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宅基地整理論文
時間:2022-01-11 10:49:00
導語:農村宅基地整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開展宅基地整理與新農村建設的意義
農村宅基地整理是近十年來興起的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工程。農村宅基地整理的內涵是指通過撤并、整合農村宅基地,盤活存量土地,將原有多余的宅基地(包括廢棄工礦等其他建設用地)進行復墾,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積的行政、技術、工程行為。
開展農村宅基地整理已成為我國土地整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一方面,農村宅基地整理對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緩解用地矛盾實現耕地占補平衡;發展農村經濟,促進城鎮化;縮小城鄉差距,解決“三農”問題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另一方面,農村宅基地整理將在我國加快城市化進程、縮短城鄉貧富差距中發揮積極作用,同時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對城市建設用地的供給,保障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因此,各級政府、部門要充分認識農村宅基地整理的重要意義,增強做好該項工作的自覺性。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在深刻分析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全面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確定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因此,各級政府、部門要充分認識農村宅基地整理的重要意義,增強做好該項工作的自覺性。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切實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加快農村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二、當前宅基地整理與新農村建設成效與存在的問題
2006年浙江省開展了“千村示范、萬村整治”新農村建設工程,各地市亦相應編制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規劃,并確立了一批新農村示范村建設;一批規劃整齊,設施完善,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農村新居脫穎而出。如麗水市確定了139個村為新農村示范建設村;蓮都區雅溪鎮江弄村全部入住新村新居,已成為當地新農村建設中真正的示范村。
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當前,從新農村示范村建設規劃來看,幾乎都是獨立的、與外界隔絕的農村居民集聚區,很少地考慮城鎮對其的輻射和對外的接口,這對促進農村城鎮化具有一定的反制約性。
新農村建設目前起決定作用的是村集體經濟的實力,但即便是村級集體經濟實力較強的村,由于新農村建設中的公共建設成本過大,村級經濟也漸露危機。
三、宅基地整理與新農村建設新機制的探索
對農村宅基地整理與新農村建設,浙江省出臺了農村宅基地整理以“以獎代補”、“拆遷補償”等直補農村集體、農戶的優惠政策,全省各地市、縣均出臺了相應的財政激勵性政策,并安排專項資金提供財政支持。如麗水市,2006年度安排12.43億元財政專項資金用于新農村建設;松陽縣在財政較為緊張的情況下,2006年安排1600余萬元資金用于新農村建設。
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上,建立農村建設用地集約節約安置余額土地出讓的有效轉讓機制,是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大嘗試。這不僅可以增強農村居民集中居住和進入城鎮居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建立農村產權制度,并可以增加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的積極性。如蓮都區碧湖鎮郎奇村通過整理舊村宅基地,把本村村民安置后多余建設用地用于出讓,出讓所得返還用于該村新農村建設。
以“舊村改造工程”為載體的農村建設用地和農用地建設的平衡機制正在積極探索,通過土地預支,有效解決新農村建設的用地,加快農村村莊集聚;通過整理舊村宅基地,并經過一定的改良,成為新的農田。既解決農村集中居住,又解決農田連片耕作。
為了加快實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浙江省各地市、縣相繼出臺了一些目標考核辦法和獎勵政策。如麗水市對項目實施鄉鎮獎勵“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而產生的折抵指標,并將其實施情況列入鄉鎮干部的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建立與獎勵相掛鉤制度,極大地調動了鄉鎮及鄉鎮干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既充分發揮鄉鎮干部的主觀能動性,加快項目工程實施的進度,又保證項目實施能達到項目實施的預期效果。
四、對策建議
新農村建設要與小城鎮配套建設,著力形成以“功能互補、基礎共享、規模適度、布點合理”的一個系統整體。盡可能按照“一村一品、一點一景”的要求,力爭形成各自的特色。如松陽縣界首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可結合該村當地的特殊歷史文化,建設成為當地的新農村文化村,逐步提升知名度。
在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前提下,應出臺相關試點政策,允許農村宅基地、農民房產、村集體資產股權,依據市場法則進行產權交易。這將會極大地刺激農民的有效轉移,對新農村的建設也將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農民將在產權的轉移中獲得最大收益。通過收益,權衡選擇進城還是進村,并通過投資獲取資本收益。
要不斷增加財政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新農村建設的公共基礎部分原則要由財政負擔,結合本地實際,并參照韓國“新村運動”的做法,逐步出臺對農民的補助性政策。新農村建設中的相關建設工程,可由村集體組織組織本村農民工自主建設,將新農村建設與農村勞動力就業有機結合起來。
政府要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新農村建設,逐步形成“政府補一點、村集體出一點、老百姓籌一點、企業老板捐一點”的長效機制,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百千工程”建設,鼓勵企業家為建設家鄉、美化家園出錢出力,確保新農村建設資金的到位。
穩定村級集體經濟是穩定基層組織和政權基礎的關鍵。當前村級集體經濟的資產性收益日益減少,資本收益又極不穩定,不少農村僅依賴于土地承包收入來維持村級組織的運轉。過去幾年,各級政府、部門曾相繼出臺了經濟薄弱村、貧困村的扶貧解困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政策均未能解決根本性的穩定經濟收入來源。麗水市于2004年曾經出臺了在土地征用中11%-15%的村級預留地,對城郊的農民生活穩定發揮了效益,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因此,在當前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大環境下,逐步出臺以“工業反哺農村”、“城鎮支持農村”的具體扶持政策,加大財政對村級集體經濟的轉移支付力度,也不失為是一個有效的補償機制。
參考文獻:
[1]葉艷妹,吳次芳.我國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的潛力、運作模式與政策選擇[J].農業經濟問題,1998,(10).
[2]胡新民.農村宅基地整理縱橫談——來自金華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土地,2002,(10).
[3]高向軍.搞好土地整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國大地出版社,2006,8.
[4]高永.建設用地整理政策與實踐,2007,8.
[摘要]農村宅基地整理是近十年來興起的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工程。開展農村宅基地整理已成為我國土地整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一方面,農村宅基地整理對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緩解用地矛盾實現耕地占補平衡;發展農村經濟,促進城鎮化;縮小城鄉差距,解決“三農”問題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另一方面,農村宅基地整理將在我國加快城市化進程、縮短城鄉貧富差距中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宅基地整理新農村建設發展對策
- 上一篇:新時期黨群干群關系經驗交流材料
- 下一篇:監察局打造廉潔高效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