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辯證本性四統一論文

時間:2022-06-18 11:10:00

導語:馬克思主義辯證本性四統一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克思主義辯證本性四統一論文

[摘要]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論。科學認識和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在理論上、實踐上厘清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等形而上學錯誤傾向,關鍵是把握好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辯證本性特征。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辯證本性特征是“四個統一”;實踐性和理論性統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統一;絕對性和相對性統一;無限性和有限性統一。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辯證本性

方法論是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統化、理論化學說或理論體系。在層次上由高到低可分為哲學方法論、一般科學方法論和具體科學方法論三個層次。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是哲學方法論中最為科學和正確的方法論體系。綜觀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理論體系及其發展過程,盡管包括它的創立者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他們的繼承者在方法論理論的表述上各具特色,但都呈現出一個共同的唯物辯證法的辯證本性特征。筆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辯證本性特征是“四個統一”:實踐性和理論性統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統一;絕對性和相對性統一;無限性和有限性統一。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是實踐性和理論性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既是實踐的又是理論的,是實踐性和理論性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實踐性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來源于實踐并服務于實踐。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哲學方法論作為真理,在源頭上是產生于人們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并在人們社會實踐所形成的科學認識基礎上進行高度的理論思維而達到系統化、理論化成果,包括后來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者如列寧、、鄧小平等,都是在他們所處的不同國家或不同時代,在領導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中豐富和發展著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客觀存在與社會實踐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產生并發揮作用的必然前提,正如列寧所說:“馬克思主義是以事實,而不是以可能性為依據的。馬克思主義者只能以經過嚴格證明和確鑿證明的事實作為自己的政策的前提。”

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又服務于實踐。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一部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尤其是唯物辯證法這一最基本哲學方法論同具體革命和建設相結合的歷史,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服務于具體實踐的歷史。無論是經典作家還是他們的繼承者,他們所創立的并一脈相承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都是為無產階級的革命和社會主義的建設實踐服務的,正如馬克思所說:“哲學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地,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這與以往的舊哲學方法論有著本質的區別,無論是黑格爾的唯心辯證法,還是費爾巴哈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方法論,最終都是在唯心主義基礎之上去解釋世界,從而不可能真正達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以往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造世界”。事實上,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離開這一目的的哲學方法論都是毫無意義的。

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又是理論的,具有科學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來源于實踐,但又高于實踐,是對實踐經驗的高度概括和抽象,經過理論化和系統化的加工制作過程,因而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科學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說明的是“世界是什么”,而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則解決的是“世界怎么樣”。它們互為表里,共同說明和解釋整個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普遍規律。此外,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以實踐為基礎,以服務于實踐為目的,以理論為其表現形式。也正是由于其理論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才具有科學性。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是實踐性和理論性的統一。然而,以往我們在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這一辯證本性時,往往只重視理論性,而忽視了實踐性,結果必然導致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事實上,“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普遍性主要是指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它不像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科學方法論僅僅適用某些領域,它適用于生產實踐、階級斗爭、科學實驗等所有領域。我們說馬克思主義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就是指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普遍性。像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唯物辯證法,倡導的實事求是,鄧小平強調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要求的與時俱進等,都具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普遍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這種普遍性來源于它高度的理論抽象和科學概括。

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特殊性,主要指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總是來源于具體實踐,總是用于指導具體實踐問題,總是要解決現實問題,因而總是與具體現實相聯系的,離開具體現實,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就沒有存在的必要。這種與具體現實相聯系的特殊性。主要包含兩層意思: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是時代的產物,是唯物辯證法與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沒有這樣的“時代”和“具體實踐”,就不可能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產生,因而使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具有特殊性,正是這種特殊性才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在發展階段上呈現出不同的特色。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總是要運用于具體實踐,才有它的價值,才能顯示出其旺盛生命力,才能在現實中扎根發芽成長,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總是和具體實踐聯系在一起,才能有它的生命價值。

然而長期以來,在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統一上,往往只重視普遍性,而忽視特殊性,從而導致為學習而學習,不是有針對性地為解決問題而學習,其結果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經驗主義應運而生。事實上,、鄧小平一再強調不能用這種態度學習馬克思主義。歷來反對本本主義和教條主義,主張理論聯系實際;鄧小平強調:“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也強調:“離開本國實際和時展來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正確態度是既要重視普遍性,又要重視特殊性,并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

