的具體方法:
(一)構建批判性學習環境
良好的批判性學習環境可以推動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提升培養效果。在具體實施前,需要教師明確自身與學生的地位,教師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而學生才是活動的主體。在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需要教師與學生一同參與到活動中,而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激發出學生質疑精神,培養學生學會反思,進而全面培養其批判性思維意識。為了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學校還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區域中,采取一些輔助措施,熏染學生批判性思維,例如,可以制作一些標語,“學會思考、學會學習”“敢于質疑、理性學習”等。
(二)靈活設計探究性問題
讓學生思考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提出問題,但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設計探究性問題時,需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要符合小學生思考方式、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可以借助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這樣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更容易接受,進而促使學生更深入地思考問題。比如,設計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可以從現實生活發現更多的問題,學會思考,進而掌握更多的知識。如開展“從小區設施中想到的……”“我的新家鄉”等活動。而后在實踐中,借助實際情景,向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并借助課堂討論、小組合作等方式,鍛煉小學生的歸納、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運用批判性的思維進行推理、分析,進而提升各種思維。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學生可以將自己想法表達出來,同時,也可以更好地聽取他人意見,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思考問題,并檢驗自己思考方式合理與否。
(三)創設解決問題的情境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當教師提出探究性問題后,學生經過討論、分析后,需要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合理構建相應的問題解決情境,依托于情境,指導學生按照思維的步驟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具體過程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搜集與問題有關的事實、假設解決問題的方法、檢驗假設合理性,最終解決問題。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活動,進行適當的調整。比如,在教師指導下,開展一些有關制作、設計、發明等體驗性的活動,引導學生對材料進行整理、分類,做數據統計等,有效地訓練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
(四)啟發學生多方法解決問題
設計實踐活動,不僅是要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更需要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提升學生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對此,教師可以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法,鼓勵學生由此及彼,發散思維,利用多種方式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可以向學生展示出解決問題需要考慮到的客觀事實與條件,要求其利用多種解決方式,也可以向學生提出多種可能性,進而全面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比如,針對小學五年級開展的“安全交通我先行”等活動,借助學生日??梢越佑|到的問題,引導學生針對“如何提高人們遵守交通規則自覺性”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在開展實踐活動的同時促使學生關注生活,增加社會經驗,拓展學生視野。
(五)不同階段實施多種形式培養
學生批判性思維在實際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可以將整個過程劃分為活動準備階段、活動實施階段、活動總結階段三部分。教師可以結合各個不同階段的教學特點,實施不同方式達到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目的,比如設置疑問、比較、辯論、實驗等。1.活動準備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準備階段,需要明確相應的活動主題并制定具體活動實施方案,在此基礎上,布置學生活動任務。結合這一活動特點,教師可以側重以提問、質疑方式啟發學生批判思維意識。例如,確定了“汽車與我們的生活”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思考我國汽車品牌都有哪些?”通過合理引導,并向學生提出質疑:“具體有多少種汽車品牌?通過調查可以掌握么?如果可以進行調查,你打算如何落實?大約多久可以完成?”借助一系列質疑,促使學生明白在制定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時,需要保證其合理性,進而培養學生學會運用批判性思維分析、研究、驗證。2.活動實施活動的實施過程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核心、中心環節,其中體現了整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核心價值。在這一階段,主要就是通過具體的實踐方法,增加學生體驗感,進而自主獲取到有關研究主題的信息,并進行判斷、分析,符合培養小學生批判性思維需求。由于小學生年級尚小,思維能力等方面還不夠健全,所以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此時,教師需要以鼓勵為主,幫助學生思考,并在思考中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教師也可以合理利用學生遇到的問題,引導其進行分析、討論、辯論。例如,以“路邊小攤點”實踐活動,學生自主收集資料,發現路邊攤的食品衛生問題嚴重,對人體健康不利,需要少吃,甚至不吃。但部分學生提出不一樣的觀點,路邊攤食品更加方便快捷,對于沒有人照管的小學生,可以解決吃飯問題。針對學生持有的不同觀點,教師可以設置“路邊攤是否適合小學生”辯論會。讓學生按照正反兩方,自主搜集證據、實例,質疑、論證,經過多輪辯論,學生得到了客觀的結論,不能一概定論路邊小攤點,需要從攤點實際情況看待,如果是衛生的、食品質量達標的,小學生是可以食用的,但也要做到以適量為宜。3.活動總結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后,需要對整個活動過程進行全面總結,這一過程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批判性思維。在總結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引導者,促使學生學會自主反思,比如“在活動中你遇到了什么問題?又是如何解決的?”“運用的方法值得繼續沿用么?”“從活動中,你得到了哪些教訓?日后應當如何避免?”借助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追問、反思,進而全面培養學生批判思維意識,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養成批判的習慣,最終提高其運用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有利于推進小學教育,可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對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還處于發展階段,與小學語文、數學等學科相比,目前,還需要思考如何提高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水平,更好地保障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與能力的培養。小學學校以及教師還需要不斷實踐、探究,積極面對教學活動帶來的挑戰,構建出高質量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促使小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譽.小學語文課程中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及解決問題淺析[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7,67(02):124-124.
[2]江梅.主題辯論: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良好載體[J].綜合實踐活動研究,2019,12(012):130-131.
[3]陸改琳.校園植物大搜索——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活動[J].新課程(小學),2018,67(15):100-101.
[4]王譽.小學語文課程中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及解決問題淺析[J].現代教育科學,2018,34(002):124-125.
[5]夏欽麗.初一綜合實踐活動課中開展生物主題探究式教學的研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11.
[6]包新中,李超.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內容與呈現形式[J].教學與管理,2018,23(004):120-122.
作者:陳慶順 單位:福建省永安市南門小學
- 上一篇: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
- 下一篇:中職服裝專業綜合實踐課程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