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個性原因
時間:2022-12-08 09:33:00
導語:成功個性原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是一代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他的獨特的個性特征,使他在中國革命的實踐中卓爾不群,不僅開辟了一條舉世無雙的中國革命之路,并開創了古老中國的偉大新時代,創造了不同凡響的人生業績。研究成功的個性因素,有助于我們在世紀之交回顧過去,展望將來,為培養跨世紀的新型管理人才開啟一些思路,找到一些啟發。
一、個性中的突出特征
出身農家,但他從小便顯示出與一般農家孩子不同的個性特征。正是這些特別之處,使走出一條獨特的人生之路。筆者認為,個性中的突出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不甘束縛,勇于反抗。從小便顯示出強烈的反抗意識。他不喜歡束縛,討厭各種陳規陋習。當他8歲進入私塾讀書時,學堂里學習的全是四書五經之類經典,而教師只叫學生死記硬背,不予講解。對此十分厭倦。于是他把自己喜愛的《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歷史小說壓在經書下面偷偷閱讀。毫無疑問,這些小說中反抗不公平的社會現實的種種例子,深深地影響了。
當年紀稍長時,開始反抗父親的權威。對于父親不合理的責罵、懲罰,要么“引用經書里的話來作自己有力的論據”(注:《西行漫記》,123頁,香港,南粵出版社。),予以反駁,要么聯合母親和弟弟,在家里組織“反對黨”反對他父親這個“執政黨”。有時,甚至當眾反抗父親的壓制。以至于在他十三歲那年,當他父親當著許多客人的面指責他懶而無用時,毫不客氣地回敬了他的父親并離家而去。最后,他的父親不得不與他妥協。這件事又給了一個啟發,“從此我知道了,當我用公開的反抗來保衛自己的權利時,我父親就變的寬和,但是如果我保持著溫順服從的態度,他只是罵我打我更甚”(注:《西行漫記》,124頁,香港,南粵出版社。)。生活使明白:對于不合理的規矩教條,就是應當勇敢反抗,哪怕是像父親這樣的權威只要他的言行是不合理的,就可以公開抵制。只有勇敢地反抗才可能為自己贏得權利。
當漸漸成長成熟時,他意識到,教師的權威也罷,父親的權威也罷,其實都是中國封建社會倫理文化與制度的具體體現。要改變不合理的現實,就必須改變整個舊的社會制度。自然,成了一個公開反抗舊制度的勇士。
第二,勤學多思,博古通今。從小愛好讀書。從識字開始,他便如饑似渴地閱讀各種書籍。正是由于博覽群書,成為學貫中西,思想深邃的淵博學者。讀古典小說,使發現書中“所有的人物,無非是勇士或文人學者,就是沒有一個農民主人公”(注:《西行漫記》,126頁,香港,南粵出版社。),其原因是“這些人是不必耕作田地的,因為他們占有和控制著土地”(注:《西行漫記》,126頁,香港,南粵出版社。)。這一驚人發現,無疑對后來發動農民開展土地革命有著直接的影響。讀《盛世危言》,則使明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激發起了強烈的愛國熱情。讀《物種起源》、《原富》、《邏輯》,使開闊了視野,捉摸到近代西洋文明的脈搏。讀《共產黨宣言》、《社會文明史》使成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從而確立了一生的奮斗目標與道路。可以說,閱讀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成為最大的精神享受。
需要說明的是,不僅愛讀書,而且善于讀書。他一貫反對死讀書,而喜歡批判地閱讀。這一特點,使在閱讀時不僅能從書本中吸取有益的理論養分,而且時常保持清醒的頭腦與敏銳的判斷力。這是的見解往往高出其他人原因之一。
第三,胸懷壯志,抱負宏大。由于廣泛閱讀,熟悉中外歷史,對中外英烈格外敬佩,立志以他們為榜樣,成就一番大業。1910年,離家去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行前錄詩一首示父,表達一心向學、志在四方的決心:“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注:《年譜》,上卷,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在長沙一師學習時,又寫下“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豪言壯語,顯示出他不同凡響的宏偉氣概。同時,他還經常與同窗好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注:《詩詞選》,7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正是這種宏大的抱負,凌云的壯志,激勵著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終于成為無產階級革命領袖。因此,得以在他中年之時點評他青年時期曾經十分仰慕的歷史人物,“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注:《詩詞選》,61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此時的相信他所追求的事業必將給古老的中國帶來勃勃生機,而他也將因此建立超乎古人之上的豐功偉業。因此,他不無自豪地宣稱“俱往也,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是一個極具詩人浪漫情懷的革命家,他的雄心壯志,常常以詩文的形式抒發出來。當我們閱讀他的詩作時,不難發現他非凡的氣魄與宏大的抱負。正是這一特殊的個性因素,使成為舊中國改天換地的領路人。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個性往往對一個人所從事的活動發生很大影響。而那些個性特征特別鮮明的人,往往會成為同輩人中的佼佼者。正是這樣的佼佼者。
二、個性特征對人生事業的影響
第一,勇于反抗使成為舊制度的掘墓人。生活的時代,是舊中國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的時代。他從小耳聞目睹社會的不公平與黑暗,立志改造這個黑暗的社會、埋葬舊中國一切不合理的制度。為此,從青年時代開始就孜孜不倦地探索改造中國的道路。君主立憲、教育救國、哲學救國、地方自治……。這一切,都反復比較,熱心嘗試,但最終發現無濟于事。直到后,閱讀了大量有關馬列主義的書籍并受到、陳獨秀的影響,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才擺脫了困惑,成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曾說,1920年夏天,“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我已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而且從此我也認為自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注:斯諾《西行漫記》,131頁,北京,三聯書店,1979。)。馬克思主義為指明了一條改造舊中國的光明大道,使他的反抗意識可以化為改天換地的具體行動。從此,回湖南發起成立湖南共產主義小組,參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工作,組織湖南農民協會,領導億萬農民走上革命征途,最后打敗、建立了新中國。因此,可以說強烈的反抗意識使成為舊制度的掘墓人。
