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罪犯思想研究
時間:2022-02-20 09:54:00
導語:改造罪犯思想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改造罪犯思想,是一套博大精深、內容豐富的完整體系。內容包括:犯人是人,是可以改造的;生產勞動是改造罪犯的基本途徑;“改造第一,生產第二”是改造罪犯的基本方針。改造罪犯思想創造了中國改造罪犯工作奇跡,學習與總結改造罪犯思想,對中國乃至全球范圍的監所矯正罪犯工作以及行刑制度的改進與完善,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罪犯改造思想研究
同志在領導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一直十分關心和重視我國的監所工作,在其有關著作、批示、談話中涉及改造罪犯的達37次之多,作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改造罪犯的理論體系,成功地指導了中國懲罰、改造與矯正罪犯的實踐。改造罪犯思想,博大精深,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嚴格的科學性、突出的實踐性、嚴密的系統性、深刻的哲理性。研究改造罪犯思想,對中國乃至全球范圍的監所矯正罪犯工作以及行刑制度的改進與完善,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把犯人當人看待”,“人是可以改造的”——改造罪犯的理論基點
高度重視人的問題,指出“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間奇跡也可以造出來。……我們相信能改變一切”,強調“人的因素第一”,重視人的政治思想工作,是傳統的工作方法……等等。在重視人的基礎上,提出了人的改造問題,指出人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以達到主客觀世界的統一。
這種重視人和改造人的思想落實到監所改造罪犯工作上,就形成了從“把犯人當人看待”這樣深層的出發點詮釋“犯人”,提出“犯人是可以改造的”這一重要觀點。這也是我國與古今中外一切剝削國家對待犯人和監所工作最根本的區別。
1934年,同志在《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提出,蘇維埃法庭在嚴厲鎮壓反革命分子的同時,對于已經逮捕的犯人,都是禁止一切不人道的待遇的。①1940年,在《論政策》一文中,強調指出:對任何犯人,應堅持廢除肉刑。1956年初,又指出:“要階級斗爭和人道主義相結合?!蔽覈渌弦惠厽o產階級革命家也作了詳盡而精辟的論述。1941年,林伯渠同志指出:“犯人之所以甘為犯人主要是由于社會不把他當人看,要恢復他的人格,必自尊重他是一個‘人’始?!?944年,邊區政府在清理工作中貫徹這種精神時也明確:“犯人是人,且多是社會上不幸的人”,“一方剝奪其自由,一方要尊重他的人格”。1945年,陜甘寧邊區推事王子宜同志生動的申明:“什么叫犯人?就是普通的人犯了法。但‘犯’字下面還是個‘人’字,因此說,犯人也是人。我們司法工作者,不能把犯人不當人看待?!碧袇^也反對并糾正把“犯人視若奴隸”的思想作風和方法。
堅持“犯人是人”,把犯人“當人看”的出發點,堅持“革命人道主義”,‘“反對舊式監牢虐待犯人的方法”的保證,其邏輯結果就是認為“犯人是可以改造的”,形成了“以改造人為宗旨”,使之“成其為人”的定向。同志多次指出:“人是可以改造的”,“對于反動階級實行專政,這并不是說把一切反動階級的分子統統消滅掉,而是要改造他們,用適當的方法改造他們,使他們成為新人?!?/p>
“要把犯人改造好”,除了必須具備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這個根本性條件外,還必須要有好的方針、政策和方法。同志指出:“人是可以改造的,就是政策和方法要正確才行?!彼?965年8月8日接見外賓的一次談話中,非常明確地指出:“犯了罪的人也要教育。動物也可以教育嘛!??梢越逃?,馬可以教育它耕田、打仗,為什么人不可以教育他有所進步呢?問題是方針和政策問題,還有方法問題?!辈扇∈裁礃拥恼吆头椒??同志在此次談話中指出:采取教育的政策,還是采取丟了不要的政策;采取幫助他們的方法,還是采取鎮壓他們的方法。采取鎮壓、壓迫的方法,他們寧可死。你如果采取幫助他們的方法,慢慢來,不性急。1年、2年、7年、8年,絕大多數的人是可以進步的。除了正確的方針、政策和方法外,同志還非常重視監管民警的作用,把之視為能否將罪犯改造成為新人的關鍵。他常說:政策路線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1956年8月8日,在接見外賓時,當聽到改造罪犯思想比較困難時,他即明確指出:“這個問題不取決于罪犯而決定于我們。”
