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資本論中蘊含企業家理論論文

時間:2022-07-23 05:05:00

導語:馬克思資本論中蘊含企業家理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克思資本論中蘊含企業家理論論文

【內容提要】本文以企業家的概念、內涵,企業家職能與企業家才能作理論鋪墊,對《資本論》中蘊含的企業家理論進行探索與研究。馬克思的企業家理論既包含傳統型企業家理論,也包含現代型企業家理論,不但內容豐富,而且研究獨到。目首我國民營經濟、民營企業的發展正處于二次創業的重要階段,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特別是職業企業家階層的興起則處于關鍵時期,用馬克思的企業家理論,指導我國企業家隊伍建設,有事大和深遠的意義。

【摘要題】政治經濟學

【關鍵詞】馬克思/資本論/剩余價值理論/企業家理論。

【正文】

對企業家理論的研究可謂源遠流長。從18世紀開始,經濟學家們就沒有停止過把和企業家有關的理論納入經濟理論框架的努力。馬克思是較早研究企業家理論的經濟學大師,經典著作《資本論》中蘊含著豐富的企業家理論,可是,很少有人挖掘和開發這個理論寶庫。企業家的興起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企業家的活動是一種創新性經濟活動。市場經濟的動力之源是企業家的創新思維、創新戰略和創新實踐。企業家才能已經同資本、勞動力、土地一起成為支持世界經濟發展的四大要素之一。從世界經濟發展的經驗看,現代企業家的興起及其作用的充分發揮,是一個國家能夠富裕起來,并且很快實現工業化、走向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后,民營經濟迅速發展起來,一大批民營企業家涌向市場經濟的潮頭浪尖。目前正是我國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二次創業的關鍵時期,也是民營企業從家族制管理融入現代企業制度的關鍵時期,我國的民營企業家隊伍、尤其是職業企業家階層正在興起。加強對馬克思的企業家理論的研究,用于指導我國企業家隊伍建設,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本文試對馬克思《資本論》中蘊含的企業家理論進行初步的探討與研究,旨在拋磚引玉,求教于大家。

一、企業家的概念、內涵,企業家職能與企業家才能

對企業家理論的研究雖然時間久遠,但對企業家概念卻有眾多的說法。筆者認為,企業家是活躍在市場經濟舞臺上,具有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素質、企業家才能和企業家職能的企業的所有者、經營者,是“工業的司令官”和“我們的工業制度的靈魂”。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素質、企業家才能和企業家職能都是企業家應當具有的必要條件,共同構成企業家概念的完整的內涵。而所有者、經營者則是上述內涵的載體。

我們給出上述企業家概念的理論根據有四:其一,法國經濟學家薩伊19世紀初在《政治經濟學問答錄》中指出:企業家概念包括企業家職能和企業家精神兩項內涵。其二,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1999年提出:“企業家是素質而不是職務”(注:厲以寧.企業家是素質而不是職務[M].企業零雜志,1999(23).)。其三,在馬歇爾的企業家理論中,十分重視企業家個人的經營才能;我國張維迎教授則認為擁有個人資產和經營能力是成為企業家的必需條件。其四,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產業經理”是“我們的工業制度的靈魂”。

企業家是—個發展著的概念。企業家這個社會角色,是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而不斷變化的。從世界經濟發展史看,在前資本主義社會,企業家是集所有者、經營者和生產勞動者于一身的社會角色;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個別資本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家不再參加具體的生產勞動,而是以集所有者和經營者于一身的“資本家”的身分出現;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個別資本轉化為社會資本,特別是“經理革命”的爆發,公司制企業的大量涌現,企業家這—社會角色,更多地由專門從事經營管理活動的職業經理階層來承擔。一般把前兩種業主型的企業家稱為傳統型企業家,而把后一種非業主型的企業家稱為現代型企業家。必須特別指出,資本家與企業家是有明顯區別的,擁有資本但缺乏企業家才能的人,只能叫資本家;既有資本又有企業家才能或雖然沒有資本但擁有企業家才能的人才能叫企業家。

