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時間:2022-06-17 10:23:53
導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簡稱雙創教育)是大學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簡稱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載體,是全面改革高等教育目標和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能夠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支持雙創教育不偏離正確方向;實施雙創教育能夠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維護思政教育實效性與針對性。所以,要以雙創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性為基礎,分析兩者相結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闡述思政教育與大學生雙創教育相結合的策略,進而實現充分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目的。
現階段,我國正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雙創教育被融入國家重要戰略中,成為大學完成培養人才目的的重要部分。另外,思政教育承擔著幫助學生建立良好價值觀的重要責任,在思政教育的各個環節中融入雙創教育,不但影響到大學“為誰培養人才、怎樣培養人才、培養何種人才”的原則性問題,也為大學改革和完善雙創教育提供新思路。所以,研究思政教育和雙創教育相融合的實踐策略和教育理念,對貫徹和完成大學立德樹人基本任務,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的教育體系具有特別關鍵的現實意義。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及結合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國家在思想層次上為大學生提供了創新創業的保障,并確立高校是培養人才基地的地位,能夠為高素質和應變能力的培養提供優質服務。這是解決目前高職院校畢業即失業現狀的一劑良藥。目前,有些院校的雙創教育還停留在講座和實踐個例上,理論上的傳遞還依存于初級階段的形式化和表面化。直接影響到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幾種因素困擾和限制了學生對于雙創教育模式的想象力和學習積極性。因此,學校應及時調整雙創教育思想觀,并運用到實際教學中,開創新的滲透性教育教學模式。
(二)思想政治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首先,思政教育是雙創教育的核心目標。大學生實施雙創教育和素質教育是我國改革高等教育體制發展的新產物。由于思政觀念可以調動大學生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的熱情,將兩者結合可有效改善現階段高等教育培養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鼓勵和激發學生雙創意識。其次,高校學生雙創教育為思政教育提供新視角。就現階段高校來說,大學生教育體系中思政教育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方面體現出重要作用。目前,大學生面對分配關系、就業方式、社會經濟成分不斷多樣化,就業觀、價值觀、人生觀出現巨大轉變,傳統借助理論灌輸與傳播思政教育方式,已無法滿足新時期的新需求。將雙創教育和思政教育妥善結合,能夠充分增強思政教育的實用性與實踐性,能夠增加思政教育內容,改革和創新傳統教育方法。
二、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完善的雙創課程體系
目前,我國高校雙創教育沒有和專業教育緊密結合,缺乏實效性與針對性,表明課程體系存在一定問題。雙創教育要以“分類施教、面向全體”為基本原則,盡管我國大部分高校都設立雙創教育課程,但只有少部分學生受到過雙創教育。盡管教育部提出要重點建設雙創課程體系,但與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相關的建設依舊在摸索階段。現在,在高校主流教育系統中,雙創教育存在于管理學科與經濟學科中,只處于通識教育時期,而通識教育通常是指可以適用于各種價值觀和人群教育,也叫做“通才教育”。教學內容方面沒有形成統一、完善的教學大綱,在怎樣融合專業教育,引導教學從單一傳授理論知識逐步轉變為培養學生的能力素質、知識素質,在人才培養體系中融入“雙創”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創業課程體系尚未構建,大部分是開展職業規劃、就業指導領域的講座。另外,思政教育和雙創教育尚未緊密結合起來,二者基本是相對獨立的學科。思政教育沒有充分體現出引導雙創教育的作用。
(二)缺乏健全的機制
首先,沒有建立起科學的教育服務機制。目前,高校沒有建立起雙創教育服務制度,很少組織實踐活動,沒有全面傳達國家政策。其次,雙創教育沒有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要維護高校學生創業創新的自覺性與積極性,就要將學習專業知識和進行創業實踐活動妥善結合。現在,高校學生雙創教育機制中沒有建立健全的激勵機制,在某種程度對學生創業與創新意識造成影響,同時也削弱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三)師資力量較差
一些高校思政教師沒有清晰認識到創業創新概念,難以準確了解創業創輻射范圍和新內涵,導致在組織實施教育活動過程中,沒有形成針對性的教學理論和系統的教學脈絡,沒有深入理解創業創新。部分教師為盡快履行教學職責,在開展雙創教育時,采取程序化的教學內容、機械化的教學方法,以致缺少創意和新意,難以調動學生的熱情。雙創教師大部分都由與學生就業、商業教育等方面的行政教師或輔導員兼職的,缺乏企業管理和創業經驗,難以真正幫助學生增強創業能力。