“把犯人當人看待”,相信“人是可以改造好的”的革命人道主義政策在新中國監所改造罪犯的實踐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新中國成立后,面對的改造對象不僅包括日本戰犯、國民黨戰犯、偽滿戰犯,而且還包括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經濟體制下出現的刑事犯罪分子。改造對象的復雜性、多樣性,不僅在中國歷史,而且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經過改造,一千多名原日本戰犯,絕大部分成為致力于促進中日友好和平友好人士;許多原偽滿戰犯、國民黨戰犯成為擁護新中國、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愛國人士;絕大多數罪犯回歸社會后成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由社會的破壞者轉變為社會的建設者,罪犯刑滿釋放回歸社會后的改好率長期保持在90%以上,重新犯罪率保持在8%以下。②
二、生產勞動——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
新中國的改造罪犯活動不僅感化得末代皇帝成為自食其力的公民和政協委員,99%的日本戰犯成為和平友好人士,而且以90%以上的改好率,改造成功一大批刑事犯罪分子,造就了人類社會刑罰史上的奇跡。這一奇跡的取得,除了行刑理念上的正確之外,還得益于勞動改造罪犯這一基本途徑和基本制度。
勞動改造罪犯的理論是民主革命時期形成的。早在1934年,同志在《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就提出:“蘇維埃的監獄對于死刑以外的罪犯是采取感化主義,即用共產主義精神與勞動紀律去教育犯人,改變犯人犯罪的本質?!雹墼诤髞淼摹墩撊嗣衩裰鲗U分?,他又確定了犯人必須參加強制性的生產勞動的原則。工農民主政權司法人民委員部也明確要求勞動感化院工作“特別要注意生產與感化”,此后的有關條例辦法也都有“組織犯人參加生產”的條文,突出對已決犯實施勞動改造的基本形式。至1946年,太行區司法會議首先提出了“勞動改造”的概念。解放后,1951年,在修改《第三次全國公安工作會議決議》時指出:“大批應判徒刑的犯人,是一個很大的勞動力,為了改造他們,為了解決監獄的困難,為了不讓判處徒刑的反革命分子坐吃閑飯,必須立即著手組織勞動改造工作?!?/p>
在改造罪犯方面如此重視勞動改造手段,基于其一個重要的理性觀點,即“罪犯是特殊性質的勞動力”。首先,犯人作為一個人,按照馬克思主義關于勞動是人類之必需的理論,是離不開勞動的。
其次,犯罪分子也是一種人力資源,通過組織勞動改造,能夠發揮出這種人力資源創造物質財富的作用。早在1948年,針對當時解放后經過存在的大批被推翻的剝削階級——地主和富農分子,同志認為,對一般地主富農分子,要看作國家的勞動力,應加以保存和改造,而不應該從肉體上消滅。解放前夕,他在《關于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問題》進一步闡明了這一方針。新中國成立不久,經過清匪反霸、鎮壓反革命等一系列斗爭,又有數以百萬計的反革命分子和舊社會的刑事慣犯亟待處置。以其特有的戰略家眼光,主張少殺,并認為這是一批很大的勞動力,殺人會有損于生產力?;谶@個觀點,創造性地建立了死刑緩期執行制度。1951年,在對西南局關于殺反革命犯比例問題報告的指示中要求,應將許多犯人判為無期徒刑,離開本縣,由國家分批集中從事筑路、修河、墾荒、造屋等生產事業。他指出,如果我們把這些人殺了,群眾是不容易了解的,社會人士是不會十分同情的,又損失了大批的勞動力,也不能起分化敵人的作用。反之,對罪犯采取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在緩刑期內強制勞動,以觀后效的政策,可以獲得廣大社會人士的同情,可以分化反革命勢力,有利于徹底消滅反革命。同時,這個政策又保存了大批勞動力,有利于國家的建設事業。
再次,用前所未有的生產勞動改造大批寄生墮落的犯罪分子,能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使罪犯認識到自身的社會價值,從而加快改造速度,使之脫胎換骨。人在勞動中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在改造著自己的主觀世界。另外,生產勞動屬人的本質活動,罪犯改造的實質是轉變人的本質,因而就不能不放在人的本質活動——生產勞動——中去進行。勞動改造在生產勞動的同時改造罪犯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和造就罪犯的創造力、審美力,發展智力,提高罪犯的素質。同時,人的需要是人行動的動力,“需要往往直接來自生產或以生產為基礎”,罪犯的良性需要及其識別能力,往往就來自生產勞動,而這些良性需要又成為罪犯改造的動力。因此,在罪犯改造過程中,生產勞動是必不可少的。馬克思在1875年的《哥達綱領批判》中明確指出生產勞動是使犯人“改過自新的唯一手段”。土地革命時期的工農民主政權在司法工作總結中都肯定組織犯人參加生產勞動是“減輕人民負擔”,“改造犯人的思想意識,減少社會上犯罪行為”的好方法,“這是監所工作發展的方向”;1946年的太行區司法會議,稱贊它“是改造犯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同志提出的勞動改造罪犯的理論在我國監所實踐中,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改造奇跡,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特色監所的顯著標志。勞動改造罪犯的手段將成為世界性矯治罪犯手段的趨勢。聯合國在日內瓦召開的第一屆預防犯罪和罪犯待遇的國際會議所形成的《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標準規則》即規定:“服刑囚犯都必須參加勞動?!?/p>
