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論文

時間:2022-08-24 11:23:00

導語:我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論文

摘要]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時代性、實踐性、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等諸多鮮明的特征。著眼于新的形勢和任務。積極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需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發揮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切實關心和解決群眾利益;不斷創新方式方法。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特征;要求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是一項戰略任務,也是一個系統工程。完成好這一任務,實施好這一工程,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無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這項工程具有科學的含義和鮮明的特征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廣大人民群眾所認同、所掌握,并自覺地運用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過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程。是指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大眾化正式確立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的一項戰略性基本建設項目,扭住不放,狠抓落實,通過全黨全民的不懈努力去實現去完成。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程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工作,工程本身具有時代性、實踐性、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等諸多鮮明的特征。

一是大眾化工程的時代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非常鮮明的時代性。以科學發展觀為例,它是我們黨在審視當今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科學分析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緊密結合我國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基于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客觀要求,是對國際發展經驗教訓和我國發展實踐總結的重要成果。所以,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只有以當代世界發展大勢為背景,以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為基礎,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重點,才能使大眾化工程順應世界潮流和國內發展大局。才能使大眾化工程具有寬廣視野和戰略思維。

二是大眾化工程的實踐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的產物,它來源于實踐。又有效地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地充實和發展。因此,研究宣傳這一理論,在人民群眾中推廣普及這一理論,都必須引導廣大群眾根據實際需要學習理論,用學過的理論指導實踐。并在對實踐經驗的總結中升華和發展理論。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激發人民群眾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積極性。從而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活動卓有成效地開展。

三是大眾化工程的長期性。其長期性首先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本身是一個開放的、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創新的、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所決定的。其次是由工程對象人數多(十幾億人口)、分布范圍廣(城市、農村、機關、學校、廠礦企業等)、結構復雜(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不同社會階層、社會群體)所決定的。內容博大精深又不斷豐富發展的科學理論,在規模如此龐大的人民群眾中學習、傳播、普及、運用,并使之逐步規范化、自覺化,必然是一個漫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急于求成、短期化行為都是不可取的,必須作好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四是大眾化工程的艱巨性。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告訴我們。工人運動內部是不能自發地產生馬克思主義的,必須進行灌輸、教育、啟發、引導。同樣,中國人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活動中,其本身也不會自發地產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實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程,在人民群眾中傳播、普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首要的最為關鍵的是加強灌輸和教育,而這個灌輸、教育的過程往往是充滿先進與落后、正確與錯誤的激烈思想斗爭的過程,往往是破舊立新、化解矛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付之以大量的艱苦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認同和擁護。但也要看到,在“舉什么棋,走什么路”這一根本問題上,一些人還存在錯誤認識。尤其當我們在發展中遇到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還靈不靈,還能不能解決中國問題的各種疑問就會多起來,加之國內外敵對勢力不遺余力地對我們進行攻擊和詆毀,施加影響和壓力,這樣必然會加大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樹立和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信念的難度。就會使推動大眾化工程,在人民群眾中宣傳普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工作變得更加艱巨。

五是大眾化工程的復雜性。實施大眾化工程的復雜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不同社會階層、社會群體,因其社會地位不同和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差別,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識、態度必然是千差萬別、極其復雜的。另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和深層次矛盾逐步暴露,隨著社會利益群體的多樣化和人們生活方式、價值趨向的多樣化。在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中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和矛盾必然極其繁多而復雜。正是這種復雜性決定著在人民群眾中學習、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時,必須加強領導,精心安排,按系統、分層次、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

二、著眼于新的形勢和任務。積極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1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求黨員干部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要扎實推進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讓科學的理論真正掌握群眾,必須先從武裝黨員干部入手。廣大黨員干部是忠實踐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靠力量,只有廣大黨員干部首先用理論武裝起來了,做到了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然后才能更好地引領和武裝廣大群眾。黨的十六大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身體力行,大力推進政治局自學與集體學習的制度化。已經為全黨、全社會做出了光輝表率。在當前的形勢下,要按照建設學習型政黨的要求,緊密結合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改造,進一步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提高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求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切實關心和解決群眾利益。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從成立的第一天起,黨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并形成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作風。推動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同樣要求弘揚這一作風。堅持“從群眾中來”要求努力做到以人為本,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和創造活力,并在此基礎上把群眾的實踐經驗加以科學的概括和提煉,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增加新的內容。堅持到群眾中去要求充分發揮大眾自身的能動性而使理論不斷內化于大眾。從而發揮改造世界的巨大威力。這就要求理論宣傳普及活動力戒從理論到理論,從抽象到抽象的不足,深入研究和回答改革發展中的重大現實問題,切實研究和回答干部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要本著“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則,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政治學術語言轉換為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大眾化語言,做到深入淺出、簡明扼要,讓廣大干部群眾看得明、聽得懂、學得進。

3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需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為了切實增強理論宣傳的實際效果,在理論宣傳教育的形式方面,應當努力體現靈活多樣,搞好傳統與創新的結合。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宣講,既要充分利用黨校培訓、講師團宣講、黨委中心組學習、理論研討班、在職學習等傳統的理論教育形式,又要探索運用其他為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新形式、新載體。比如,在基層單位設立宣傳教育基地,使宣教基地成為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結合點、聯系點、輻射點。成為理論工作者的調研基地、培訓基地、教學基地。讓科學發展觀進機關人科室、進工廠入車間、進農村入農戶。真正達到“理論下基層”的目的。同時,還要適應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特別是通信和傳媒技術的發展,更多地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改進理論宣傳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發揮電視媒體、電腦軟件、網站的積極作用,使黨的政策理論能夠迅速深入干部群眾心中,武裝頭腦,指導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