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管理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時間:2022-08-08 03:22:41

導語:中國式管理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式管理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1、對《中國式管理》的總體評價

1.1《中國式管理》簡介。《中國式管理》一書由臺灣著名教授曾仕強所著,2003年9月第1版,2006年1月第2版,均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曾仕強教授20世紀80年代開始推廣中國式管理?!爸袊焦芾怼笔侵敢灾袊芾碚軐W來妥善運用西方現代管理科學,并充分考慮中國人的文化傳統以及心理行為特性,以達成更為良好的管理效果?!爸袊焦芾怼逼鋵嵕褪乔槔矸ㄏ嗷ト诤系墓芾恚浜诵挠^點是修己安人。

1.2《中國式管理》批判。在中國經濟尚未高度發達的今天,要提出“中國式管理”需要一番勇氣,顯然當前的中國管理科學尚不成熟。但試想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要有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科學,所以這一命題一經提出就引起了大家關注和熱議。曾教授說:“中國式管理原來只不過是中國式管理哲學,并沒有發展出一套不同于西方現代化管理的管理科學。這本《中國式管理》,當然不能夠憑空捏造出中國式的管理科學,卻不得不用心探討中國管理哲學?!币舱驗楫斍啊爸袊焦芾怼钡牟怀墒?,招來了大家的批判甚至謾罵,其主要原因是“中國式管理”理論與中國企業管理實踐的脫離。眾多的企業家和管理學者對“中國式管理”的爭議與批判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1)缺乏實踐基礎,缺乏有說服力的案例,不能支撐“中國式管理”理論;(2)中國式管理的本質根植于傳統文化,話語意義空洞、模糊,邏輯結構不嚴謹,哲學觀點實用性很小、操作性不強,難以適應現代社會,不解決實際問題;(3)對西方文化和管理哲學的態度有失偏頗。中國式管理夸大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忽視了孕育西方管理科學的西方管理哲學。

1.3《中國式管理》積極意義。正如黑格爾的一句名言“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現實的”?!爸袊焦芾怼庇衅浜侠硇裕艜鸫蠹覡幾h?!爸袊焦芾怼北举|是中國管理哲學,其貢獻主要在管理思想、管理觀念方面。曾仕強說:“以中國管理哲學,來妥善運用現代管理科學,就是我們心目中真正的中國式管理,目的只有一個,在于用得有效?!比纾海?)管理是修己安人的歷程,修己安人是“中國式管理”的核心價值觀。修己安人指管理者只有提高自己的修養,才能使被管理者安寧。修己是修造自己,要自覺、自律、自主;(2)把二看成三,運用好二合一的灰色地帶,有所為有所不為,適當運用中庸之道,寓人治于法治,法、理、情兼顧并重;(3)“中國式管理”的三大主軸是以人為主,因道結合,依“理”而變,以人為主即謀事在人、事在人為,因道結合即志同道合、團隊合作,依“理”而變即依據事理的發展、變化而合理解決;(4)“中國式管理”也強調計劃、執行、考核、溝通、領導、激勵等管理哲學。

2、“中國式管理”哲學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比照“中國式管理”的本質是強調人治,人治的核心關鍵詞主要是修己、中庸、無為、合理等,它對“人”(即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育人的主體是教師,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要依靠教師的教育、引導,教師要做大學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要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是肩負使命、責任重大。這與“中國式管理”的人治有許多相似之處。

2.1“中國式管理”哲學的核心是修己安人。修己安人出自《論語》:“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弧喝缢苟押??’曰:‘修己以安人?!弧喝缢苟押??’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意為不足)諸!’”其原意是提高自身修養,使人民安樂。這里“修己”與高?!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以及杯水與桶水關系的教師隊伍建設要求是相似的,即只有提高教師修養,才能使大學生學有所成;“安人”和以育人和人才培養為本高校教育理念也是一致的。

2.2“中國式管理”的“三分法”、中庸合理思想與高校柔性化管理思想是相契合的。企業管理和高校教育指向的都是人,高校對大學生的教育不能以好、差來區分,教育學生既要肯定他們的優點又要指出缺點,要不慍不火、講究耐心,要講究和諧,還要講點中庸之道。

