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概論”串講講義7
時間:2022-08-29 04:23:00
導語:“思想概論”串講講義7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七章掌握思想的活的靈魂,堅持和發展思想
一.實事求是:是思想的精髓。
1最早提出,1930年5月,《反對本本主義》,第一次提出了思想路線的問題;1941年,《改造我們的學習》詮釋實事求是。
2實事求是的主要內容:
①一切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不能從本本出發、原則出發;
②要理論聯系實際——是實現實事求是的根本途徑,要不唯上,不唯書;
③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二.群眾路線
1群眾路線是我黨根本的工作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
2黨的群眾路線是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認識上的;
3群眾路線的內涵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黨的根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4.有無群眾觀點(三大優良作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一部分,黨是人民的代表。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是對立的,一個要人民,一個脫離人民群眾。有無群眾觀點,是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黨的根本區別。
三.獨立自主
1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立足點,一國革命和建設的勝利主要是依靠本國的力量;
2無產階級的事業是相互支援的事業,我們不但不反對外援,而且還要爭取外援,但我們不能依賴外援;
這三者的關系
①實事求是是思想世界觀、方法論的基礎,它在這三個方面中占據核心地位,它是思想的精髓,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集中概括,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的理論基礎。
②群眾路線是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思想的根本點,它不僅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也是我黨的根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尊重群眾、依靠群眾是實事求是內在的根本要求。如果違背了實事求是的根本要求,群眾路線也就變成了一句空話。
③獨立自主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必須堅持和遵守的基本原則,也是我們黨從事一切工作的立足點,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黨與黨之間問題的基本原則。獨立自主是遵守實事求是的原則,依靠群眾,獨立自主地建設社會主義,離開了獨立自主就不是實事求是,離開了從實際出發獨立自主就是一句空話,三者是相互依賴,相互支持,辯證統一的關系
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思想
1、對的科學評價
①是一個偉大的領導者,他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他的一生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作出了巨大貢獻,雖然他在晚年犯了嚴重錯誤,但功大于過。他是思想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對思想的形成和發展貢獻最大,的科學著作是思想的集中概括。
②晚年的錯誤主要是以其個人的思想代替思想,階級斗爭擴大化、在經濟建設中急于求成“左”的思想,這些都嚴重背離了馬列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明顯脫離了思想的科學軌道,所以不屬于思想的科學體系。
2、對思想的科學評價
①打倒以后,國內有兩種傾向,一種是“兩個凡是”,另一種是否定的歷史地位,主張以后不再提思想。針對這兩種錯誤傾向,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了《決議》,對和思想作出了科學的評價。
②科學評價思想的極端重要性
1)如何評價思想不僅是個理論問題,而且還是個政治問題,是關系到國際國內的重大的政治問題;
2)如何看待思想思想就是如何看待我們黨幾十年來奮斗的成就,否認思想就是否認我們黨光輝的歷史;來源:
3)如何評價思想是關系到我黨的團結、國家和社會安定的問題,也是關系到我們未來發展道路的問題。
3、鄧小平對堅持發展思想的歷史貢獻
①他堅持撥亂反正,反對“兩個凡是”,支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
②他堅持把晚年的錯誤和思想區分開來;
③他主持、起草了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上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④在實踐中,他繼承、恢復和發展了思想,提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并給出了回答;
⑤在新的形式下,鄧小平創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
4、思想不僅過去,而且今天和將來都仍然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①歷史不能割斷;
②思想中包含的許多原理、方法對我們今天的事業仍然具有普遍意義和指導作用;
③在實踐中,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想要進一步發展。
5、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系
①在基本任務上,他們是一致的,馬克思提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提出在新生產關系下要保護生產力,鄧小平提出社會主義就是要發展生產力;
②在思想路線上,他們是一致的,從馬克思到鄧小平,在他們革命和建設中貫穿了一條紅線,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③他們在基本立場上是一致的,從馬克思到鄧小平都始終把關心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
④思想既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
⑤思想既是理論的,又是方法的;
⑥思想既是有體系的,又是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