三、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的策略
(一)設計系統的雙創教育課程
1.完善理論課教學首先,提升“通識型”教育。通識型教育是以所有學生為教育對象,其主要功能是傳授雙創基礎知識,分析相關政策方針,增強學生的創業精神,課程以調動學生創業積極性、增強學生創業能力為主要目的。其次,將專業教育和雙創教育相結合。要結合學生特長和專業要求,增加教學層次,應用差異化教學方法。最后,系統化、全面化雙創教育課程。建立高校雙創課程體系,在人文教育和專業教育中增加雙創教育,建立起完善的“選修+必修”課程體系,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雙創教育,調整與優化雙創實踐課程的規劃和設置,建立起具有獨特性且融合科學文化、人文素質的雙創人才教學體系。2.科學增加實踐課數量高校要構建雙創教育實踐體系,積極將學校資源、企業資源、社會資源相整合,構建實訓基地和雙創實踐平臺。首先,學校要經常帶領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和實踐,參觀當地有影響的企業和創業過程中的企業,讓學生更深層次了解社會發展,體會企業基本運行情況,防止出現盲目創業的現象。其次,引導學生通過畢業實習、社會實習等方式獲得更多與創業相關的實踐活動,增強他們的雙創認識與能力。最后,體現示范作用。高校要邀請創業成功人士和優秀畢業生來校授課,傳授學生雙創實踐經驗。高校要建立校內外的實踐基地,能夠充分增強雙創教育的實踐性。在校內構建實踐基地,校外構建創業中心和孵化基地,增強和企業之間的合作,讓學生更加立體地認識到企業管理與發展流程。
(二)制定完善的評估與激勵機制
將雙創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結合時,高校要積極轉變傳統教育觀,將落實黨中央政策和提升學生創新能力一直擺在戰略發展高度上,積極引導雙方的結合,為改革與完善高等教育尋找突破口。高校要形成大思政教育的思想觀念,基于全局角度設計教學目標、培養方案、資源配置等。重視同步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和理論知識水平,構建立體、開放的教育系統,充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要兼顧激勵機制和評估機制,實現創業和創新模式的共同發展。結合學生學習期間的表現,高校要不斷健全激勵和評估體系,構建起滿足學生發展要求的激勵機制。將精神激勵和物質鼓勵頒發給優秀學生,讓優秀學生發揮出榜樣帶頭作用,積極引領其他學生共同發展。同時,按照學生不同的個性和不同的就業愿景,幫助學生為自己制訂職業規劃,在規劃中融入綜合素養、學科素養和職業素養,將創業認知、創新意識當做是職業規劃的主要內容,為學生指明正確的發展方向和就業方向。通過正確方式鼓勵和支持進行雙創教育的教師,能夠有效彌補現在大部分高校師資不足、教師素質不同的問題,能夠促進雙創教育的持續、順利發展。
(三)組建專業化、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對高校學生進行雙創教育屬于專業性、長期性工作,此工作要體現出業務性、思想性、政治性等特征,所以要建立專業化、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服務于人才培養事業。高校就業辦、學院輔導員、思政教師等工作者都是構成此隊伍的骨干,其在平時生活工作生活與學生的聯系特別緊密,可以深入了解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業與創新能力潛能。教師在實施雙創教育時具有多重身份,第一重身份是雙創政策的傳播者,第二重身份是學生雙創教育的引領者,第三重身份是學生雙創項目的推動者和指導者。所以,建立起專業化、高素質教師隊伍對于促進雙創教育和思政工作相結合有重要的價值。但是,思政教師在開展雙創教育上還有一些問題,所以,高校要重視建設優秀的思政教師隊伍,優化教學思想,增加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式,幫助思政師資隊伍具有雙創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多種能力,全面體現思政教育人員的作用和優勢,借助思政教育在不知不覺間影響學生的雙創意識,同時要為學生雙創活動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工作,建立起雙創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機結合的統一思想。
四、結束語
目前,我國正在積極構建創新型國家,向社會輸送更多創新人才,號召“萬眾創新、大眾創業”,將雙創教育當做是改革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抓手。雖然大學生雙創教育工作已經獲得成績,但具體工作中依舊出現一些問題,對于發展雙創教育工作造成巨大影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培養高校學生良好的雙創思想和雙創思維過程中發揮出明顯作用,所以將雙創教育和思政教育妥善結合,是改革與完善高等教育的大勢所趨,是高校完成培養創新型人才任務的要求,也是大學生成才、成長的重要道路。
參考文獻:
[1]黃夏.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協同發展路徑探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07):1-2+13.
[2]李艷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探討[J].法制與社會,2020(10):188-189.
作者:劉鶴 馬秀麗 郝總謙 單位:河北中醫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問題及策略
- 下一篇:金融發展與城鎮居民收入的關系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