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報考熱雙重效應論文
時間:2022-06-19 10:53:00
導語:公務員報考熱雙重效應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隨著公務員制度在我國的確立及實行,公務員這一職業被社會各界廣泛認可,公務員報考也日漸增溫。另外,公務員報考熱現象具有雙重效應,我們要以慎重的態度來對待這一現象。
[論文關鍵詞]公務員報考熱勞動就業市場機制社會保障體系
一、引言
我國自1993年開始實施公務員制度,1994年施行公務員公開招考以來,公務員制度日趨合理與完善,公務員錄用制度也日益公開、公平、公正,相應的出現了“公務員報考熱”現象.據資料顯示,去年11月2日結束的2008年國家公務員報名,再次掀起熱潮,最熱門崗位供需比達l:3592l0公務員考試的競爭激烈程度仍遠遠超過一年一度的高考和研究生考試,又成為一座爭擠的獨木橋。面對公務員報考熱現象,我們應該理性思考。
二、公務員報考熱的雙重效應
(一)正面效應
公務員報考如此火爆,無疑有利于政府吸賢納士,充分的挑選所需人才。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已越來越被社會大眾所認可,越來越多的社會成員尤其是大學生通過考試錄用進入政府機關工作,客觀上會給國家機關帶來新鮮血液和新鮮空氣,給公務員隊伍帶來更多的生機和活力。這必將有利于政府行政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會促進社會的加速發展。
(二)負面效應
“公務員報考熱”現象已成為一種民情,無論是對于政府和公務員自身的發展,還是社會的長期發展都有不可忽視的負面作用。
首先,公務員報考規模增長過快會帶來政府管理費用的膨脹、交易費用的上升。參加考試的人增多,政府為此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也必然隨之增多,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政府財政支出規模的擴大。
其次,良好人才配置模式受到挑戰。人才按其能力大小可分為超級人才、中等人才、普通人才,每類人才有其各自的工作領域.中等人才大多成為公務員,但是當一個社會極其推崇公務員時,超級人才就會選擇成為公務員,這必將造成社會資源和人才資源的浪費。優秀人才大多在社會之中,而不是過度集中于政府機構,這是所有現達國家的普通現象。公務員報考熱這一現象打破這種人才配置格局,自然也就打破了經濟持續增長、社會長治久安的基礎。
三、公務員報考熱現象形成原因的主客觀分析
公務員報考熱現象出現的直接原因在于我國放寬對報考公務員的條件限制。除特殊職位外,招考職位的資格條件中無性別、身高、體重、外型、外貌、婚姻狀況、畢業院校等方面的限制。而且,我國于2006年首次對中央國家機關的招考職位不再設戶籍的限制,為全國范圍內符合條件的人員提供了平等的報考機會。除此原因之外,我們也應該看到這~現象背后的深層次原因。
(一)客觀方面
1.實際上存在著較為嚴峻的就業壓力
市場經濟的發展,使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步伐不斷加快,導致結構性失業不斷增加,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下崗職工再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交織在一起,使我國的就業形勢越發嚴峻。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全國城鎮需要安排就業總量約2500萬人,而2007年城鎮可新增就業人員約1100萬人,就業缺口高達1400萬人。整個“十一五”期間,全國新增勞動力供給將達5000萬人,其中普通高校畢業生將多達2500萬人。經濟學家胡鞍鋼認為,21世紀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高失業所帶來的挑戰。公務員報考熱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現象,并將隨著進一步發展而呈現出新的特點。
2.公務員職業具有很強的誘惑性
公務員職業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保障性,同時為青年人提供了一個實現理想抱負的平臺。據統計,l996——2003年的8年里,我國辭退的公務員人數足2萬人。按照全國近500萬公務員計算,公務員年辭退率約0.05%。粗略估算,公務員的流動率在1.25%左右,這是一個遠低于其他行業的數字。所以公務員職業對于渴望穩定的社會成員來說是一個首選的鐵飯碗。
公務員職業擁有完整的社會保障“安全網”,相比其他行業的社會成員來說,公務員幾乎沒有危機感。同時,公務員作為政府工作的參與者,直接為囝家服務、為社會服務,公務員職業崇高神圣,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是年輕人實現理想和抱負的有利平臺。
(二)主觀方面
1.擇業觀念的轉變
近兩年來,企業人才出現了飽和,并同時出現一些專業人才過剩,企業人才競爭達到了白熱化,工作開始出現不穩定的因素,同時,勞保福利也成為人才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所以,公務員職業具有的穩定性強、福利高、發展前景廣闊等優勢促使這些社會成員向政府部門靠攏。但是,擇業觀念的轉變反映出當前擇業者創業精神和創業憧憬在不斷減退,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2.“學而優則仕”的官本位文化傳統的存在
