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執政方式改革論文

時間:2022-01-23 10:31:00

導語:共產黨執政方式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共產黨執政方式改革論文

(一)從民主政治在人類社會政治文明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來看,應該把民主執政作為推進黨執政方式改革和完善的邏輯起點

對于執政黨來說,究竟用什么方式、方法來執政才能更多地減少執政成本,更好地鞏固執政黨的執政地位呢?通觀世界政治文明發展的歷程以及中外國家政權更替的經驗,可以看出,民主執政,即用民主的方式、方法,堅持民主政治的制度、體制來執政,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執政黨來說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而對于中國這個具有兩千多年封建歷史、經濟文化又比較落后的國家,對于像中國共產黨這樣一個一黨執政長達半個多世紀之久的大黨老黨來說,則更是一個必須引起高度關注的重大歷史性課題。堅持民主執政,就是堅持民主政治的制度。作為制度的民主,“一直是全人類共同追求的一個理想、一個目標。特別是在今天,民主已經越來越成為人類生活的一個最基本的組成部分,越來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明進步的最基本的尺度”,它是“我們全人類共同的寶貴的政治財富和精神財富”。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它也是“和諧社會得以長期維持與維護的根本保證,是和諧社會的努力方向與理想目標”。縱觀世界歷史尤其是中國幾千年歷史,可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循環于治亂興衰之中,歷代王朝都沒有跳出這個“歷史周期率”,即便是近代中國的國民黨、二戰時期盛極一時的德意日軍國主義也都沒有逃出“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命運。究其原因,從制度的設計來看,它們之所以會有“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命運,是因為它們實行的都是專制而非民主。因為在一個專制而非民主的社會里,總是由少數人來“治國理政”,少數人的“治國理政”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權力的高度集中,造成專制、非民主等違反廣大人民意愿的諸多弊端;違反了廣大人民的意愿,“治國理政”的少數人也就不可能永恒持久地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認可和擁護;由于人民才是社會變革、發展的真正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得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認可和擁護,這一少數人“治國理政”模式的崩潰也就成為必然。

民主執政、民主政治則不然,它是“‘人民的權力’或‘多數人的統治’”。正因為如此,歷史上和現實中所有真正的民主體制基本上都是穩固和強大的,能夠應對各種危機和挑戰,因為它是以人民為執政的根基;而非民主體制通常都是脆弱的,一有什么風吹草動,就會“地動山搖”甚至是土崩瓦解。蘇東劇變,原因盡管是多方面的,但沒有民主的健康發展,不能不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經驗也表明,在‘家長制’和‘一言堂’大行其道的時候,黨和國家的事業就遭到了極為嚴重的危害;相反,當民主的精神得到發揚的時候也是黨和國家的事業最為興旺發達的時候。”

中外各國歷史和現實的經驗反復證明,堅持民主執政、民主政治的制度,各種社會矛盾在它剛剛萌生的時候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化解,國家就能保持長治久安;凡是在民主政治深深扎根的地方,所謂的政變、起義、暴動等暴力行為就會銷聲匿跡,而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社會的強勢群體和弱勢群體之間的關系也不再是水火不容而是相容共生,至少不會發生你死我活的“革命”。

以前我們一直有個誤解,總認為民主、民主政治是資本主義所專有,一談民主、民主政治,似乎就背離了社會主義,就是搞資本主義,搞所謂的“三權分立”,搞多黨制、兩黨制,等等。其實并非如此。民主同樣是社會主義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鄧小平所說,“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民主、民主政治只是治國理政諸多方式中的一種,雖然它也存在不少弊端和不足,并非盡善盡美,但是,不能否認,與其他治國理政的方式相比,它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治理的最佳方式,是迄今為止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最高成就,是確保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最有效的穩定器,這是一方面。另~方面,堅持民主政治并非一定要搞資本主義的那套“三權分立”,搞多黨制、兩黨制。“三權分立”,多黨制、兩黨制等等,也只是民主政治的一種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形式。堅持民主執政,實行民主政治的制度,一定的形式固然重要,但關鍵是要抓住民主政治的實質和核心。民主政治的實質和核心在于主權在民,在于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能夠當家作主,其表現形式就是人民有權利自覺自愿地選擇能代表自己行使權力的代表和具體的領導者、執政者、管理者,并對其實施充分有效的監督,這才是民主政治的真諦和精神實質。只有把握住了這一點,至于采取什么樣的民主形式,只要這一形式符合自己的國情,都是合適的。堅持民主政治,實行民主執政并不是什么趕潮流、趕時髦,而是因為與其他治國理政的方式相比,民主執政、民主政治確實有其無可比擬的優點和良好的效果。毫不夸張地說,能否堅持民主執政,是衡量一個政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高低以及其能否適應浩浩蕩蕩的世界政治文明之潮流的試金石,更重要的是,它是確保跳出“歷史周期率”現象的關鍵之所在。因為沒有民主政治的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國家權力就會從人民手中滑落,并蛻變為少數人用以統治人民的工具;沒有民主政治的保障,權威就必然同權力劃等號,社會主義建設也就不可避免地走上歧路。只有“充分發揚人民民主,保證全體人民真正享有通過各種有效形式管理國家、特別是管理基層地方政權和各項企事業的權力,享有各項公民權利”,才能確保社會主義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我們每一個人都期望我們的國家繁榮富強,期望我們的國家長治久安、太平和諧。如何實現這一點,黨的領導和執政就是關鍵。作為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如何做才能實現這一目的?采取科學的現代化的執政方式、堅持民主執政就是最好的答案。但如前所述,在新的世情國情黨情急劇變化面前,黨的執政方式還不是十分理想,所以,堅持民主執政以推進黨的執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抓住了“民主執政”這一“牛鼻子”,與之相關的問題、難題才能迎刃而解。因為民主執政,就是用民主的方法來治國理政,就是由廣大人民群眾這一“多數人”而不是“少數人”來管理國家和社會的各項事務,而人民群眾的力量智慧是無窮的。問題、難題由人民來解決,焉能解決不了?問題、難題解決了,改革和完善黨的執政方式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既然民主執政是使黨的執政方式改革和完善之目的達到的最有效途徑,那么,推進黨的執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就沒有理由不由此首先展開。