第二,勤學多思使成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與理論家。成功地把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獨特革命道路,并創立了東方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思想這一科學體系。
當他以馬列主義原理為武器指導中國革命時,他發現,必須把馬列主義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聯系,否則就會犯教條主義的錯誤。事實證明,陳獨秀、王明等人都犯了這樣的錯誤。要使中國革命取得成功,不了解中國國情是行不通的。因為“認清中國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注:《選集》,2版,第2卷,63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認為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所謂人民大眾最主要部分就是農民,因此,忘記了農民就沒有中國民主革命。馬克思主義的書讀的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農民這兩個字忘記了,這兩個字忘記了,就是讀一百萬冊馬克思主義的書,也是沒有用處的。正因為認識到農民問題的重要性,所以,在革命過程中,他一貫重視組織農民,武裝農民、教育農民、解放農民,最終成功地開辟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并領導創建了新中國。
勤學好思的特性還使在學習馬列主義理論時能夠不斷思考如何把馬列主義原理運用到中國革命的實踐中,使之具體化、生動化。因為馬列主義作為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爭取解放的科學,只是為各國無產階級提供了一般的指導原則,并不可能包醫百病,正如恩格斯認為“馬克思的歷史理論是任何堅定不移和始終一貫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條件,為了找到這種策略,需要的只是把這一理論應用于本國的經濟條件和政治條件”(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450頁。)。因此,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必須懂得如何把馬列主義原理運用到自己國家的革命實踐之中,對此,有很清醒認識。他說我們“應當從客觀存在著的實際事物出發,從其中引出規律,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為此目的,就要像馬克思所說的詳細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學的分析和綜合的研究”。(注:《選集》,2版,第3卷,799頁。)正是為了把馬列理論與中國實際緊密結合,在黨內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同時刻苦研究馬列主義。由于他進行了各種社會調查和多方面的實踐活動,同時作了充分的理論準備,使他能夠對中國社會的歷史和現狀進行科學的分析,制定出正確的路線和政策,從而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立了思想這一科學的理論體系。直到今天,思想仍是我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
第三,宏大的抱負使成為新時代的開創者。從小胸懷壯志,要以他的理想來改造中國。1920年,在與好友蔡和森討論新民學會的方針時,表示贊成以“改造中國與世界”為學會方針。他說“以改造中國與世界為學會方針,正與我平日的主張相合”(注:《書信選集》,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至于用什么方法改造中國,贊成先組織共產黨,然后以俄國式的方法去改造中國。既然目標已定,方法也有,剩下的就是具體行動了。認為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大山有三座,即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因此,這三者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具體對象。實踐中,發動起億萬農民,經過艱苦的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的歷史,使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時代。
研究的個性特征,不難看出抱負宏大、勇敢反抗、勤學好思是促成偉大的人生業績的內在動力。偉人已逝,偉業長存。
三、研究個性特征的啟示
獨特的個性造就獨特的人生,優秀的品格塑造優秀的人物。的成功向我們證明:
第一,優秀的品格塑造優秀的人物。2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世紀。雖然改革開放二十年來,中國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仍存在很大距離。要縮短中國與發達國家的距離,必須培養一大批高素質的人才,參予國家的各項建設。而高素質人才除了具備現代文化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具備優秀的品格。反映到工作中,就是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向傳統規范挑戰的氣魄,一心向學的意識與建功立業的遠大志向。不具備這樣優秀的品格,所謂的人才,頂多只能是前人事業的守望者,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獨辟蹊徑,開創出一片新天地。要培養跨世紀的高素質人才,學習,了解便具有了嶄新的意義。
第二,優秀的人物造就優秀的人生業績。優秀的人物由于其所具有感染力,號召力,往往能夠調動起一般群眾的工作熱情,并甘愿追隨優秀人物去建功立業,從而成就偉大的人生業績,并進一步推動社會歷史的進步。正是這樣的優秀人物。優秀人物往往是事業成功的領路人,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所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只有大量造就各行各業的優秀人物,才能更好地發揮人民群眾的創造力,使中國盡快實現趕超發達國家的目標。在這個問題上,正是人們可以效法的典范。
- 上一篇:安監系統視頻會議領導講話稿
- 下一篇:人保局醫保科述職述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