在實現企業家職能的全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企業家的眼光、謀略、方法、手段、技巧等即為企業家才能。企業家才能是在先天稟賦的基礎上,主要是經過后天的教育、培養、鍛煉造就而成的特有的洞察能力、決策能力和組織能力,以及由此所組成的綜合性資質。而企業家精神和企業家素質最終都要和企業家才能一起表現出來,有的學者從定性分析角度,把是否從事創新活動和能否獲得超額利潤作為評判企業家的一種尺度,這有其一定的道理。因為能否從事創新活動關系到企業家才能,能否獲得超額利潤既關系到企業家才能,也關系到企業家職能,企業家才能和企業家職能的有機統一,才是—個完整的企業家。

企業家的內涵極為豐富,概括起來有以下四個方面:(一)企業家是具有企業家才能、富有創新精神、風險精神和奉獻精神,能創立新企業和發展新產業、推出新產品的能人;(二)企業家是先進生產力的組織者和實踐者,是能不斷吸納人才,將人力資本和非人力資本優化組合,善于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創造交易機會,降低交易費用,獲取合法利潤,使社會財富和價值增殖最大化的生產要素組織者;(三)企業家是具有市場眼光,能善于運用賺錢手段、利用市場信息,發現機遇和抓住機遇,并精于作出戰略決策,能創造經濟奇跡的市場經濟戰略家;(四)企業家是承擔著引導、指揮、組織、協調、監督、教育、凝聚人心、營造企業文化等企業領導職能,善于運用自己獨特的領導藝術、領導方式、領導方法、領導作風,實現領導效能最大化的企業高層領導者。

二、《資本論》中蘊含的傳統型企業家理論

《資本論》中蘊含的傳統型企業家理論,主要體現在作為資本家的企業家職能和企業家才能的融合之中。

擔當企業家角色的資本家既是法律層面上的財產的所有者,也是企業的直接經營者,他們集所有權與經營權于一身,統決策權與控制權于一體,在企業內部實行集權型領導。而在企業外部,即在社會層面上,由于他們既是所有者,又是經營者,既有決策權,又有控制權,特別是他們在社會上形成的整體力量,使他們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工業的司令官”。另一方面,他們對企業經營承擔著無限責任或有限責任,在拼命追求利潤和超額利潤(剩余價值和超額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的同時,冒著由于生產資本的預付性和收益的滯后性造成的經營風險和可能破產的巨大風險(法語中企業家一詞(Entrprendre)的本意就是“承擔風險”)。這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傳統型企業家,追求利潤和超額利潤是資本家的職能,但獲取利潤和超額利潤卻并非任何一個擁有資本(包括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的資本家都能做到的事情,只有擁有企業家才能的企業家才可能做到。

對企業家的職能,不同經濟學家有不同的表述。美國經濟學家沃克認為,企業家的職能是“組織和實施生產,決定生產什么、多少和哪些種類,用何種材料和樣式進行生產,以及產品向什么人并用何種價格出售和支付條件。”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明確指出;“資本家作為資本家,他的職能是生產剩余價值即無酬勞動,而且是在最經濟的條件下進行這種生產。”在這里,馬克思對資本家的職能作了相當精辟的論述,雖然在字里行間并沒有出現“企業家”三個字,但因為在資本主義社會傳統型企業家這一社會角色是由資本家擔當的,所以,其資本家的職能也就成為資本主義傳統型企業家的職能。不難看出:沃克是從現象上論述了企業家職能,馬克思則是從本質上論述了作為資本家的企業家職能。因為,作為資本家的企業家,憑借企業家的眼光在市場上發現某種潛在利益或商機以后,便去組織人力、物力、財力,并吸引其他人投資,進行生產要素的特殊組合。去完成某種創新,而這一切的直接目的和決定性動機就是把潛在利益變成現實利益,最后獲得利潤和超額利潤(即剩余價值和超額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

在《資本論》全書中,馬克思雖然沒有直接論述企業家才能,甚至也沒有出現“企業家才能”這五個字,但作為資本家的企業家才能卻是我們從《資本論》的許多論述中都能感悟到的。這可以通過對原著中下列內容的分析來說明:

例1:馬克思指出:“資本家究竟是為了從可變資本取得利潤才預付不變資本,還是為了使不變資本增殖才預付可變資本;他究竟是為了機器和原料有更大的價值才把貨幣用在工資上,還是為了對勞動進行剝削才把貨幣預付在機器和原料上;不管人們怎樣看,對資本家來說都是無關緊要的。雖然只有可變資本部分才能創造剩余價值,但它只有在另一些部分,即勞動的生產條件也被預付的情況下,才會創造出剩余價值。”(注: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P434、P427、P50,人民出版社,1975(6).)在這段原著中,馬克思雖然沒有直接提到企業家才能,但從對上述內容的分析中,卻能讓人們感覺到:在這里,作為傳統型企業家的資本家具有一種組合生產要素的才能。因為,只有將投入的貨幣資本、勞動力、機器、原材料等生產要素合理地組合起來,才會創造出剩余價值。這種生產要素的組合才能,正是企業家才能的具體體現。這里,企業家才能是作為前提條件的。因為沒有企業家才能的發揮,可變資本就不可能“取得利潤”,不變資本也不會“增殖”。可見,作為資本家的企業家才能已被隱化在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之中。

例2:“W——G商品的第一形態變化或賣。商品價值從商品體跳到金體上,象我在別處說過的,是商品的驚險的跳躍。這個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注:馬克思.資本論[M].第一卷,P124.)在此,馬克思雖然也沒有直接論述企業家才能,但卻可以讓人感悟到:在這里,企業家才能具體表現為如何使商品體跳到金體上的“驚險的跳躍”獲得成功。

例3:“假如必須等待積累去使某些單個資本增長到能夠修建鐵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沒有鐵路。但是,集中通過股份公司轉瞬之間就把這件事完成了。”(注:馬克思.資本論[M].第一卷,P688.)同樣,馬克思雖然在此也沒有直接論述企業家才能,但卻能令人感悟到:企業家才能具體表現為如何運用資本集中等手段,即如何通過組織股份公司去搞大生產、大項目、大工程、大流通、大金融、高科技;如何通過并購把自己鑄造成“經濟航空母艦”。

例4: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二卷中指出:“資本的循環,只有不停頓地從一個階段轉入另一個階段,才能正常進行。如果資本在第一階段G——W停頓下來,貨幣資本就會凝結為貯藏貨幣;如果資本在生產階段停頓下來,一方面生產資料就會擱著不起作用,另一方面勞動力就會處于失業狀態;如果資本在最后階段W’——G’停頓下來,賣不出去而堆積起來的商品就會把流通的流阻塞。(注:馬克思.資本論[M].第一卷,P686.)馬克思又指出:“資本家在急需的時候會不顧他手中的貨幣的規定職能,而動用他擁有的一切,來保證他的資本的循環過程照常進行。”(注:馬克思.資本論[M].第二卷,P63-64.)在此,馬克思雖然也沒有直接論述企業家才能,但作為資本家的企業家能“保證他的資本循環過程照常進行,”這正是企業家才能的具體表現。

例5:馬克思指出:“資本的循環,不是當作孤立的行為,而是當作周期性的過程時,叫作資本的周轉。這種周轉的持續時間,由資本的生產時間和資本的流通時間之和決定。這個時間之和形成資本的周轉時間。”(注:馬克思.資本論[M].第二卷,P100.)還指出:“周轉時間或它的兩個部分(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中的任何一個部分的縮短,都會增加所生產的剩余價值量。”(注:馬克思.資本論[M].第二卷,P174.)在這里,作為資本家的企業家的重要才能表現為;如何縮短“資本的周轉時間”。因為無論是縮短資本的生產時間,還是縮短資本的流通時間,都會增加所生產的剩余價值量。

必須特別指出:資本主義傳統型企業家職能與企業家才能的社會作用表現出兩面性。從生產力方面看,企業家職能與企業家才能的社會作用表現在把潛在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歷史已經證明,作為資本家的企業家對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貢獻是巨大的。但是,從生產關系方面看,由于擔當著企業家角色的資本家掌握著資本這一稀缺資源,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憑借對生產資料的占有而無償占有雇傭工人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體現了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關系。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剩余價值的生產是資本主義生產的決定目的”(注:馬克思.資本論[M].第三卷,P84、P434、P493、P435-436.),這是導致無產階級貧困化和資本主義社會貧富懸殊的根本原因。對此,馬克思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無償占有雇傭工人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毫無疑問是作為資本家的企業家極不光彩的一面,無論給他們帶上多少美麗的光環,都絕對掩蓋不了這一剝削的事實。因此,人們對資本主義傳統型企業家應有一個全面的正確的評價。

