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人口思想永放光芒

時間:2022-04-17 01:47:00

導語:鄧小平人口思想永放光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鄧小平人口思想永放光芒

摘要:

鄧小平人口思想放光芒是由實踐的檢驗所證明的:鄧小平關于中國人口多、需要提高素質的基本認識論依然正確,鄧小平從生產力出發和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全局考慮和處理人口問題的基本方法論不會過時,鄧小平人口思想在實踐中發展。

鄧小平人口思想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永放光芒。這不是溢美之辭,而是由其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和時間的推移顯示的科學性、真理性所證明的。

一、鄧小平看待中國人口問題的基本認識論依然正確

鄧小平同志復出主政后,在許多場合談了許多人口觀點,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認識論:

1、人口多是我國的第一大基本國情,我們難就難在人口太多。眾所周知,鄧小平同志將我國的基本國情概括為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水平低,人口多列在首位。譬如,他先后講到:“要使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至少有兩個重要特點是必須看到的:一個是底子薄。……第二條是人口多,耕地少。現在全國人口有九億多,其中百分之八十是農民。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產還不夠發展的條件下,吃飯、教育和就業就都成為嚴重的問題。”(1979)“中國式的現代化,必須從中國的特點出發。比方說,現代化的生產只需要較少的人就夠了,而我們人口這樣多,怎樣兩方面兼顧?”(1979)“我們要經常記住,我們國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只有長期奮斗才能趕上發達國家的水平。”(1980)“人多是中國最大的難題。”(1986)“中國的事情難辦,人太多。”(1986)“中國科學技術落后,困難比較多,特別是人口太多,現在就有十億五千萬,增加人民的收入很不容易,短期內要擺脫貧困落后狀態很不容易。”(1987)“我們難就難在人口太多,而且控制人口增長的工作還做得不夠好。”(1989)時至今日,隨著人口繼續膨脹,我們的人口壓力正日益加大,時時都在佐證著小平同志認識的正確性。

2、人口素質是國力強弱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成敗的關鍵。小平同志在世時十分重視我國人口素質的提高和知識分子的作用。他大力提倡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作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論斷,重視教育和科技的發展促成“科教興國”戰略,號召都做“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新人,在干部任用上提出“四化”(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標準,等,從各個方面促進我國人口素質的提高。他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1985)“我們向科學技術現代化進軍,要有一支浩浩蕩蕩的工人階級的又紅又專的科學技術大軍,要有一大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學家、工程技術專家。造就這樣的隊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嚴重任務。”(1978)“我們要掌握和發展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各行各業的新技術新工藝,要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就必須培養具有高度科學文化水平的勞動者,必須造就宏大的又紅又專的工人階段知識分子隊伍。”(1978)在小平同志主張下,我們的黨和國家開創了識人用人培養人的新局面,中國人口素質不斷得以提高,從而使得今天才有條件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二、鄧小平看待中國人口問題的基本方法論不會過時

1、從生產力出發考察人口問題的方法論不會過時。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是“初始變量”,生產力發展了經濟社會就得以發展和全面進步,包括就業問題一切都好解決。所以,從生產力出發看問題想問題是小平同志的基本方法論之一(鄧小平理論的要義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思考中國人口問題他也是這樣。譬若他說:“我們地大物博,這是我們的優越條件。但有很多資源還沒有勘探清楚,沒有開采和使用,所以還不是現實的生產資料,土地面積廣大,但是耕地很少。”(1979)“娃娃們長大就業,一年就有七八百萬,世界上都在談就業問題,我們這里就更復雜。”(1981)“大家知道,生產力的基本要素是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科學技術同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是什么關系呢?歷史上的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我們常說,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這里講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學知識、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來使用生產工具、實現物質生產的人。”(1978)發展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一個永恒主題,正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所指出的:“黨的一切奮斗,歸根到底都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所以,只要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和應用實踐不會終結,小平同志結合生產力考察人口問題的方法論就不會過時。

2、從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全局考慮和處理人口問題的方法論不會過時。一個重要的體現是,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戰略,都是結合我國人口發展狀況考慮的。譬若他說:“我們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最低目標,是到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所謂小康,從國民生產總值來說,就是年人均達到八百美元。……中國現在有十億人口,到那時候十二億人口,國民生產總值可以達到一萬億美元。”(1984)針對國外有人攻擊我們實行計劃生育問題,他堅持認為:“有少數外國人罵我們的人口政策。他們的真正用心是要中國永遠處于不發達狀態。中國有中國的情況。中國的人口如果不加控制,到本世紀末就會達到15億,人口的增長會超過經濟的增長。因此,我們的人口政策是帶有戰略性的大政策。”(1985)“中國對人口的增長實行嚴格控制,是從我們的切身利益出發的。我們力爭在本世紀內把人口控制在12億。這是中國的重大戰略決策。國外有些人希望中國不實行計劃生育,這是想讓中國永遠處于貧困狀況。”(1986)這些論述,在今天對我們仍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三、鄧小平人口思想在實踐中發展

鄧小平理論是發展的科學。小平同志逝世后,中國共產黨人繼承鄧小平同志遺志,繼續他開辟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在實踐中發展鄧小平理論及其人口思想。

1、鄧小平理論及其人口思想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得到繼承和發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三個代表”第一是“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表明同志將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推進到“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考慮階段。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中,同志對人口問題也作了以下思考:“實行計劃生育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于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93)“如果人口盲目地膨脹,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不相適應,不僅難以滿足當代人的生活需要,而且勢必破壞資源與環境,危及后代人的生存與發展。”(1996)“人口太多,經濟上不去,文化素質上不去,健康水平上不去,福利,老實講也上不去。”(1991)“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人均占有資源相對不足是我國的基本國情。”(1991)在根據國內外形勢發展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新的實踐中,同志又把人口問題置于可持續發展框架中考慮。他說“人口、資源、環境三者的關系,人口是關鍵。”(2000)“必須始終堅持把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惟其如此,我們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2000)特別是在十六大報告中,他提出:“必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強調“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并把“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

2、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貫徹和發揚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其人口思想具特色。以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上任近兩年來,顯示了其執政特色。在理論上大抓學習貫徹作為鄧小平理論新發展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勵精圖治。鑒于經濟體制還不完善,生產力發展仍面臨諸多體制性障礙,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從中提出了“五統籌”——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力發展和對外開放;同時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五統籌”在本質上是統籌解決生產力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對稱問題。科學發展觀則是進一步從理論上加以指導,其中“以人為本”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對指導實踐尤具創新意義。同時,科學發展觀也是新的人口觀。總書記在2004年的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并強調“按照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始終把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在重要戰略位置,把工作抓得緊而又緊,做得實而又實。”科學發展觀繼承和發揚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承和發揚了鄧小平和同志的人口思想,是指導未來實踐的新的強大思想武器。

小平同志逝世后,中國按預定時間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勝利地實現了第二步戰略目標,但人口增長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地超出了他老人家的預想。在未來實現第三步戰略的征程中,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力爭中國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的努力不會止步,當然,解決中國“最大的難題”等等人口問題的努力也不會止步。實踐仍需要鄧小平理論及其人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