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的回顧與展望

時間:2022-05-08 10:41:00

導語:社會主義的回顧與展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的回顧與展望

20世紀初,社會主義以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而令人矚目;20世紀末,社會主義又因蘇東國家的劇變而發人深思。站在新世紀的起點,正確總結20世紀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和歷史經驗,深入探討21世紀社會主義的發展前景,是我們面臨的一項歷史性課題。

一、20世紀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

社會主義作為嶄新的社會制度幾經飛躍發展,幾經曲折坎坷,在跌宕起伏中走過了86年。回顧社會主義的歷史行程,至少有以下幾點是值得深思和記取的。

社會主義制度的誕生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壟斷階段。列寧科學地分析了帝國主義國家的內外矛盾,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在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的新論斷。(《列寧全集》第2版第26卷第367頁)列寧的“一國勝利論”,為20世紀一些經濟文化較為落后的國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十月革命的勝利,打破了資本主義的一統天下,宣告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社會主義的發展壯大改變了世界格局和歷史進程。20世紀40年代,蘇聯依靠社會主義的強大優勢,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戰后,一批國家先后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特別是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現,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深刻地改變了世界力量的格局。社會主義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民族解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社會主義國家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緊密團結,堅持反帝反殖的正義斗爭,摧毀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體系,有近100個原屬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先后取得了民族獨立和解放。社會主義力量的發展壯大及其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不懈努力,有效地防止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對世界和平與進步事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顯示了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標志著比資本主義更高、更先進的新的社會形態、新的社會文明的誕生。在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千百萬被壓在社會底層的奴隸翻身解放成為社會的主人,迸發出巨大無比的勞動熱情和創造力。他們在工人階級政黨的領導下,萬眾一心,奮力拼搏,在經濟文化十分落后的條件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工業化發展的奇跡,奏響了一曲又一曲社會主義建設的凱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很快擺脫了一百多年來積貧積弱的困境,建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基礎和國民經濟體系。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十分顯著的進步和成就,開始探索和邁上了落后國家獨立自主地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發展道路。

暫時挫折擋不住社會主義前進的步伐。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使社會主義事業遭到了巨大沖擊,但這并沒有也不可能阻止社會主義在曲折中前進發展,并最終完全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總趨勢。目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陣地有所損失和收縮,形勢依然嚴峻。但從另外一面看,社會主義力量也變得更為精干、更有戰斗力,在某些國家和地區,社會主義思潮、理論、運動和制度已開始從蘇東劇變后的低谷回升和發展。西方資產階級預言家們關于社會主義徹底失敗的斷言已經宣告破產。

二、20世紀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

社會主義在80多年的歷史行程中,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的豐富經驗。認真總結并結合實踐的發展,汲取和運用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對于21世紀社會主義的順利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并與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馬克思主義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是社會主義事業的理論基礎和精神支柱。我們無論在革命還是在建設和改革中,都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對此,必須堅定不移,不能含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是一件輕而易舉、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個反復試驗、艱辛探索的歷史過程。要真正實現這種結合,就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必須正確把握本國的基本國情,處理好社會主義基本原理與社會主義具體實踐,也就是社會主義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之間的辯證關系。20多年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就在于我們黨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國情出發,既克服了那些超越階段的激進觀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錯誤主張,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

必須堅持與時俱進這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自覺地通過改革鞏固、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改革創新是社會主義的不竭動力。如果不顧時代條件的變化,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特定時期,針對特定情況作出的某些個別論斷和具體綱領,我們就會因為思想脫離實際而不能勝利前進,就會犯教條主義和因循守舊的錯誤。要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時代特征相結合,就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各個時代的本質特點和面臨的主要問題。一百多年來,世界變化很大很快,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革命和正在興起的經濟全球化浪潮,深刻地改變了并將繼續改變人類生活和世界面貌,任何國家的社會主義者都不能不認真對待。中國共產黨經過長期曲折的探索,逐漸認識到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改革創新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動力,對外開放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國策。社會主義如果固步自封,不實行改革開放,就無法應對新科技革命和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挑戰,就會被時代所拋棄,為歷史所淘汰。

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社會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的首要任務。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社會主義革命的客觀依據就在于,要消除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束縛,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馬克思早就說過,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和高度發展,是社會主義“絕對必需的實際前提”。工人階級執政黨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才能為社會主義制度奠定最堅實的基礎。敏銳地把握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趨勢和要求,通過制定和實施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促進先進生產力和物質文明的發展,是工人階級執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始終站在時代前列,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要求。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都要堅決沖破,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都要堅決改變,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革除。

必須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社會主義必須建立高度的民主,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實行最廣泛的人民民主,而不是少數人的權力壟斷,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民主同資本主義民主的根本區別。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當家作主,這是20世紀社會制度空前深刻的變革。但受歷史進程和種種條件的制約,社會主義國家在實行民主法制的具體形式和步驟上,缺乏經驗,出現過不少偏差,直接影響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在經濟文化落后國家搞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長期性。充分發揚黨內民主,積極推動人民民主,正確處理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以及依法治國的關系,依然是21世紀社會主義實踐的最重大課題之一。對此,要正確認識和對待。既要積極努力、扎實推進,又要防止急躁冒進、超越階段。