首先,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絕對性,主要指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客觀性,即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所包含的內容是客觀的,是不依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因而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是從實踐而來的,是被實踐證明了的,是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世界的客觀真理。在理解這一點時應注意這樣的一個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正確反映的這個“客觀世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產生前的“客觀世界”,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產生后的“客觀世界”?應該說,這個“客觀世界”是我們生活所在的世界,包括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客觀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反映的不僅僅是這個“客觀世界”所包含的客觀存在,更重要的是它提示了這個“客觀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普遍規律,而共同本質和普遍規律貫穿于這個客觀世界的過去、現在和將來。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不僅適用于過去、現在的“客觀世界”,而且也適用于將來的“客觀世界”。其次,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相對性,主要指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主觀性,即表述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形式具有主觀性,比如對“唯物辯證法”這個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鄧小平、各自的表述就不同:馬克思有時用“歷史唯物主義”,恩格斯有時用“自然辯證法”,列寧用“客觀實在性”,用“實事求是”,鄧小平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等。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原因是,時代不同了,客觀世界發生了變化。相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絕對性來說,每一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所反映的“客觀世界”是相對的,即這個“客觀世界”是具體的,因而反映那個“現實世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形式也是特定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統一。我們過去割裂了它們之問的內在聯系,只看到絕對性,而看不到相對性;或者相反。這是產生教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的主要原因。只看到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絕對性,而看不到相對性,必然導致教條主義;相反,只看到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相對性,而看不到其絕對性,必然導致馬克思主義“過時論”。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是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既是無限的,又是有限的,是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統一。這主要來源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連續性和間斷性。首先,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無限性,主要指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發展的連續性或過程性。這主要有兩層意思:一是由于客觀世界是無限發展的,而作為對客觀世界正確反映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其發展也是無限的;二是作為人類認識長河一部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隨著客觀世界的無限發展,必然無限地向人類認識長河不斷地增加其成分,這個過程是永遠不會停止的,因而也就具有無限性。正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具有無限性,一代又一代的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發展前途充滿必勝的信心,才會有對馬克思主義所確立的共產主義社會遠大理想矢志不移的追求。

其次,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有限性,主要指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發展的間斷性。這也主要有兩層意思:一是從認識的廣度來看,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只是對客觀世界大體方面的正確反映,但并不是所有的方面都已正確反映了。每一代馬克思主義者所建立的哲學方法論只是從某些方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客觀世界,并不能從所有方面都反映了整個客觀世界,因而從廣度來說都有待擴展。二是從認識的深度來看,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只是對客觀世界的某些領域、某些方面的比較接近的正確反映,但并不是已經比較透徹地正確反映了。每一代馬克思主義者所建立的哲學方法論只是比較近似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客觀世界,并不能都完全地正確反映了整個客觀世界,因而從深度來說都有待深化。正因為如此,不可能要求任何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給出解決世界所有方面所有層次問題的答案,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那樣:“絕不能要求馬克思為解決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幾百年所產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列寧同樣也不能承擔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產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的任務。”

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是無限性和有限性的辯證統一。割裂了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只看到無限性,而看不到其有限性,或者相反。這是出現“跑步進入共產主義”或者認為馬克思主義“無用論”的主要原因。只看到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無限性,而看不到其有限性,這必然導致“跑步進入共產主義”,因為,既然馬克思主義已經揭示了共產主義社會制度必將勝利,那就不如趕快實現它,而不必朝三暮四。相反,只看到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有限性,而看不到其無限性,這必然導致馬克思主義“無用論”,因為,馬克思主義“無用論”者認為,既然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無法解決將來的問題,那么,還需要馬克思主義有什么用呢?既然如此,不如不要它了。這是由于不能辯證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無限性和有限性辯證關系的緣故。

綜上所述,現實生活中對待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態度,都是由于不能辯證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辯證本性特征所致。如果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四個統一”有了正確的理解,那么,我們就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從而避免產生各種各樣的不能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