(二)從民主政治維護政黨“政治合法性”的效果來看,也應該把民主執政作為推進黨執政方式改革和完善的邏輯起點

民主執政之所以能夠強有力地鞏固執政黨的執政地位、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根本原因就在于民主執政最能夠有效地維護政治合法性。

所謂“政治合法性”,就是指一國的公民對于本國現存的政治秩序、政權以及執政黨執政的信任度、支持度和認同度,可以說它是政治權力能否以非強制手段維持其統治秩序、執政黨能否順利執政的問題。若一政治體系總能有效地獲得和維系其政治合法性,則將大大有助于由政黨而產生的、基于該政治體系的政府的運作尤其是政局的穩定。

作為執政黨,盡管有諸多使命,但想方設法維護其賴以執政的政治秩序和政權的政治合法性,無疑是它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使命。只有維護了政治合法性,執政黨的執政地位才能鞏固,執政成本才會大大降低,其執政安全才能得到切實的維護。對于多黨制或兩黨制國家的政黨來說是如此,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則更是如此,因為在中國,共產黨是唯一的執政黨,維護了政治合法性也就維護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政治體系,鞏固了共產黨的執政地位。

維護政治合法性的途徑有很多,但最能有效地維系它的則是民主政治制度。之所以如此,關鍵就在于這一制度能夠給予人民自覺自愿選擇的權利,它使“政治合法性”由政治秩序即民主政治的制度提供。在實踐操作上,這一制度規定,由人民來選擇具體的執政者(領導者或管理者);人民選擇的是具體的執政者(領導者或管理者)而不是政治秩序,這樣一來,基本的政治秩序穩定與否與經濟發展水平、社會風氣等問題基本上就沒有了直接的關聯,因為基本的政治秩序是固定的,經濟發展水平、社會風氣等問題僅僅與具體的執政者及其執政時所帶來的經濟績效或所創造的政績等問題有關聯,這樣就把政治秩序與具體的執政者個人及其執政時所帶來的經濟績效或所創造的政績等問題分開了。即便某一具體執政者執政時所帶來的經濟績效或創造的政績不佳,或出現了一些諸如社會不公、大量失業、貪污腐敗等等社會問題,人民也只會對這個具體的執政者發生懷疑,但不會否定基本的政治秩序及其合法性。其緣由就在于這樣的政治秩序給予了人民自覺自愿的選擇之權利——選擇能真正代表自己行使權力的代表,選擇能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執政者、領導者、管理者。不論是多黨制、兩黨制或是一黨制,其精神實質都該是如此。實行民主,堅持民主政治制度,就意味著由人民來選擇并尊重人民自覺自愿的選擇。當人民在某個時期所選擇的執政者不能給他們帶來預期的利益時,人民至多會認為,我們這次選擇錯了,但我們還可以再選擇。民主政治制度就是賦予人民選擇與再選擇之權利的一種制度。人民怎么會因為自己一時的選擇錯了執政者就輕易地否定、放棄使自己具有不斷選擇之權利的制度呢?