官本位文化的存在極易造成人們對權力的崇拜,即對官的崇拜,扭曲整個社會心理。在大多數人眼中,當公務員與做官幾乎是等同的。因為作為公務員就有潛在晉升的機會,也即意味權力的擴大。正是對權力的這種崇拜,才使得大量的有才華的知識分子也熱衷于考公務員,而不是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從事適合自己的行業。
3.從眾心理的驅使
從眾心理是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于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在這股“公務員熱”中,有些社會成員看到周圍的同事或同學爭相報名,也紛紛放棄原來的自主創業的理想或考研計劃。根據中國廣西人才市場所做的一份調查,廣西大多數高校畢業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較為模糊,66.7%的受訪者坦然承認自己的職業規劃較為模糊,甚至有5.6%的受訪者坦承根本沒有職業規劃,只是走一步、算一步。因此,絕大部分同學受從眾心理的驅使沒有慎重考慮甚至不考慮自己的愛好、能力以及考取公務員的難度系數,便開始蜂擁報名公務員考試,從而形成了現在的“公務員熱”。
四、理性對待公務員報考熱現象
(一)建立健全的勞動就業市場體制
目前我國缺乏專業的就業市場,尚未建立統一有序的勞動就業機制,另外就業信息網絡也不完善。這些缺陷導致一大部分勞動力不能得到很好安置,走后門拉關系等現象屢見不鮮,破壞了公平的就業競爭。鑒于此,我國應建立完善的勞動就業體制,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形成高度的職業分化、公平的職業競爭、自由的職業選擇的市場環境,促進人才分流機制的完善。因為在一個職業高度分化、每位就職者都能通過公平競爭自由選擇職業的社會,不可能出現大多數人都熱衷于考公務員的現象。
(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雖然我國已制定了相關的法律,但是部分私營企業的職工仍無保險。總體來說,我國集體企業、私營企業等非國有企業養老保險的覆蓋面遠遠低于國有企業。因此,和完善的公務員社會保障體系相比,在企業等單位工作的員工會缺少安全感。所以,必須盡快編織好這張社會保障體系“安全網”,擴大它的覆蓋面,這樣公務員所擁有的部門“安全網”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了。
(三)擺正就業心態,根據自己的性格愛好擇業
公務員并不像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樣輕松,作為一個依靠納稅人供養的崗位,納稅人的滿意度是衡量公務員的付出與回報是否對等的關鍵。民憂公務員則憂,民喜公務員則喜。據調查顯示,大部分報考公務員的社會成員都是沖著高收入、高福利、高待遇、高地位去的,這必將成為政治腐敗的一個縮影。所以,民眾在報考公務員前要清楚的了解公務員所應具有的素質和應履行的職責,不能盲目做決定。
另外,要根據自己的性格愛好擇業。從心理學角度講,情緒穩定性比較高的群體相比之下更適合報考公務員。因為公務員的工作具有程序化強、挑戰性小的特點。所以,對于勇于探索富有冒險精神的群體來說不宜做公務員。
(四)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公務員管理與監督機制
作為稀缺資源的權力本身決定了其必然會產生一定的經濟利益。如果沒有制度性的監督與約束,權力必然產生尋租、機會主義等腐敗行為。許多社會成員一方面對腐敗表示極其的痛恨,另一方面卻渴望獲取同樣的地位和利益。因此,構建一個健全的廉政體系必將使官員階層受到嚴格的限制,那些渴望通過從政謀取利益的社會成員必然會轉向另一個訴求——市場。
十七大要求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說,要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規范行政權力。相關領導表示只有不斷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監督和制約機制,加快由權力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社會成員的擇業范圍必將進一步拓寬,報考公務員的熱潮才會降溫,整個社會才能做到人盡其才,各盡其能,實現合理的人才配置。
(五)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青年人創新冒險精神
梁啟超在《少年之中國》一文日:“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可見,青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是振興中華的主力軍。所以,重視和加強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工作。作為相關工作人員應摸清考生心里存在的問題,針對其個性加以循序漸進式的誘導,使其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去除從眾心理從而避免隨波逐流。同時,可以利用媒體等先進手段培養青年人樹立起自強不息、奮發圖強、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使他們能夠充滿信心,積極應對來自社會和生活的各種困難和考驗。
- 上一篇:吉登斯反思現代性理論論文
- 下一篇:行為假冒仿冒認定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