三、“改造第一,生產第二”——改造罪犯的基本方針
我國長期在監所勞改工作中實行的方針是“改造第一,生產第二”,該項方針體現了同志改造罪犯的思想。
民主革命時期,民主政權在總結監所建設經驗時,很清醒地否定了生產勞動占居手段或成為唯一任務,或與教育平列并重的做法,逐步形成了貫徹以“教育為主”、“生產必然與教育相結合”方針的基本理論,堅定“感化犯人的工作是勞動感化院的主要部分”。太行區的總結報告肯定“監獄的主要任務在于進行思想教育”,警示監所決不可“把次要任務當作主要任務,甚至當作唯一任務來進行工作?!眻远ㄉa、管理“是為了教育”這個中心,“我們所提出的生產、管理、教育三大工作,不是孤立的、平列的,而是有機地結合,”堅定監所犯人生產“主要目的仍在于教育自新人,次要目的才是解決看守所困難,減輕人民因難”,更不可“單純以營利為目的”而導致“助長其投機思想”、不利犯人改造的弊病。對于邊區自給經濟的發展,說:應該認識到它是“目前這種特殊條件下的特殊產物,它在其他歷史條件下是不合理的和不可理解的?!?/p>
建國之初,由于基層工作的同志,對罪犯是特殊勞動力的認識存在偏面性,對勞動改造工作的目的,任務認識不清,出現了顛倒勞動改造機關改造與生產關系的狀況,形成了罪犯改造成為新人的政治任務同因組織罪犯生產勞動而需要完成一定的生產任務之間的矛盾。1956年上半年,勞動改造工作中曾一度出現了對罪犯搞超體力勞動,不把犯人當人看,因而造成非正常死亡增多的情況。正確認識和處理改造與生產之間的關系,是勞動改造罪犯工作中一個帶有根本性的關鍵問題。明確地指出:“勞動改造罪犯,生產是手段,主要目的是改造,不要在經濟上做許多文章?!彼麌烂C批評:“有些人只愛物,不愛人,只重生產,不重改造”,“把犯人當成勞役,只有壓服”。他問:“究竟是人的改造為主,還是勞改生產為主,還是兩者并重?是重人?重物?還是兩者并重?”他語重心長地告誡大家:“改造要抓緊,不要在經濟上做文章,不要想在勞改犯人身上搞多少錢,要抓改造”,“其實,人的工作做好了,物也就有了”,要“抓緊思想政治工作,從思想工作第一,作好這一面,不僅不會妨害生產,相反還會促進生產?!彼€指出:“勞改農場,總的方向應該是改造他們(罪犯),思想工作第一,工業、農業的收獲多少,是否賺錢是第二位的。”1962年4月28日,劉少奇同志對勞改生產狀況提出嚴厲批評:“這幾年不是改造第一,而是生產第一,搞奴隸勞動,越搞越壞,對立情緒很厲害,生產也沒有搞好?!蓖?956年7月15日指出:“勞改的目的,是要把犯人改為新人,政治教育是第一,使他覺悟,勞動是增強他的勞動觀點,而不是從犯人身上生產出來的利潤辦更多的工廠,這還是第二。如果傾向第二種,是有毛病的,結果:忽視政治教育,會使犯人勞動過度,這就不是人道主義。你第一不加強政治教育,他將來不能成為新人,勞動的結果對新政權更加不滿,那怎么能改造他呢?刑滿以后他還是不滿,出來后又犯法,結果還是關起來,......?!?964年召開的第六次全國勞改工作會議遵照同志及其他領導同志的指示,決定在勞改企業的體制中,實行改造與生產統一領導的原則,提出了“改造與生產相結合,改造第一,生產第二”的勞動改造工作方針,并要求在實際工作中貫徹執行。
改造罪犯思想是一項獨創性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法治思想。民主革命和建國以來的改造罪犯實踐表明,改造罪犯思想,符合中國國情,頗具中國特色,是正確和值得發揚光大的。改造罪犯思想代表著世界行刑制度的潮流和發展方向,具有時代的先進性。④在人類社會預防與治理犯罪的對策仍顯捉襟見肘,監所行刑與改造工作難以令人滿意,日趨嚴重的犯罪浪潮越來越威脅著人類的和平與發展的今天,改造罪犯的思想在中國已經或正在取得的偉大成就,是對人類行刑制度擺脫困境的創造性貢獻。
注釋:
①③:《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與人民委員會對第二次全
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的報告》,載《蘇維埃中國》,第265~266頁。
②王宇:《司法行政長足發展》,載于《法制日報》2001年1月1日,第二版。
④金鑒:《繼承和發展改造罪犯的思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勞改事業》,
載《法制日報》1993年12月5日第3版。
主要參考文獻:“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1]薛梅卿:《民主革命時期黨關于改造罪犯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刊登于中國監獄網站,2001年08月20日。
[2]王泰:《改造罪犯——刑罰執行中的人文關懷》,《中國監獄學刊》200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