我國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是代表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歷史地位、現實作用以及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規律決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又由于黨堅持民主執政,因而在某個時期內由于某種原因人民至多會放棄對某個領導人的選擇而決不會放棄對共產黨執政地位、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選擇。所以,堅持民主執政,實行民主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就不會出現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的現象,更不會出現所謂的因領導人的更迭而“人亡政息”的周期率現象,相反卻能實現共產黨長期執政、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國家長治久安的目的。這從另一個側面更加說明了民主執政應該作為推進黨執政方式改革和完善的邏輯起點。

(三)從民主執政與科學執政、依法執政的相互關系來看,更應該把民主執政作為推進黨執政方式改革和完善的邏輯起點

“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作為我黨執政的主要經驗和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維護執政安全、鞏固執政地位的總體目標之一,明確回答了也是迄今為止最科學地回答了黨“如何執政,如何才能更好地執政”這樣一個重大而現實的課題。但在這三者中,民主執政則應該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予以強調和加強。這可以從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三者的相互關系來談起。

首先,民主執政是目的,科學執政和依法執政必須與民主執政相統一。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增進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民主執政最基本的精神就是“要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如果科學執政、依法執政不與民主執政相統一,不能夠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同時又與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大相徑庭。相對來說,科學執政和依法執政僅僅是實現民主執政的“手段”,民主執政才是“目的”。手段顯現于外,目的深藏于內。誠然,為了實現目的必須要實施一定的手段,從表面看,似乎是手段在先目的隨后,但任何手段的實施都必須以一定的目的為指導;脫離了目的或不去考慮目的的手段,則極有可能成為變異、走樣的手段,其結果往往達不到真正實現目的的效果。從這個角度講,欲堅持和實現科學執政和依法執政,就必須先考慮如何民主執政,如何實現民主執政的目的。

其次,民主執政是科學執政和依法執政的基礎、前提和保證。就科學執政來說,堅持科學執政,首先需要科學決策、科學制定和實施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不論是制定路線方針政策還是做出具體的決策,欲使其科學合理,都必須在充分醞釀、反復討論、多次論證的基礎上才能完成。若不實行民主,那么所謂的討論論證就不可能存在,更不可能深入進行下去。堅持民主執政,就是由人民來討論,由人民來出謀劃策,因為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智慧、力量的真正源泉,是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得以制定的根本基礎。所以,脫離了民主執政,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科學執政。

就依法執政來說,要堅持依法執政,前提是必須有完備的、具有現代法治精神的法。這樣的法從何而來呢?它是在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征求人民意見的基礎上而產生的,是廣大人民群眾意志、愿望和要求的體現。如果不堅持民主執政,沒有民主政治做保證,就不可能由人民來制定法律,就極有可能是少數人說了算,所謂“完備的、具有現代法治精神的法”就不可能制定出來;即便制定出來了所謂的“法”,也早已喪失了現代意義上的法的基本精神,因為依照這種方式所制定出來的“法”就極有可能僅僅是少數人意志的體現,是少數人的“法”或是由某個當政者的“話”而演繹出來的“法”,是所謂的“王法”、“霸王法”。過去歷代王朝也都有“法”,其實質就是如此。若“依法執政”的“法”已經發生了變異,如何再去“依法執政”?

另外,在依法執政的過程中,執政者是否真正完全依照已有的法律去執政,還有一個監督的問題,“監督,是民主政治制度的保護傘,是民主政治制度的底線和生命線。”監督的主體有很多,但最大的主體無疑就是人民群眾。不堅持民主執政,就不可能由人民當家作主,就更不可能允許“不能當家作主”的人民來進行監督。人民群眾若不能真正地當家作主而是完全受制于少數人,無論是制定法律,還是執行法律,都不可能真正體現人民群眾的意志、愿望和需求,這樣就完全可能使所謂的“依法執政”成為歷代王朝及法西斯的暴政和亂政。

由此看來,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這三者中,民主執政應該具有優先推進的價值。當然,強調民主執政優先推進,并不是說要忽視或否定科學執政、依法執政的價值和意義。這三者是互為前提、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的。推進黨的執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忽視或否定任何一個方面都是不妥當的,都會使黨的執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走入歧途以至夭折。但相比較而言,總有一個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從這個角度來講,民主執政才具有優先推進的價值,應該作為推進黨的執政方式改革和完善的切入點。

總之,不論是從民主政治在人類社會政治文明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還是從民主政治維護政黨“政治合法性”的效果,以及從民主執政與科學執政、依法執政的相互關系,都可以看出,民主執政在推進黨的執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中具有優先的地位,應該視其為推進黨的執政方式改革和完善的邏輯起點。摘要: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改革和完善的邏輯起點是民主執政,因為民主政治已成為確保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有效穩定器,它是維護“政治合法性”的最有效途徑;民主執政既是科學執政、依法執政的目的,又是科學執政、依法執政的基礎、前提和保證。

關鍵詞:民主執政;民主政治;政黨: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