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課知性美教育研究

時間:2022-05-06 09:10:20

導語:思想政治課知性美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政治課知性美教育研究

摘要:隨著社會的日新月異的發展。新的時代為廣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根據目前的研究狀況來看,將知性美融入到思想政治課中具有特殊的意義,通過知性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不斷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提高學生的理性和感性審美,使學生的審美達到一個知性美的新的高度。讓學生在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養的同時,也能夠提高情商,以下是關于思想政治課中知性美教育的探討。

關鍵詞:思想政治;知性美;教育

一、知性美的科學詮釋

在了解思想政治中知性美教育之前,一定要懂得什么叫做知性美,所謂“知性美”(最早由柏拉圖提出)是一種聰明的美,智慧的美。感性、知性與理性,這中間是有很大區別的。感性偏向熱情,理性偏向冷靜,而知性應該是介于兩者中間,偏向智慧。對于女生要求“優雅”、“知性”、“健康”,對于男生,知性是指內在的文化涵養自然發出的外在氣質。知性男人指的是高智商、高情商的魅力男人。知性男人=智者思想+王者胸懷+成竹在胸+張弛有度。要從邏輯上給知性美進行一個明確的界定。提起知性,很多學生對于知性有很深的了解,但是提到知性美的時候會存在一定的誤區。知性與知性美之間其實是有很大的關系的,知性是知性美的內在的靈魂要素,同時知性美似知性的外在表現形式。一般來說,知性往往表示理智和悟性,它是在感性和理性之間的一種能力。感性的人一般比較熱情,理性的人表現得相對冷靜,但是知性主要是存在于感性和理性之間,智慧性比較高。一個人的文化涵養對于這個人的外在表現是十分的重要的。如果一個人受豐厚的文化底蘊而影響的話,在他的氣質里就會透露著一種知性美。知性美會不斷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以及性格愛好等。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舉止都會受知性美影響,透露出一種文化的氣息,散發著魅力。我國有一句古語叫做腹有詩書氣自華,它與知性美是息息相關的,知性美是智慧美流露的表現,對于學生的教育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課中的知性美”教育探討

蔡元培說: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份責任。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特別是給工科院校的學生授課過程中結合部分工科學生與文科學生欠缺了感性和理性審美,開始探討“思想政治課中的知性美”教育。在充滿知性美的思想政治課堂匯總,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到知識,還能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與價值。通過實際教學實踐探討出“思想政治課中的知性美”教育的幾種途徑。

(一)不斷發現學生的興趣

引導部分理工科學生(缺乏感性審美,偏于理性審美)讓他們發現學習和生活中的詩意和審美情趣。教師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學會做一個合格的聆聽者,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發現有價值的問題,從而給學生做出一定的引導。老師同時也應該是一個觀察者引導者,不同的學生喜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來展現自己喜歡的東西,老師應該在給學生上課。時候認真觀察了解學生的思路,在有必要的情況下給學生不斷的引導,讓學生的想法付諸實踐,進行積極的創新。教師引導工科學生發現生活中詩情畫意的美麗的事情。老師也應該做一個欣賞者,當學生在課上展現自己的勞動成果的時候,老師應該積極的表揚學生,確定他的勞動價值,這樣能夠不斷地激發學生在創新方面的興趣,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在下一階段學習生活中不斷提高信心,充滿斗志,老師應該從自己本身的方面不斷的展現知性美,通過耳濡目染的教授給學生,讓學生學習老師為人處世的方式。

(二)引導學生尋找屬于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引導部分文科學生(偏于感性的同學)提升知性的審美。學生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困難和障礙,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是垂頭喪氣,還是迎難而上積極的解決問題,這和老師有很大的關聯。老師如果對學生積極地進行鼓勵,保持一種鼓勵的態度,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的有利的。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老師應該積極地幫助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地引導學生尋找到屬于自己的思路。可以說,學生在遇到困境時,教師的引導態度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交流方式在學生身上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回應,積極的引導不僅能讓學生主動去解決問題,還能夠幫助學生利用主動性和創造性來解決問題,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同時也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經驗來不斷的解決問題,積極的開拓自己的思路。知性美教育的引導下,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與課堂管理者,更多的是學生的欣賞者、引導者和傾聽對象,每個學生潛在的能力都是無限的,教師只有不斷的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與師生關系,才能推動學生的自主發展和開發自身潛能,從更深層次上實現師生間的精神交往。