三、《資本論》中蘊含的現代型企業家理論

現代型企業家主要指從事創新經濟活動的職業化的企業高層經理。職業化的企業高層經理是“雖然沒有資本但擁有企業家才能的人”。他們以從事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為職業,憑借個人的經營才能和社會責任感來履行對企業的實際領導權,在一系列創新活動中駕馭風險,用投資人的錢去獲取超額利潤,以事業上的成功來體現自己的社會價值。這正是現代型企業家與傳統型企業家的根本區別。

現代型企業家的出現源于經理革命的爆發。1841年4月15日,即馬克思著手寫《資本論》的前兩年,美國馬薩諸塞至紐約的一條鐵路線上發生了兩列火車相撞的嚴重事故,2人身亡,17人受傷,一時輿論嘩然!這一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事故暴露出老板雖然有錢但不一定有能力領導和管理現代企業的事實。在馬薩諸塞州議會的推動下,這家鐵路公司進行了改革,改革的實質是把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權分開,老板有財產的所有權,經營管理企業的則是經理。“經理革命”由此開始,經理制興起并迅速在全世界得到推廣,企業高層經理成了現代企業家的代名詞。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經理”作了較多的論述,如第一卷在論述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時就提到了經理,而在第三卷中至少有18處論到“經理”這個響亮的名詞。其中,馬克思直接對于“經理”的論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理的含義。經理是“古希臘的監督人”“或封建法國所稱的regisseur(管家)”;經理,“即別人的資本的管理人。”從“監督人”、“管家”到“資本的管理人”,在這里,馬克思對經理的主要職責與功能作了直接表述。這種職責與功能的不同,正是傳統意義上的企業家與現代意義上的企業家的區別。

(二)早期經理階層的生成。馬克思指出:“每一次危機以后,我們都可以在英國工廠區看到許多以前的工廠主,他們現在作為經理,為了低微的工資,替那些往往就是他們自己的債權人的新工廠主,去管理他們自己從前所有的工廠。在這里,馬克思客觀面生動地論述了在資本主義社會早期經理階層生成的一幕。這種經理階層的生成方式與我國現代社會經理階層的生成方式有所不同。從中我們看到資本主義社會市場競爭的殘酷性,這為我們寫企業家史提供了依據和指導。

(三)經理的現實職能。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道:“不能由借貸也不能用別的方式占有資本的單純的經理,執行著一切應由執行職能的資本家自己擔任的現實職能,所以,留下來的只有管理人員,資本家則作為多余的人從生產過程中消失了。”在這里,馬克思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在資本主義社會,作為現代型企業家的經理的現實職能就是資本家的執行職能。同時還告訴我們,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歷史的演進,資本主義企業制度發生了重大變化。原來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統一的資本主義傳統企業制度已變成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現代企業制度,原來的具有“執行職能的資本家”僅有所有權,但他已“作為多余的人從生產過程中消失了”,而“單純的經理”則有了經營權,“執行著一切應由執行職能的資本家自己擔任的現實職能。”這適應了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一種歷史的進步。由此看來,我國在改革開放中生成的民營企業家,遲早也要走出這一步,這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發展的必然。我國的民營企業家要看清歷史前進的正確方向,遵照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以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與時俱進,堅定地向現代企業制度邁進。

