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教育論文

時間:2022-09-07 09:39:00

導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教育論文

把握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歷史經驗,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增強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堅定性和自覺性。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問題,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首要問題。馬克思自從發現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將社會主義變成了科學之后,便毅然地同以往的信仰實行決裂,并對這些信仰進行了清理和批判。他堅信自己的新學說是科學真理和行動的指南,并為之付出了畢生的精力。列寧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堅信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最徹底、最完整、最周密、內容最豐富的發展論”,“遵循著馬克思的理論的道路前進,我們將越來越接近客觀真理(但決不會窮盡它);而遵循著任何其他的道路前進,除了混亂和謬誤之外,我們什么也得不到。”列寧堅定不移地為捍衛、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奮斗了一生。堅信“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理論,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堅持并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程中的第一次大飛躍,創立了思想。鄧小平是捍衛、堅持和發展馬列主義、思想的杰出代表,他把堅持馬列主義、思想規定為立國之本的“四項基本原則”之一,在要求說“新話”的同時,強調“老祖宗不能丟”。鄧小平理論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馬列主義、思想的重大創新。這一重大貢獻正是建立在“老祖宗不能丟”的堅定信仰之上的。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只有堅定地信仰馬克思主義,才能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堅定地信仰馬克思主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的集中體現。只有堅定地信仰馬克思主義,才能真正做到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不斷增強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馬克思主義是在曲折中發展的。既然曲折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就不應該懼怕它;既然曲折之后必有大的發展,我們的信仰就應該更加堅定。1999年,英國廣播公司通過互聯網在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意識形態、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舉行了一次全球范圍的“千年思想家”網上民意測驗活動,以推舉過去一千年中最有影響力的人物,結果,馬克思的得票高居榜首。這個結果告訴我們,馬克思的感召力、影響力和歷史穿透力是千年世界無以倫比的。正如同志深刻指出的那樣:一百多年來,沒有哪一種理論、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保持它的勃勃生機,對推動社會進步起那樣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樣深遠的影響。盡管現在世界上的情況有很多新變化,但歷史發展的總趨勢并沒有越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規律。

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發揚實事求是精神,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既是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基礎,也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科學的信仰是以科學為前提的,是來自科學、依靠科學而形成和發展的。信仰的持久而強大的生命力不是人類的精神世界所固有的,也不是僅靠教化獲得和維系的,從根本上說,是科學賦予的。馬克思主義是迄今為止關于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最嚴整最有生命力的科學。但是,科學不會自然地滿足人,不會自然地生成信仰。只有以科學的態度來對待科學,才能實現科學的價值,才能在科學之樹上開放出永不凋謝的信仰之花,也才能堅持和發展好馬克思主義這門科學,使之永葆勃勃生機與活力。

科學態度就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實事求是是全部科學和科學精神的核心與實質,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與靈魂。抓住了實事求是,就抓住了馬克思主義的本質;丟掉了實事求是,就丟掉了馬克思主義的靈魂。

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要求我們必須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和教條式的理解,必然導致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動搖和喪失,甚至墮落為馬克思主義的敵人;以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來指導革命和建設,就會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重大損失。

在我黨歷史上,由于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幾經導致路線性的失誤,使黨和人民的事業遭受了不少挫折。歷史經驗反復證明,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一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歷史,只有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才能永葆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科學性、純潔性和堅定性,永葆黨的指導思想和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是實事求是的本質要求。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特征。馬克思主義是一定社會實踐的產物,是在實踐基礎上不斷發展的科學。馬克思主義發展史表明,馬克思主義每一次重大發展,都是和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實踐要求相聯系的。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是科學,不僅在于它是從實踐中來又經過實踐檢驗被證明是正確的真理,而且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真理。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并沒有窮盡真理。實踐是無止境的,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也是永無止境的。實踐對馬克思主義需要到什么程度,馬克思主義就發展到什么程度。縱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歷程,從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發展,充分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著的。堅定地信仰馬克思主義,既要堅持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同時又必須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這就要求我們對待馬克思主義所必須采取科學的態度。

高揚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弘揚創新精神,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深刻地啟示我們,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列寧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沒有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創新,就沒有科學的社會主義運動。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創新,將社會主義變成科學。恩格斯曾經深刻地闡明他與馬克思理論創新的偉大意義:“只有進一步發揮我們的唯物主義論點,并且把它運用于現時代,一個偉大的、一切時代中最偉大的革命遠景就會立即展現在我們面前。”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滅亡和社會主義勝利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可避免的客觀規律,為科學的社會主義運動指明了道路。但是,到了列寧時期,世界已進入到壟斷資本主義時代,列寧根據歷史條件發生新變化的實際情況,在堅持馬克思、恩格斯科學理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國或幾國獲得勝利的新理論,并領導俄國的革命實踐,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事實說明,沒有列寧的理論創新,就沒有十月革命的勝利。同樣,在中國,沒有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創新,就沒有中國革命的勝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創造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取得全國勝利的正確道路,創立了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世界形勢的新變化,科學地把握住了和平與發展這個時代主題,從理論和實踐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重大課題,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歷史雄辯地證明,只有創新的理論,才能肩負起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作用。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還啟示我們,實現理論創新必須堅持與時俱進。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會主義發展的每一次歷史性大跨越,都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時俱進的生動體現。從《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到《資本論》的問世,從十月革命的勝利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從思想的形成到鄧小平理論的創立,實質上是在與時俱進中不斷實現理論創新歷史。與時俱進要求我們要適應實踐的發展,以實踐來檢驗一切,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與時俱進不是歷史的中斷,而是繼承與發展的統一。所以,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要譜寫新的理論篇章;既要發揚革命傳統,又要創造新的經驗。要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一樣,是發展的。所以,我們必須在思想上不斷有新解放,理論上不斷有新發展,實踐上不斷有新創造,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體現在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這樣,我們就能夠做到始終與時展同步伐,與人民群眾共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