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網絡思想道德素質論文

時間:2022-06-08 11:16:00

導語:改進網絡思想道德素質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進網絡思想道德素質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網絡及其特點;互聯網對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影響;改進大學生網絡思想道德教育的對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網絡是大量信息資源、各種專用信息系統及其公用通信網絡和信息平臺的總稱、互聯網對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積極影響、互聯網促進了大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升、互聯網促進了大學生交往方式的變革、互聯網促進了大學生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變革、互聯網促進了大學生創新潛能的充分發揮、互聯網對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消極影響、互聯網內的特性與道德責任感的弱化、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網絡優勢、發揮學校網絡道德教育主陣地作用、加強政府的監管力度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互聯網越來越成為高校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對他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心理發展、價值觀念和政治傾向等方面將產生深刻的影響,并對我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和方法提出嚴峻的挑戰。通過探討互聯網對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影響,為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提供一定的借鑒,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1網絡及其特點

一般來說,網絡是大量信息資源、各種專用信息系統及其公用通信網絡和信息平臺的總稱。它包括公用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計算機阿。本文所提到的網絡側重于目前最為流行的互聯網。互聯網(Internet),是指集通訊、計算機、數據庫以及日用電子產品于一體的電子信息交換系統。它能使每個人隨時隨地將文本、聲音、圖像、電子信息傳遞給設有終端設備的任何地方、任何個人。它以“資源共享,信息自由”為主要特征。網絡具有交互性、即時性、全球性、開放性、虛擬性、匿名性等特點。網絡的虛擬環境使其既似現實環境,又非現實環境,其對人的思想、行為、思維方式帶來巨大改變,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2互聯網對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影響

2.1互聯網對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積極影響

(1)互聯網促進了大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升。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主體意識不斷強化和個性不斷完善的重要時期,而網絡則為大學生個性的自由化、多樣化與全面化發展創造了新的條件,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大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興趣和安排,隨時上網瀏覽、學習和娛樂,這將大大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而增強大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大學生將更多地依賴于網絡,將其遭遇的挫折或麻煩通過選擇網上聊天、論壇、發表文章等形式來達到解決或解脫的目的。這表明在網絡條件下,傳統的“教師一學生”的信息機制日趨弱化,“網絡一學生”這一新的信息機制正在逐漸形成。這種新的信息交流機制,使大學生可以在網上真實表達自我,發揮個性,自由展現在現實生活中沒有顯露的真實人格,促使其個性更好地發展,有助于實現大學生自我教育的功能。

(2)互聯網促進了大學生交往方式的變革。

網絡的使用,改變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模式,它拓寬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手段和空間。通過網絡,他們可以向四面八方的相識或不相識的朋友傾訴自己的苦惱,宣泄自己郁悶的情感等。在溝通情感方面,互聯網確有其獨特之處。開放性可以使大學生在幾千里之外的人群中選擇交流對象。找到知音;間接性可以不用直接面對而使彼此之間有一種神秘感,由此產生美好想象和交往熱情;虛擬性,使其不必擔心因為泄露了自己的隱私而危及自身利益。網上交流使大學生容易獲得在現實生活中所得不到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并且提供了更方便更大范圍的群體環境和社會交往機會,社會接觸范圍也大大拓寬,有助于大學生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信息傳輸廣泛參與社會交往,充分擴展了大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從而真正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

(3)互聯網促進了大學生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變革。

就大學生而言,由于他們與網絡接觸更多,因而這方面的表現更突出。具體說來,網絡有利于大學生形成以下觀念:①效率觀念。因特網的顯著特點是運行的快捷性、同步性和使用簡便性,它使大學生獲取信息變得十分快捷。以計算機、通訊和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網絡將世界各國和地區聯為一體,形成一種嶄新的信息與通信網絡系統,以更快的速度傳送和處理數量日益增加的數據、信息和知識。大學生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受其特點的影響,必然會形成較強的效率觀念。②平等意識。網絡的非中心的特性促進大學生平等意識的形成。網絡為人們提供了平等文化參與的機會,不管人們處在什么樣的國度,擁有怎樣的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都可以平等的身份隨時隨地參與其中,平等交流。人與人之間趨向了平等,這種環境有利于大學生平等意識和權利意識的增強。③開放的觀念。網絡的開放性特性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有多樣的思想、多元的文化、觀念、和生活方式等大量信息。大學生接觸外界的機會增加了,不僅擴寬了大學生的視野,更打破了他們自我封閉、局限的觀念,在大學生的生活中形成了一種開放的環境,這種環境有利于他們開放觀念和多維思維方式的形成。④參與意識。隨著大學生視野的開闊,平等意識、開放意識的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也將得到較大發展。絕大多數大學生喜歡參與網上論壇等互動性較強的活動,比如通過BBS發表言論,已成為當代大學生表達自己觀點、參與校園建設的重要途徑。大學生通過網絡關注著世界、祖國和民族的前途。由于網絡的存在,大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途徑更多了。

