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民主政治建設論文

時間:2022-10-01 05:49:00

導語:鄧小平民主政治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鄧小平民主政治建設論文

[摘要]鄧小平“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民主政治建設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同時也為我國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調。經過幾代共產黨人的共同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向前發展。

[關鍵詞]民主;社會主義現代化;鄧小平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在帶領人民探索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不斷地推進經濟、政治、文化以及其他方面體制的改革。這一進程是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背景下進行的,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國際國內形勢、對我們所處的發展階段、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等問題進行了重新的審視,在此基礎上,毅然決然地進行了改革開放,使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越來越和我們的國情相結合,使我們的發展逐步進入了新境界。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為我們設計了改革和建設的宏偉藍圖。“政治體制改革作為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深化,與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鄧小平領導人民努力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并對民主政治建設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和觀點,它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民主政治建設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同時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奠定了基調。經過幾代共產黨人的努力,當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以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手中時,他們提出了要“以黨內民主推動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了要“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等一系列新舉措。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和研究鄧小平民主政治建設的理論和實踐,其意義就越發凸顯出來。

一、“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

在探索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緊緊圍繞著一條主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站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上,運用其基本原理和方法來研究和解決我們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實踐中,鄧小平對比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對民主政治的重要性、民主和社會主義的關系作了深刻的論述,并把民主政治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目標來看待。

1979年3月,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中,鄧小平說:“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边@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民主政治建設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理論和實踐上對無產階級新型民主政治的建設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和努力,留下了許多重要的精神財富。“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是其中一個基本觀點,它闡明了民主和社會主義的關系,是一個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東西。希臘文中的民主,其本意是“人民當家作主”或者是“多數人的統治”。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革命的根本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進一步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民主國家,使絕大多數人能夠當家作主,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直接目的。列寧在反復研究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前提下,結合俄國的實際,在實踐的過程中,對新型民主建設作了系統的、綱領性的規劃和設想,他的“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的思想,是規劃得以實現的條件和保證。這些思想對我們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設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是鄧小平社會主義民主理論的邏輯起點,它有著豐富的內涵。

民主是社會主義題中應有之義。無產階級帶領人民為民主而戰,當革命取得勝利、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后,必須建立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制度,從制度上保障人民權利的實現。也就是說,社會主義民主,是全體人民所共同享有的民主。馬克思唯物史觀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我們的經濟制度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存的新型經濟制度。那么,在政治上也必然要求實行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必然要求。鄧小平認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僅表現在經濟上,同樣也表現在民主政治上。“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如同“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一樣,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什么是社會主義。

民主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前提。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社會之中的人,這是在說人的社會性。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國家全體人民的事業,其能否順利實現,關鍵在人,在于人的素質、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建設。所以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必須盡可能地調動絕大多數人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正是從這個視角看,“調動積極性是最大的民主”。所以,只有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真正做到傾聽民聲、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才能夠使政府的決策做到科學化、民主化,才能使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得到很好地體現。在此意義上看,民主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民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是說三者的關系是不可分的。民主政治的建設,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之一。社會主義現代化,其涉及內容很寬泛,不僅僅是“四個現代化”,也包括精神文明、民主政治的建設(政治文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規劃中,無論是“三位一體”,還是“四位一體”,民主政治建設都是不可或缺的,“民主是我們的目標”。轉二、“從制度方面解決問題”——鄧小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探索

鄧小平繼承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結合我國的實際提出了“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思想,使中國人民看到了民主對于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意義,為我們的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明確了目標和努力的方向。同時,他將這一思想落實到實際的政治體制改革中,并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這一思想。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逐步建立和完善相關的政治制度,保障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但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再加上受一部分領導人主觀情感因素的影響,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受到了破壞,在某一階段甚至沒有民主可言,出現了破壞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的事情。鄧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記者提問時說,要避免和防止再發生諸如“”這樣的事情,“這要從制度方面解決問題”?!拔覀儸F在正在研究避免重復這種現象,準備從改革制度著手。”也就是說,要加強民主制度化、法制化建設,靠制度、靠法制來防止人治。

注重制度的建設,加強制度的改革。鄧小平在領導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進程中,有一個獨特的視角,“就是從肅反封建主義影響的角度去考慮制度的改革”。通過相關制度的建設,堅決廢除領導干部職務終身制、領袖終身制的問題。正如美國學者戴維·W·張所說,鄧小平在和平改革領導制度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功?!皬闹贫壬媳WC黨和國家生活的民主化、經濟管理的民主化、整個社會生活的民主化,促進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順利發展?!边@些都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提出奠定了理論基礎。

三、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思想

“在歷史上,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國家,人們對民主的理解不同,所建立的政治制度也有差別,即使在同一國家的不同發展階段,民主制度也是有差別的?!睂τ谖覀兊闹袊厣鐣髁x民主政治建設亦是如此,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所處的環境和條件都在發生著這樣那樣的變化,人們的政治訴求在不斷地增多,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在不斷地提高。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中注重理論創新和制度的建設,豐富和發展著鄧小平“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思想。

改革開放以來,本著“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理念,30年來,我國政治體制改革一直在向前奮力推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標,這“都是為了發揚和保證人民民主”。黨的十三大第一次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作了明確概括,并且把它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十五大重申了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提出了進一步擴大民主、健全法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比較完整地表述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十六大提出了“政治文明”,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并就如何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作了具體論述。強調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這既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創新,也說明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內在規律的認識在不斷地深化。十六大以來,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民主為己任”,根據新的世情、國情、黨情,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的論斷,如果沒有民主,社會主義就無以生存,社會主義現代化更無從談起。為此,黨的十七大對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進行了部署,對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再次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依法治國的堅強信念。在此基礎上,十七大還要求,深化政治體制改革要努力明確和堅持“一個方向”、“一個根本”、“一個目標”的原則。這些要求具有很強的指導性,是對鄧小平民主政治理論的繼承和發展,需要我們深入學習、領會,在思想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具體的實踐中,積極拓展符合我國實際的民主道路和民主形式,努力推動我國民主政治建設,進一步彰顯其優越性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