必須大力加強執政黨的建設,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對于執政的共產黨來說,最大的危險是脫離群眾,最關鍵的問題是搞好黨的建設。堅持用時展的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完善自己,這是我們黨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色、永不脫離群眾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證。我們黨要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勝利前進,就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總結80多年的奮斗歷程和基本經驗得出的最重要結論。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以改革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不斷為黨的肌體注入新活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世紀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必須正確處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既要大膽吸收資本主義文明成果,又要堅決抵制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資本主義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時要堅決抵制西方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滲透與侵蝕,扎扎實實地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正確對待資本主義,必須建立在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的基礎上。資本主義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復雜體系。就國內矛盾來看,即使是西方發達國家內部,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幾十年來雖然有所調整和緩和,但仍然無法根本解決;就其國際矛盾來看,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與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互之間,以及不同地域的資本主義國家聯盟之間,始終存在著錯綜復雜的矛盾,不可能是鐵板一塊。其中尤以“南北”之間的矛盾最為突出。社會主義必須善于處理同資本主義的關系,既要堅持原則,又要講究策略,不斷拓展自己的活動舞臺和回旋余地。這既是20世紀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斗爭的一條重要經驗,也是21世紀社會主義事業復興的重要條件。

三、21世紀社會主義的發展前景

面對社會主義運動的暫時挫折,怎樣看待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命運,怎樣看待社會主義的發展前景?這是一個必須正確回答的重大問題。

馬克思主義依然是照耀21世紀人類前行的燈塔。人類社會產生以來,各種社會學說層出不窮,舉世聞名的思想家也多如繁星。然而,沒有哪一種理論能夠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博大精深,沒有哪一種理論能夠像馬克思主義那樣武裝了一代又一代的國際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更沒有哪一種理論能夠像馬克思主義那樣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世界之所以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科學的,其根本立場和價值目標同世界多數人的利益是一致的,其揭示的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趨勢是正確的。

社會主義事業的暫時甚至較長時期的受挫并不是馬克思主義的失敗。這些挫折,有些是社會實踐本身難以避免的,有些恰恰是背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結果。蘇聯、東歐一些原社會主義國家背離馬克思主義,走向私有化的改革道路,并沒有給他們帶來預期的經濟繁榮,相反,他們中的多數卻陷入了長期的經濟蕭條和社會動蕩。蘇東劇變前后的歷史證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不可違背的,否則就會遭到歷史的懲罰。時至今日,馬克思主義仍然閃耀著真理的光芒,仍然是新世紀人們開辟正義事業的強大思想武器,仍然是新世紀社會主義振興的理論基礎。

經濟全球化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在20世紀的百年歷史中,資本主義經過了由私人壟斷到國家壟斷和國際壟斷等若干發展階段。這些變化雖然賦予資本主義種種新的特征,但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也決不可能根除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環顧當今世界,作為資本主義的領頭羊,美國“新經濟”的泡沫正在破滅,增長速度放緩。作為資本主義經濟的二號強國,日本則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長期陷入經濟衰退,回升乏力。作為資本主義的發源地,西歐和北歐各國為擺脫經濟困境,輪番調整經濟政策,起色不大。在一些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被迫推行的新自由主義政策不僅難醫經濟痼疾,反而導致新的金融動蕩和嚴重的社會危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展,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勢必從西方國家內部演變為全球范圍的社會對立和沖突,造成貧富分化、社會動蕩、環境污染、生態危機等許多全球性問題,危及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的歷史進步。而這些嚴重威脅人類前途命運的問題,在資本主義制度的框架內,是無法得到根本解決的。蘇東劇變以后,兩極對抗的格局已不復存在,但當今世界許多地方為什么還那樣動蕩不安,地區性沖突為什么還不斷加劇,甚至連美國本土也不得安寧?這不正是資本主義內在矛盾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具體顯現嗎?這也正是人們重新“呼喚馬克思”和社會主義思潮在全球范圍內開始復興的歷史依據。

不管西方國家怎樣力圖主導經濟全球化的方向,也無論壟斷資產階級怎樣調整其內外政策,經濟全球化的結局都不會以它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經濟全球化將沿著自己的軌道運行,并為社會主義新社會準備更加充分的物質和社會條件。正如馬克思所說,共產主義不是狹隘的地域性的,必須以生產力和交往的普遍發展為前提。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經濟全球化必然加快資本主義被更高級的社會形態所替代的歷史進程。這是21世紀社會主義必將再度崛起的客觀依據。

社會主義必將在曲折發展中實現偉大復興。綜觀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任何一種社會新制度戰勝舊制度都要經歷多次反復。封建社會取代奴隸社會,資本主義取代封建主義都是如此。社會主義是最為深刻的社會變革,它要戰勝資本主義更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社會主義制度雖然走過80多年的歷程,但它還處于繼續探索的初級階段。斗爭——失敗——再斗爭,是社會主義前進的必經歷程;高潮——低潮——更高潮,是社會主義運動的客觀趨勢。只要社會主義者善于總結經驗,善于汲取教訓,善于調整變革,挫折就會向成功轉化,失利就會變為勝利。這是歷史運動的辯證法,也是當代社會主義者的信心所在。

目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不僅頂住了蘇東劇變的巨大沖擊,而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偉大成就。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民主政治穩步推進,文化事業興旺繁榮,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協調,全面進步。社會主義在中國不僅站穩了腳跟,而且日益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越南、朝鮮、老撾、古巴等社會主義國家都在積極探索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并取得了各自的成就。其他國家的工人階級及其共產黨組織,也進行了理論和政策上的調整,正在逐步走出困境。可以斷言,這些歷經斗爭考驗和風雨洗禮的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必將重整旗鼓,振奮精神,成為推動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繼續前進的強大力量。

早在蘇東劇變的歷史塵埃尚未落定之時,鄧小平同志就明確指出:“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收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83頁)鄧小平同志的這一預言已經并將繼續得到證實。回首20世紀社會主義的歷史行程,我們并不悲觀失望;展望21世紀社會主義的發展前景,我們充滿信心。我們的基本結論依然是:道路曲折,前途光明。社會主義的蓬勃生機,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更加充分地顯示出來。

(公務員之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