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國有企業反腐倡廉論文

時間:2022-09-19 04:11:25

導語:建設國有企業反腐倡廉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國有企業反腐倡廉論文

一、落實反腐倡廉責任是體系構建的基礎

1.進行嚴格的責任分解。

要明確企業黨政領導作為企業反腐倡廉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既要帶頭遵守廉潔自律規定,又要有積極參與反腐倡廉工作的雙重責任意識。

2.充分發揮企業紀檢部門作用。

要切實加強企業紀檢監察隊伍建設,積極支持他們深入生產經營第一線,參與重大經濟活動,使之在參與中服務,服務中履責。

3.建立反腐倡廉責任追究制度。

對發生在本企業的案件,要依據有關規定嚴肅處理,并在各項評選活動中實行“一票否決”制。對企業有關人員廉潔從業存在的問題,應在一定范圍內通報,督促整改落實。要自覺地把各級黨委、政府就加強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自律的規定納入企業目標管理、目標責任制中,做到與經濟發展“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

二、完善反腐倡廉機制是體系構建的核心

1.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要通過建立國有企業外派董事,優化董事會成員結構,推行決策層與執行層分開,解決董事會與經理層高度重疊、職責不清、相互錯位、相互越位的問題。對國有獨資公司由國資委統一建立監事會,將現有的國有獨資和控股企業監事會改為具有高度獨立性的外派監事會,提高監督的時效性和有效性。完善董事會、監事會議事規則。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和出資人委派產權代表相結合,對國資委出資企業的領導職務管理權限進行調整,切實做到管資產與管人、管事相結合。

2.完善國企領導人的激勵約束機制。

探索實行基本年薪、業績年薪和獎勵年薪組成的年薪制,將經營目標、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政府交辦任務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與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收入掛鉤,充分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同時,既要建立經營者業績考核和獎勵制度,也要建立經營者決策失誤追究制度,真正使經營者“有所為有所不為”。

3.健全企業“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

對企業重大決策、管理人員的任免、重大項目安排、集資融資、大額度資金使用等方面,都要形成集體決策制度,不能由個人說了算。對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如資金運作、成本管理、財務審計、項目招投標、物資采購管理等,都要運用市場機制建立管理制度并抓好落實。針對容易滋生腐敗的薄弱環節,要建立切實可行的防范制度,并采用層層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狀的形式把廉政工作落到實處。

三、加強監督檢查是實現反腐倡廉的保障

1.加強過程監督,防范企業廉政風險。

要找準廉政風險點,對照《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等制度,在企業各層面、各職能部門、各業務單位和各崗位廣泛開展廉政風險識別,尤其要突出重要領域和關鍵崗位,嚴格按照“有沒有制度流程”、“有沒有按照流程來做”、“制度流程設計的好不好”的思路認真查找廉政風險因素。針對查找出來的廉政風險點,要根據“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認真制訂廉政風險防控措施,并注重把防控廉政風險與強化企業管理結合起來,與綜合發揮教育、制度、監督、改革、糾風和懲治的作用結合起來。

2.整合監督力量,形成“大監督”格局。

目前,一些企業的審計設在財務部門,紀檢監察設在黨委部門,監督資源分散,很難形成監督合力。從強化企業內部監督而言,應以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為契機,組織協調紀檢監察、監事會、工會、法律事務、組織、干部、財務、審計等監督主體,建立“大監督”格局,并探索在領導體制、機構設置、職責分工、工作方式、制度規范等方面的協調運作,形成信息共享、優勢互補的監督合力;從整合企業外部監督資源來看,則可以借助審計、檢察、紀檢等部門的力量來加強對企業的監督檢查。

3.推行司務公開,確保權力運行公開透明。

企業要堅持職代會評議領導、領導述職述廉和重大事項向職代會報告工作制度。推行司務公開,只要不是商業秘密就要變暗箱操作為陽光作業,增加辦事過程透明度,把權力始終置于職工群眾的監督之下,保證企業辦事依法、公開、公平和公正。

作者:劉勝中單位:湖南省常德市西湖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