(三)在情景創設中點燃學生信心的火花

創設思想政治課中的審美情趣。增加案例和影視作品欣賞。思想政治這門課對于學生來說有時會感到枯燥無味,但是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求知的欲望創設有關于思想政治教學的課堂情境,能夠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創設樂觀向上的精神環境,能夠讓學生享受到自信心帶來的快樂。老師與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應當以朋友的身份給學生更多的尊重和關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對于那些膽小不敢嘗試的學生,老師更應該給他們肯定的目光,幫助他們不斷增強自己的信心,讓學生懂得更多的人生的道理,老師的關注的態度以及支持的目光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鼓勵,是學生在今后發展的過程中不竭的動力。

(四)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個性

每一個學生都有美的方面,待身邊人發現和去贊美。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是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的,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沒有權利限制學生行為,必須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如果不考慮學生發展需要的話,不根據教育的內容和方式對學生的教育進行創新的話。就無法培養出獨具特色的個性化的教育。教育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的差異,了解不同學生的個性的特點以及他們的成長環境,一定要選擇有效的教育的方法和途徑,只有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培育與發展。

(五)在實踐中不斷促進學生德育的發展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過程中,教育學生正確審美,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正確的三觀。好的品行與好的審美是一直的。德育與智育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的,在培養學生德育的過程中,需要學生親身實踐,在實踐中明確是非標準,讓學生知曉道德與非道德、明白哪些事情是該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該做的。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給學生創造道德實踐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的方式懂得換位思考,在與同學之間的共同合作中,通過不同的方式,認識并且理解基本的行為規則,懂得與其他同學更好的相處,學會自律,學會尊重別人。知性美在思政教學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將知性美應用到教學過程,能夠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情商,讓學生更具有文化底蘊,在舉手投足之間表現得更有文化素養,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各方面的興趣,找到自信心,總而言之,對于學生的綜合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知性美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知性美教育是一種充滿人生智慧的教育,在無形中影響人的觀念、性格、思想等多方面,不僅可以啟迪學生的智慧,觸動人的心靈,還能將人性中最美好、最深層的內涵激發出來,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融洽關系與良好溝通,讓大學生的精神得到進一步的升華,還能讓現代大學生成為一個充滿學識魅力的人,讓大學生在今后的終身學習中受益終生。受過知性美教育的大學生,其言行舉止會帶有某種文化氣息,其散發出的人格魅力是源源不斷的。大學生屬于一個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和高尚審美情趣的群體,在大學教育階段,大學生形成道德和法律素養,在是非曲直判斷方面,與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的知性美是息息相關的。充滿知性美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如同一個遼闊的智慧王國,令學生流連忘返。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實行知性美方面的教育,能夠不斷地增強學生在感性與知性方面的培養,能夠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養,讓學生在面對是非曲直的過程中能夠增強判斷能力。在當今時代學生的判斷能力是尤為重要的,能夠讓學生明白社會中生存的法則,也能夠在看到不公平,不正義的事件中做出正確的判斷,這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與生活,踏上社會以后的生活是十分有幫助的。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的判斷能力,面對一些非正常的言論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總而言之在大學生中實行知性美的教育,能夠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學生的認知,提高自己的情商與綜合素質。這與當前倡導的加強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下是一直的。一個人的道德素養和審美情趣體現了一個人綜合素質,知性美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審美和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周天宏.運用電教手段實現政治課的美感教育[J].中學課程資源,2008年10期.

[2]龍小平.運用美感教育加強政治課教學[J].思想政治課教學,1986年09期.

[3]郭代明.運用電教媒體實現《思想品德課》的美感教育[J].軟件導刊,2007年08期.

[4]趙利華.談初中思想政治課中的美感教育[J].吉林教育,2009年25期.

[5][德]卡爾.雅思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鄒進,譯.上海:三聯出版社,1991:3.

[6]宋學紅.試論教師的知性美[J].文教資料,2010(24).

作者:呂翠鳳 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