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富有新意的教材結構體系

時間:2022-02-02 05:25:00

導語:構建富有新意的教材結構體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富有新意的教材結構體系

我們黨一向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就科學社會主義來說,它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中居于重要地位。恩格斯曾經說過,科學社會主義是他主張的觀點的一個核心問題,即它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這就是說,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哲學和政治經濟學是理論基礎,二者都為社會主義作論證,科學社會主義是最終歸宿。就學說的實質而言,可以說馬克思主義就是大社會主義學,即變革社會的社會主義理論和思潮。這種社會主義理論和思潮與空想社會主義以及其他社會主義理論和思潮的顯著區別,就在于它是一個多學科的體系結構。這個體系結構以社會主義為核心,把社會主義同哲學、政治經濟學緊密地結合為一體,因而它能以科學的世界觀為指導,以對資本主義的經濟分析為依據,從而引出資本主義社會的變革和人類社會必然走向社會主義的科學結論。

恩格斯指出:“社會主義自從成為科學以來,就要求人們把它當作科學看待,就是說,要求人們去研究它。”自從1848年《共產黨宣言》問世、科學社會主義誕生以來,在一個半世紀的歷程中,隨著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科學社會主義得到廣泛的傳播和發展。在科學社會主義發展歷程中始終有一條主線,這條主線和世界革命、社會主義運動的中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里所說的“中心”,不是指運動指導中心,而是指運動最活躍的地方。同志指出,18世紀末,中心在法國;19世紀中葉,中心轉移到德國;20世紀初,中心移到了俄國,隨后又移至中國。隨著世界革命、社會主義運動中心不斷從西往東移,在這條主線上形成的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驕傲。從一定意義上說,中國共產黨人更有資格和條件編寫一本高水平的、比較權威的科學社會主義教材。

科學社會主義是研究人類社會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這個特定歷史階段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從科學社會主義的研究對象出發,結合社會主義的發展歷史,需要構建一個富有新意的嶄新的教材結構體系。編寫這樣的教材,應當堅持一個指導原則、處理好幾個關系。

堅持一個指導原則。這就是:在教材中要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也就是以、鄧小平、同志等為主要代表的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這是衡量這本教材質量高低、是否合格的最主要的尺度。

處理好幾個關系。具體是:一是科學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這是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關系,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科學社會主義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材內容要充分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不能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代替科學社會主義。二是歷史和邏輯的關系。教材應以社會主義實踐為基礎,按照歷史順序展現理論,體現歷史與邏輯、實踐與理論的統一。三是堅持和發展的關系。教材既要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不丟老祖宗,又要敘述和論證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的新發展,講出一些老祖宗沒有講過的新話,把堅持與發展、繼承與創新統一起來。四是思想和運動、制度的關系。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一詞有幾方面的含義:首先是指社會制度,即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其次是指社會運動,即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制度而進行的實踐;再次是指思想,即指導這個偉大實踐、為建立和發展新的社會制度作論證的思想理論。科學社會主義只是就思想理論而言的,不能也不應把它濫用到社會運動和社會制度上,貼上“科學”標簽。既然科學社會主義是就思想理論而言的,教材的正文各章只應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社會主義運動和制度的問題可放在緒論和結束語中。五是科學社會主義和其他社會主義思潮與派別的關系。社會主義就思潮和派別來說,從歷史到當代都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除科學社會主義以外,世界上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社會主義思潮和派別。對各種社會主義流派,不應采取“唯我獨社”的態度,一概排斥和否定,而應客觀地、實事求是地予以恰當評價,總體上要劃清原則界限,在具體問題上則應對具有價值的觀點予以肯定。

編寫一部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魄、中國風格的科學社會主義教材,任務既光榮又艱巨。這種教材應是社會主義理論研究的精品。它的基本內容不僅現在無懈可擊,若干年后也能站住腳,經受住時間的檢驗。編寫這樣一部教材,意義是重大的。馬克思主義是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也是治黨治國的根本。是否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直接關系黨和國家的前途與命運。從這個意義上說,編寫科學社會主義教材這項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是關系我國社會主義前途與命運的生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