2.3“中國式管理”重視樹狀的組織精神,樹根、樹干、枝葉分工明確、相互合作,相互關系呈現縱橫交錯的現象,三者只有統籌協調、各盡其責,才能開花結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黨委是樹根,思政干部是樹干,輔導員、班主任等思政工作一線人員則是枝葉,樹根提供方向和智慧,樹干重在執行與管理,枝葉重在落實與踐行,他們的統一協調、相互合作則決定了人才培養的思想素質。

2.4中國式管理推求情理法的互融與高校“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思想教育要求及制度管理相通。情居開端,法居末端,理則居中,情與法都為講理服務。思想政治教育也應將教師情感關愛放在第一位,然后再教給大學生科學道理、人生哲理、職業要求等,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制度管理與紀律處分只是講理的輔助手段。

3、“中國式管理”哲學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借鑒高校尤其是民辦高校的思政隊伍建設融入了較多的西方管理理論,如系統思考、團隊合作、文化管理、權變管理、執行力管理等,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學生畢竟根植于中國文化背景,學習和借鑒“中國式管理”哲學,能帶給我們思考、啟迪我們智慧,可以進一步觀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合理性和創新性。

3.1思政工作者修己才能安人,因為安人,所以必先修己?!靶蕖币鉃樾逕?、修造,一個出色的思政工作者必須要有“修”的概念,要有高尚的內心,要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式,要長期堅持做,要有堅強的毅力,要不斷積累經驗,要有科學的態度,做事要思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嚴密的邏輯過程。思政工作者在思想教育的理論基礎、工作實踐、科學研究等各方面要不斷進步、突破,同時也要加強師德師風的修煉。思政工作者在如何安人即如何教育學生方面,要注重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要注重心靈火花的碰撞,要以高尚的修為和人格魅力影響學生,要有全過程育人的系統思考。

3.2用三分法來比照思政工作的柔性化管理。開展思想教育工作要外圓內方、柔中帶剛、適度地講點中庸之道、有所為有所不為,把“人治”放在第一位。學生需要在不斷的糾錯與經驗的積累中成長,剛性的批評和制度懲罰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创龑W生不能只以二分法的好壞來區分,對好學生要剖析不足,對犯規學生要挖掘亮點,要允許學生不是故意的犯錯。教育學生不僅要告訴他們什么是正確的,也要教會他們如何做的正確的方法,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苯逃龑W生還要注重師生關系、學生人際關系的和諧,關系和諧了,心態平穩了,事情就能做好。

3.3用樹狀組織精神來反觀思政隊伍的團隊合作效應。樹狀組織精神首先體現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樹狀組織結構,人員之間角色分工與責權利明確,又相互合作。主體是縱向,從樹根到枝葉是雙線并進:還有橫向關系,即全員育人,包括全體教師、行政后勤等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縱向與橫向聯系密切。其次,它體現的是逐級負責制,一方面講究組織原則:下級服從上級、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另一方面強調分管項目責任制,即誰分管誰負責。樹狀組織結構與精神確保了思想政治教育嚴謹的工作機制、團隊合作的工作效能。

3.4用情理法互融來反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基礎和工作方法。高校育人的情理法教育與“中國式管理”的情理法手段極其相似,邏輯關系幾乎等同,情是基礎,理是關鍵,法是保障。思政工作者要將“情”作為工作的心理基礎,心中有情,才會愛學生;愛學生,才能春風化雨,把思想政治教育潛移默化地做到深入、細致。具體主來,高校育人之“情”就是對學生全過程、全方位的關愛,對學生善于喚醒、激勵、鼓舞,善于發掘學生的優點與亮點,要將學生的小成功積累、“儲蓄”為大成功。高校育人之“理”是運用科學道理、人生哲理、職業案例、典型事例,針對具體事情和問題,對學生進行職業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教育,思政工作者對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涯負責,甚至可能對其一生產生影響。高校育人之“法”是指比較完善的校園管理制度,包括學籍學習考試制度、綜合考評激勵制度、行為約束紀律制度、公寓生活管理制度等,“法”之目的規范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確保集體教育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鼓勵先進鞭策后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總體上要由情入理、依理育人、以法護理,思政工作者要妥善運用好情理法互融關系,教育效果才會事半功倍。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國的管理哲學內涵是相當豐富的,“中國式管理”哲學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啟迪和思考,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管理哲學和科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從中國管理哲學和科學里汲取營養和精華,思政工作者要敢于跳出教育看教育,要善于創新,為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素質、職業素質提供有力支撐和切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