(4)互聯網促進了大學生創新潛能的充分發揮。

學生可以從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中汲取知識,完善知識結構,可以通過與眾多網友的信息交流,在平等的氣氛中相互學習、相互探討,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有利于學生積極探索、大膽嘗試、不斷開拓;可以使其真切地感受到高頻率的技術更新和高節奏的技術創新,從而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欲望,促進其創新意識的覺醒。

2.2互聯網對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消極影響

(1)交往的自由與虛擬世界的失落。

許多學生在互聯網世界所營造的虛擬空間里,可以找到現實生活中無法找到的角色,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在網絡上卻可以得到虛擬的滿足,于是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沉迷網絡游戲和網上聊天。長此下去,會產生情緒倦怠,網癮成性,性格扭曲。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也影響了自身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這種網絡交流的隨意性、隱匿性使大學生缺乏直接的面對面的人際互動,并且人格與交往情境雙重分裂的環境和氛圍,容易使大學生放任自己不再關心現實世界,而患上“網絡疏離癥”。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其承擔起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2)互聯網信息的“廣容性”、“共享性”與“信息污染”。

互聯網信息的“廣容性”(是指互聯網信息的容量不受限制)、“共享性”,為大學生的求知帶來極大的方便。但是,其信息的龐雜上,易對大學生造成“信息污染”。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和光怪陸離的生活方式通過四通八達的網絡展現在大學生眼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成熟,是非辨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選擇能力還不足以抵御不良信息的負面影響,他們在各種信息的直接輻射下,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不良信息的“污染”對象。

2.3互聯網內的特性與道德責任感的弱化

網絡的隱匿性易造成大學生道德責任感的弱化,法制觀念淡漠。互聯網的這種隱蔽性,使得在網絡這個電子真空中存在著道德和法律的真空。調查中發現,被調查的大學生中有11.5%的人曾經獲取他人的郵件,6.4%的人曾經不健康的信息,8.4%的人曾經查閱黃色圖片和文字,28.6%的人曾經獲取機密和他人的私人信件。大學生在網絡上的這些不道德行為既是他們道德責任感弱化的表現,久而久之,又會導致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道德水平的下降和社會責任感的弱化。

3改進大學生網絡思想道德教育的對策

3.1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網絡優勢

在網絡時代,當大學生置身于信息海洋,面對洶涌澎湃涌來的信息時,很容易被不良信息所淹沒而無所適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該將教育的著眼點放在教會學生如何選擇,并相應承擔選擇的責任,注重培養大學生對信息的認識和判斷能力。要培養學生的自制能力,即教會學生克制自己,抵制各種誘惑的能力;引導、幫助他們學會如何使用信息、判斷各種信息的意義和價值,增強自身的抗干擾力和免疫力。具體說來,要教育大學生遵守網上行為規范,恰當地控制自己的網絡行為,引導大學生自覺抵制網絡垃圾的侵蝕,要做到不拋垃圾信息、不搞侵權、不看黃毒、不作黑客,做遵紀守法的文明網員,并能自覺維護網絡秩序。另外,在網絡道德教育中還要加強關于技術道德與科技倫理的教育,必須向大學生闡明科學技術的兩面性,使其懂得技術的濫用可能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

3.2發揮學校網絡道德教育主陣地作用

學校應高度重視網絡思想道德教育,把這種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一個新領域和重要內容;重視對網絡知識和技術的研究探索,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

以校園網為載體,加強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高校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優化校園文化環境,從而反作用于網絡環境,形成積極、健康的文化氛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下功夫營造多層次的校園文化,以高品位和高技術性為目標,廣泛組織以思想、文化、娛樂、學術科技為基本內容的校園文化,用豐富的大學生網絡文化內容,凈化大學生的心靈,鼓舞他們的精神,提高他們的民族優秀文化品位,增強其抵御能力,潛移默化地達到網絡道德教育的效果。

3.3加強政府的監管力度

首先,加大立法執法的力度。政府部門應制定網絡規范,糾正網上違章,懲治網上犯罪,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其次,政府要對網絡信息做好入境防范,運用和引進網絡技術,建立“信息海關”,強化對上網信息的監控,過濾虛假、有害、錯誤、反動的信息。第三,以網吧和網絡游戲為代表的網絡產業應積極與政府部門相配合,承擔起凈化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社會責任。

只要我們把握時代的脈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的手段,把大學生網絡思想道德教育同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潮流更好的結合起來,就能夠化被動為主動、化不利為有利,不斷地開創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