(四)經理的報酬。馬克思指出:“經理的薪金只是,或者應該只是某種熟練勞動的工資,這種勞動的價格,同任何別種勞動的價格一樣,是在勞動市場上調節的。”(注:馬克思:《資本論》[M]第三卷P494、P436、P437、P434.)“商業經理和產業經理的管理工資,在工人的合作工廠和資本主義的股份企業中,都是完全同企業主收入分開的。”(注:馬克思:《資本論》[M]第三卷P494、P436、P437、P434.)“在合作工廠中,監督勞動的對立性質消滅了,因為經理由工人支付報酬,他不再代表資本而同工人相對立”。(注:馬克思:《資本論》[M]第三卷P494、P436、P437、P434.)經理領取的是監督工資,“這種監督工資像所有其他工資一樣,會隨著一個人效眾多的產業經理和商業經理階級的形成,越來越具有確定的水平和確定的市場價格。”(注:馬克思:《資本論》[M]第三卷P494、P436、P437、P434.)在這里,馬克思告訴我們這樣幾個道理:其一,“經理的薪金”“是在勞動市場上調節的”,換言之,經理薪金的多少、高低完全取決于經理本人的人力資本價值和勞動市場上供求規律的作用;其二,“在工人的合作工廠和資本主義的股份企業中,”“商業經理和產業經理的管理工資”,都在V(即可變資本價值)中支出,而不在m(即剩余價值)中支出,因此,經理的報酬是要計入企業的成本的,不能誤認是剝削收入;其三,工人的合作工廠同資本主義的股份企業具有不同的生產關系的性質,一旦“經理由工人支付報酬”,就改變了作為經理職能之一的監督勞動的性質,也不再“同工人相對立”。因此,經理報酬由誰支付,同生產關系的性質相關;其四,經理作為—個階層,其人數愈多,形成時間愈早,便愈能促使經理市場或人才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反過來,經理市場或人才市場愈成熟、愈發達,經理的報酬就“越具有確定的水平和確定的市場價格”;兩者互為作用,相輔相成。

(五)經理的社會作用、社會貢獻和社會地位。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道:“尤爾先生早巳指出,‘我們的工業制度的靈魂’不是產業資本家,而是產業經理。”(注:馬克思:《資本論》[M]第三卷P494、P436、P437、P434.)在這里,馬克思至少給了我們這樣三點啟示:第一,作為“我們的工業制度的靈魂”的產業經理,是現代企業家職能、企業家才能、企業家素質、尤其是企業家精神的集中體現。第二,現代型企業家,其社會作用、社會貢獻和社會地位遠遠高過傳統型企業家。第三,作為現代型企業家的經理,特別是產業經理,是“我們的工業制度的靈魂”。這使我們認識到:特別在社會主義社會里,企業家是民族經濟的棟粱,是當之無愧的時代的驕子,是和平經濟年代的英雄。因此,必須高度重視企業家的社會作用,要積極創造條件,確保企業家的社會地位,激勵企業家為社會多作貢獻。

由此可見,馬克思對作為現代型企業家的經理的基本含義、早期經理階層的生成、經理的現實職能、經理的報酬、經理的社會作用、社會貢獻、乃至經理在現代工業制度中作為“靈魂”的社會地位等,都作了非常清楚、生動、深刻的論述。馬克思的企業家理論,其內容之豐富,研究之獨到,在當時是無與倫比的,給予人們許多深刻的有益的啟示。尤其值得稱道的是,馬克思在寫《資本論》第三卷的時候,正是經理階層剛剛在世界上出現,馬克思對這一新興階層出現的敏感和高度關注,以及所進行的開創性的理論研究,對于企業家理論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綜合國力、綜合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提高。我國已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隨著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國有企業向現代企業制度邁進的同時,民營企業迅速崛起。無論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需要大批高素質的現代企業家。深入研究企業家理論,對企業家隊伍的培育、成熟和壯大具有重大意義。這一切都要求我們高度重視挖掘和開發馬克思企業家理論寶庫,并用于指導我國企業家隊伍建設。

【參考文獻】

高良謀,鄭萍.企業家理論的困惑[J].學習與探索,1997(4).

王皓,方齊云.理代企業家理論評速[J].經濟學動態,1999(5).

劉云鵬.企業家理論的歷史沿革[J].經濟科學,1997(2).

劉波,孫林巖.企業家理論分析和借鑒[J].科學與管理,2000(1).

陳才庚,謝元態.攻治經濟學[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

降才庚,王龍雨,楊貴哲.現代企業領導學[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