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思想價值探索
時間:2022-02-28 09:24:04
導語:傳統文化思想價值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方位、當代價值和未來力量等方面闡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形成了新時代傳統文化思想。他認為,新時代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堅持三個原則,做到三個統一。傳統文化思想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文化強國建設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傳統文化;價值
中華民族創造了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中華文明成為世界文明史上一顆燦爛的明星。習從民族存續、國家發展和人類進步的多維視角,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方位、當代價值和未來力量,形成了新時代傳統文化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傳統文化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全民族的精神家園。習從中華民族存續的角度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定位。他認為:“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1]201在世界民族發展史上,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奮斗歷程創造了輝煌的思想文化,形成了歷史悠久、獨樹一幟的中華文明。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存續,固然有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還是在長期的民族融合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優秀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維系民族發展、認同和團結的文化基因,以及形成了共同的民族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歷史的激蕩中沉淀下來,為中華民族提供了“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2]181。一個偉大的民族必須要有偉大的傳統文化作為支撐。因此,習提出一個民族要想發展壯大,就必須繼承而不是拋棄傳統文化,必須弘揚而不是貶低傳統文化。要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守護全民族的精神家園。(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國家發展的精氣神。習指出:“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要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精氣神。”[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我們治國理政提供了豐富的歷史經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了親民愛民、為政以德、施行仁政、勤政廉政、修齊治平、以法治國等思想,對今天黨的建設和國家發展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因此,習在各種場合談到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要求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學習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自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群眾觀和價值觀,克服“四種危險”、經受“四大考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習提出要堅定“四個自信”,最根本的是要堅定文化自信,而中華民族五千年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源泉。只有始終不渝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才能形成強大的文化自覺,最終堅定文化自信。(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進步的精神動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中國的寶貴財富,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了豐富的智慧,為推動人類進步、促進世界發展提供重要的精神動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和諧世界提供重要的文化保障。習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人類發展之道,創造性地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了人類關懷和世界眼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妥善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環境問題、民族矛盾、宗教問題、發展問題以及國家關系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比如,在國家關系方面,中華傳統文化倡導“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協和萬邦”,這要求國際社會要文明交往,樹立“整體觀”和“和諧觀”。在世界文明多樣性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并存與融合,承認各文明發展的差異性,反對民族欺凌與文化侵略,倡導各文明形成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共識。在全球治理體系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出要“先義后利、舍利取義”“以和為貴”“厚德載物”,為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價值引領,為化解全球性的矛盾和危機提供方法。
二、傳統文化思想的基本原則
習提出,必須認真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利用好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并系統地提出了新時代傳統文化發展的基本原則。(一)堅持有鑒別的對待和有揚棄的繼承相統一。習認為,我們應該以科學的態度來審視傳統文化,以理性的觀點來繼承傳統文化。由于受到歷史的局限性,傳統文化形成和發展的經濟基礎、時代條件以及人們的認識水平相對比較低,必然導致傳統文化本身仍然會存在一些陳舊的和過時的東西。因此,習要求我們對待傳統文化不能照搬照用,必須進行正確的取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堅持有鑒別的對待和有揚棄的繼承相統一。對傳統文化鑒別和揚棄的主要依據,就是看其是否適應當今實踐和時展的要求,是否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一方面,對于順應時展要求、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的傳統思想文化,要積極挖掘其思想精華,傳承其合理成分和積極因素;另一方面,對于違背時展規律,違背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的傳統思想文化,要及時摒棄其腐朽的實質,或對其內容和形式進行現代化改造,以符合時展的要求。(二)堅持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的發展相統一。文化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實踐的變化而不斷發展,這是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基本規律性。中華傳統文化歷經數千年仍然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主要原因就是其遵循了與時俱進的基本規律。習在多種場合論述了文化發展和文化創新的重要性,他說:“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4]。在習看來,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就是對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形式進行改造,使其具有適應時展要求的新內涵和新形式。要用新時代的話語體系來解讀傳統文化,推動傳統文化的時代化,把繼承傳統文化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使傳統文化符合現代語境和現代表達方式。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強調對傳統文化內涵的補充、拓展和完善,使傳統文化符合新時展要求,并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文化感召力和文化影響力。要把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結合,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堅定傳統文化發展的基本方向性。只有堅持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才能使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三)堅持立足本國實際和面向世界大局相統一。中國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延續數千年而不斷裂,一個重要原因是它自產生之日起就不是一個封閉的文化形態,而是包含了家國情懷和人類關懷的雙重特征。指出:“我們要立足中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5]因此,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堅持立足本國實際和面向世界大局相統一,達到民族特色與世界眼光的有機結合。一方面,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必須立足本國實際,體現中國特色。要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產生的歷史背景,總結歸納其豐富多樣的文化表現形式,科學提煉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核,確保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不變樣、不走型。要緊密結合當前中國社會發展實際,挖掘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尊重文化自身發展規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延續中華文化添磚加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體現中國元素、中國風格、中國特色,展現中國智慧、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另一方面,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必須具備世界眼光,體現人類關懷。中國傳統文化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致力于實現“天下大同”。要凸顯中國傳統文化兼容并蓄的特點,積極借鑒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成果,吸收他國先進文化。新時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必須要有做世界文化發展領頭雁的目標和決心,提高國際認同度,促進世界文化融合。
三、傳統文化思想的重要價值
傳統文化思想發展了中國共產黨關于文化發展的思想,對豐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文化強國建設和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重要的價值。(一)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的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論,黨的把它統稱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傳統文化思想繼承了中國共產黨關于弘揚傳統文化的思想,是對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思想的豐富和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文化思想的理論貢獻就是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視角來審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維度來定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突出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增強文化自信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作用。習認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6]21在看來,要從五千年優秀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聚中國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二)制定了文化強國建設的行動指南。深刻論述了傳統文化與文化強國建設的關系,認為“要增強文化自信,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7]55。習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文化強國建設的基礎性工程,主張通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增強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因此,傳統文化思想對新時代如何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提供了思想指導,對如何正確處理繼承傳統文化與弘揚時代精神的關系、繼承傳統文化與發展傳統文化的關系、傳統文化的中國立場與世界眼光的關系做出了基本論斷,這就制定了文化強國建設的行動指南。在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的過程中,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整合各種思想觀念,形成文化發展的合力,共同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提供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動力。傳統文化思想發展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界價值,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挖掘支撐人類社會共同生存、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精神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立國興邦的精氣神,是中華文明帶給世界文明的獨特貢獻,它與西方文明中倡導的工具理性和異化力量截然不同,主張在“和而不同”“兼愛非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國際規則下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文明是一個海納百川、百家爭鳴的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人類的共生共建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資源,傳統文化思想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思想動力。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全新的國際關系準則,建立全新的國際關系秩序,允許世界各國文明平等發聲,不斷凝聚人類發展的共識,謀求人類的共同命運和人類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商國是紀實[N].人民日報,2014-03-13(01).
[4].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4(01).
[5]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2018-05-04)[2018-09-10].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6]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7]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作者:秦晉芳 單位: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 上一篇: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跨國企業跨文化企業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