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
時間:2022-08-30 03:36:00
導語:論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鄧小平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他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他把畢生心血都獻給了中國人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他對黨、對人民、對馬克思主義的最大貢獻,他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就是鄧小平理論。
鄧小平理論作為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在當代中國,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的鄧小平理論,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髓,是思想的精髓,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一九七八年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篇講話,是在“”結束以后,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沖破“兩個凡是”的禁錮,開辟新時期新道路、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是在國際國內政治風波嚴峻考驗的重大歷史關頭,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深刻回答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
我國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前所經歷的曲折和失誤,改革開放以來在前進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歸根到底都在于對這個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撥亂反正,全面改革,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半封閉到改革開放,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近二十年的歷史性轉變,就是逐漸搞清楚這個根本問題的進程。
鄧小平對當今時代特征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進行正確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學判斷。世界變化很大很快,特別是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進步深刻地改變了并將繼續改變當代經濟社會生活和世界面貌,任何國家的馬克思主義者都不能不認真對待。鄧小平理論正是根據這種形勢,確定我們黨的路線和國際戰略,要求我們用新的觀點來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強調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墨守成規只能導致落后甚至失敗。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始終嚴格地以客觀事實為根據。而實際生活總是在不停的變動中,這種變動的劇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來達到了前人難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馬克思主義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對待馬克思主義,有個學風問題:究竟是從本本出發,還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和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在時就強調:“應確立以研究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為指導的方針,廢除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現在提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提出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中心內容是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就是發揚這個優良傳統。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同時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離開本國實際和時展來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同它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發展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沒有出路。在當代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系。堅持鄧小平理論,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就是真正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的旗幟。
二、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是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歷史起點的。這是因為它標志著新時期偉大歷史轉折的開始,也標志著改革開放和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開始,因而,也反映了這個歷史過程并指導這個歷史過程的理論形成和發展的開始。但是,必須明確的是,這個歷史起點并不是突如其來的,1975年的全面整頓則是鄧小平理論誕生前的直接醞釀。1975年,鄧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著手進行全面整頓。他一再重申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標,提出要把經濟建設作為黨和國家的大局,要求全力把國民經濟搞上去。十一屆三中全會又確立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確定了以發展生產力為全黨全國的工作中心,改革者重新發動了。總的說來,盡管在1975年鄧小平還沒有形成比較系統完整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但這些思想都在醞釀和萌芽之中了。人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在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中鄧小平理論利以形成和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鄧小平理論初具輪廓。
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了粉碎“”后的兩年徘徊,拉開了全局性的撥亂反正棄,并人原則上提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任務,這次會議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黨的十二大以后,改革開放逐步利以全面展開并向深度推進,改革開放的新形勢發然要求思想解放的深入和理論思考的深入。鄧小平基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的發展,從理論上概括和總結改革開放的經驗,提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這個被鄧小平稱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和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政治經濟學的重要文件,其突出的理論貢獻,就是開始突破把計劃經濟與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提出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由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觀點,這是后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理論的先導。黨的十二屆門中全會通過《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提出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闡明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和指導思想,為鄧小平理論體系充實了新內容。在此基礎上,黨的十三大深入研究了我國的國情,明確提出和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并以此為依據闡述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系統地分析和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發展戰略和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構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輪廓,并指出這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實現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之后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第二階段:鄧小平理論走向成熟并形成體系。
鄧小平在黨的十三大以后,進一步總結中國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經驗,總結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鮮經驗,對其理論充實了許多重要觀點。十三屆四中全會選出新的中央領導機構,以為核心的黨中央繼續推進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繼做出了關于加強廉政建設的決定,關于進一步治理整頓、深化改革的決定,關于加強同人民聯系的決定,善于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決策,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的建議,善于搞活國營大中型企業的決定,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等一系列重要決定。這些正確的在決定保證了我國現代化事業的順利發展。1992年初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這個談話在總結和分析國內外形勢發展以及面臨和挑戰的基礎上,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十三大以來,圍繞改革開放過程中姓“社”姓“資”等問題所展開的思考和探討,人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做了新的深刻的概括和總結。如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新概括,關于三個有利于標準的新概括,關于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了是解放生產力的新概括,關于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防止左的新概括等。這些都是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從理論上做出的新回答,是鄧小平理論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召開。大會依據鄧小平南方談話精神首次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目標,并對鄧小平理論體系做了市度的概括。同志代表黨中央明確提出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這對于統一全學號全國人民的認識,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保持穩定,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對于推動鄧小平理論在實踐中的進上步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階段:鄧小平理論得到進一步發展。
在改革開放的整體推進過程中,在改革開放的攻堅階段,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不斷涌現,如加強和改善宏觀的艱巨任務、改革與發展兩大題、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買方市場的形成、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和再就業、知識經濟的崛起等等。種種矛盾相互交織,而且不斷發展變化,形成極其錯綜復雜的宿舍矛盾綜合體。以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運用鄧小平理論觀察形勢,分析矛盾,審時度勢,顯示出卓越的駕馭全局的領導能力和理論分析能力,在新的實踐中堅持運用和豐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黨的十五大不僅鄭重地做出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的歷史性決定,強調要在實踐中繼續和創造性地發展鄧小平理論,而且十五大善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一系列重大決定就是對鄧小平理論的堅持運用和發展,十五大是創造性地運用鄧小平理論的光輝典范。
三、在當代中國,堅持鄧小平理論,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就是真正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的旗幟。同樣我們也可以說,堅持和鞏固鄧小平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就是真正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決不能因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而不著重強調鄧小平理論今天在我國社會生活和意識形態領域的特殊重要性。當然,我們堅持鄧小平理論,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決不是要把它當作一成不變的教條,當作一種靜態的東西加以固守。正如馬克思主義在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發展一樣,鄧小平理論也將隨著歷史的前進而不斷被豐富、被創新。鄧小平同志逝世后,堅持和發展鄧小平理論的任務歷史地落到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四代領導集體的肩上。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既堅持了鄧小平理論,高高舉起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又結合新的情況、新的經驗,在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為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增加了新的內容。實踐證明,以胡繼濤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是鄧小平理論和鄧小平同志開創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真正繼承者。
當前,意識形態領域雖然出現了一些問題,但畢竟是支流,主流還是好的。支流的問題雖不能忽視,忽視了也會出事,但決不能把支流夸大為主流,以致自亂方寸,自亂陣腳。意識形態領域的主流之所以是好的,還因為意識形態領域的情況從來都不是孤立的。現在,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生活不斷改善,雖然還有不少社會問題在困擾我們,但整個社會是安定團結的。這是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基礎,也是意識形態領域的主流之所以好的根本原因。只要我們團結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方針、基本綱領,堅定不移地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堅定不移地為實現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總目標和總任務而不懈奮斗,我國的經濟、政治及意識形態領域的形勢就一定會越來越好,我們就一定能奪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二十一世紀的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