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及其推進探討論文
時間:2022-09-21 03:14:00
導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及其推進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當前的學術熱點和思想宣傳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理論界在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后,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仍需進一步拓寬研究思路,增強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推進路徑可操作性研究。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內涵推進路徑
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內涵
研究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需要首先弄清楚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內涵,中國人民大學劉建軍教授認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一命題,具有特指和泛指兩種含義。從黨的十七大提出這一重大命題的直接語境來看,它首先具有特指的含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這個理論體系的大眾化就是在當代中國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同時,“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也可以有廣義的涵義,它泛指在當代中國條件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其中就不僅包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時也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及其他方面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大體說來,主要是兩個基本方面:一方面是在中國新的歷史條件下宣傳和普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問題;另一方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尤其是最新理論成果的大眾化,是宣傳普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問題。其中,第二個方面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大眾化是當前的重點內容和重要任務。
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宣傳普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使其為人民群眾所認同所掌握,并自覺地運用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那么就存在一個對誰普及、普及什么的問題。對于這樣一個深層的探討,有學者提出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有質和量兩個方面的規定性,是馬克思主義“化”大眾與大眾“化”馬克思主義的有機統一。他認為,質的規定性是指人民群眾,而非特定的文化擁有者、享有者;量的規定性是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求數量的龐大,即推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輻射范圍要寬廣,要超越政治、經濟等因素,跨越職業、年齡、階層等界限。
有論者指出,對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解釋,從歷史與邏輯的統一來看,需要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統一中展開。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實際就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要讓馬克思主義具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中國特色,而只有具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才能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才能真正為人民群眾所掌握,成為人民群眾的思想武器。從這個意義來說,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致的,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結合。
有的學者從過程論的角度來說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僅僅是一個被普及化、通俗化和民族化的概念。
綜上所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內涵豐富,可以從不同角度和層次來說明。但就其內涵本質,學術界并無根本分歧。
二、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方法
鞏固當代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戰略任務。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具有實踐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三個鮮明的理論特征,而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實踐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必須與具體實際相結合,被廣大人民群所接受,才能夠實現大眾化。因此,如何切實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成為了學術界的一個熱點,學者們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現條件和路徑方法上進行了一系列積極的探討。研究的思路主要圍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形式、語言、傳播途徑等方面展開。第一,有學者認為,一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要贏得社會公眾的廣泛認同,通常需要經歷四大路徑,即教育宣傳、社會心理影響、制度公約和公共政策影響,其中教育宣傳是一種直接作用途徑,其它三種是間接作用途徑。事實上,這四種路徑往往是綜合作用的,應:公務員之家
(1)加大教育宣傳力度。
(2)加強公共政策影響。
第二,有學者將實現路徑概括為“六進入”,進入學科、進入教材、進入課堂、進入大眾文化形式,進入大眾文化傳媒陣地,進入思想。還有學者認為,傳統文化的繼承性、宣傳普及的專業性、傳播媒介的滲透性、理論教育的主導性,這四點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要途徑。另外,有學者認為,開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普及化,關鍵的前提是“三個講清”,首先是講清現實,這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堅實基礎;其次是講清歷史,就是講發展變化,講前后比較,講發展道路的選擇和必然性;最后是講情理論。如果這些內容不能在由差別的層次上講清楚,就談不上理論的大眾化和普及化。
第三,另有學者從理論構建、領導示范、話語方式等方面探討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現路徑。具體來說:
在理論構建上,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專家學者要提供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學理支撐。同時,要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特別是中青年理論家,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宣傳,增強科學理論教育引導群眾的作用。
在引導方式上,黨員干部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要扎實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先從武裝黨員干部入手。廣大黨員干部是忠實實踐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靠力量,只有廣大黨員干部用理論武裝起來,然后才能更好地引領和武裝廣大群眾。
在傳播方式上,為了增強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宣傳的實際效果,理論宣傳要立足于日常生活,貼近群眾生活和實踐,寓教于樂,與德育于智育,潛移默化地發揮影響。要根據群眾獲取信息渠道的變化,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傳媒,特別是互聯網、電子媒介,廣泛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在話語方式上,要避免空洞的說教和陳詞濫調的套話,積極運用簡單、鮮明、具體的實例和生動活潑的語言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群眾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將其轉化為大眾話語,既簡明、扼要又易記。
參考文獻:
[1]劉建軍.關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若干問題[J].思想教育理論,2008.
[2]趙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及其實現路徑[J].思想教育理論,2008.
[3]孫熙國,路克利.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與馬克思主義的創新和發展[J].探索,2008.
[4]楊鮮蘭.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J].湖北大學學報,2008.
[5]孫熙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三個環節[J].思想教育研究,2008.
[6]邱柏.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和過程[J].思想教育理論,2008.
- 上一篇:的唯物史觀淺議論文
- 下一篇:鄧小平外交思想對馬克思理論的貢獻淺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