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途徑
時間:2022-07-13 08:47:42
導語: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時代,網絡自媒體對人們的生活發揮著重要的影響。自媒體的出現逐漸改變了當代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狀態。這對負責引導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態的高校輔導員來說既是一次機遇,也是一次挑戰。輔導員應認清形勢,積極作為。本文從自媒體時代的條件出發,對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進行分析、梳理和總結,針對不利因素提出開展工作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自媒體;高等院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
總書記在2019年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我們對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視,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科體系建設,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根本保證。”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順應時代進步要求,主動作為,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為高校學生協調好“社會大課堂”與“校園小課堂”,把黨和政府的指示落到實處[1]。自媒體的興起以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成熟為基礎,互聯網自身所具有的去中心化特點決定了自媒體的出現。從早期的百度貼吧、人人網、論壇到現在的微信公眾號、百家號、抖音、快手等,自媒體已逐步成熟,為具備基本文化水平的用戶提供了“足不出戶知天下”的優質渠道。目前在自媒體平臺上比較活躍的群體是空閑時間較多、文化水平較高的學生群體。高校輔導員應主動順應這個趨勢,利用自媒體平臺積極宣傳思想政治工作,熟悉當前輿論傳播規律與傳播環境,探索出更多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徑。
一、自媒體時代給高校輔導員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帶來的機遇
(一)自媒體為大學生接收知識與消息提供了高效
便捷的渠道,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與以往面談、書信等方式不同,高校將自媒體平臺應用于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通過自媒體平臺接收消息,同時對學校師生都不會造成時間浪費和經濟負擔。輔導員可以在自媒體平臺上宣傳政策要求、助學政策,科普知識,幫助大學生在課余時間里不斷提升自身修養,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以提高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
(二)自媒體平臺加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實現了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育
自媒體平臺往往都會建設大數據推送系統,根據用戶喜好去推送內容。高校輔導員可以利用此優勢來為大學生提供定制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全面掌握大學生的個人情況、成長經歷后進行個性化教育[2]。很多高校也建設了多種類、多層次的自媒體平臺矩陣,實現對大學生用戶的全方位輸出。高校輔導員也可以利用這些豐富的自媒體平臺與大學生進行深入交流。
(三)自媒體沖擊了高校內思想政治工作的舊模式、舊思維,帶來了新風氣、新辦法
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教師為主導,高校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壟斷了大部分的信息源,教育內容也相對單一化,而自媒體時代的到來打破了這一局面[3],學生們可以從網絡上獲取多方面的信息。此外,傳統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下的輔導員往往會采用嚴肅的說教方式來達到教育目的,在互聯網文化氛圍中成長起來的當代大學生往往不適應說教式的教育方式,而自媒體帶來的互聯網文化解構了原有的舊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倒逼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轉型提供了動力,推動了思政教育工作適應新時代的前進步伐。
二、自媒體時代給高校輔導員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帶來的挑戰
第一,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依靠輔導員主導的思政課堂,但受制于課堂的強目的性、授課內容的單薄性與輔導員自身的水平,這種思政課堂的質量參差不齊。但由于傳統媒體時代人們的精神生活并不豐富,所以這種思政課堂還沒有顯現明顯的劣勢。在自媒體時代,網絡帶來了紛繁復雜、多姿多彩的娛樂產品,大學生能在網絡上看到多種多樣的優質視頻、小說、文章,手機為大學生再造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思政課堂就顯得老套而單調,傳統的宣傳方式、內容都遠不如網絡信息能吸引大學生。新媒體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自媒體時代下,不僅是信息傳播成本大為下降,信息傳播者的數量也成倍增長,網絡信息良莠不齊,輿論環境的復雜化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巨大壓力。尤其是在一部分逐利的自媒體的助推下,謠言往往比真相更具傳播力,甚至是“先有謠言,后出真相”,而大學生群體大多涉世未深,社會經驗有限,對謠言的鑒別力不強,容易受到“先入為主”謠言的熏染。自媒體時代下不良信息的強傳播性給輔導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戰。第三,高校的新媒體人才不能適應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部分高校的新媒體平臺打理不善。我們可以發現,目前自媒體行業已經成為內容消費產業的中堅力量,很多思維活躍的個人投身于自媒體創業大潮以獲得個人影響力,造就了民間自媒體的快速發展。然而,高校所屬的自媒體平臺在影響力上往往不盡如人意。高校自媒體平臺不僅在運營上要接受行政化的限制,而且很多高校招攬不到足夠的自媒體人才,多是由校內學生兼顧運營,內容風格普遍單一,缺乏吸引力,不能吸引大學生的興趣。此外,高校自媒體平臺基本是學生或教師負責打理,而學生和教師群體大多缺乏運營技巧,不熟悉當下的信息傳播環境,導致高校自媒體平臺在內容上專業性不足,平臺定位不能保持始終如一,運營機制較為僵化,與傳統的思政課堂相差不大。這種模式在自媒體時代很容易被淘汰,自然不能承擔起協助高校輔導員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
三、自媒體時代下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徑
(一)適應時展需求,轉換教學角色定位
傳統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下的大學生處于被教育的地位,思政工作是由輔導員到學生的單向輸出的模式,學生與輔導員的地位不平等。這是由學生群體對信息掌握不充分而決定的。進入自媒體時代,大學生能更自主地獲取信息,不再依賴于輔導員,輔導員原有的教育方式已經不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該主動適應學生的變化,以一個平等可親的角色去做思想政治工作。輔導員要學會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讓學生感到被尊重,從而最大限度調動大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興趣與意志。
(二)創設自媒體思政教育平臺
當代大學生都喜歡通過自媒體平臺接收信息,高校輔導員可以利用這個趨勢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高校輔導員需要把傳統的線下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轉移到線上,在各大平臺上建立自媒體課堂,這樣一來不但能充分展現大學生教育的時代感,也能利用自媒體課堂的技術優勢對課堂上的信息進行篩選,有效控制自媒體信息對大學生的影響。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深化師生交流層次,改善師生關系。自媒體行業正呈現生活化、娛樂化的傾向。高校輔導員可以據此創作一些有關師生互動、校園日常的文字、視頻內容,表達自己對學生在生活、學習和情感上的關心,將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從正面對思政工作進行宣傳,凈化網絡環境,引導大學生的思想狀態良性發展。
(三)創建新的思政教育語言形式
自媒體不僅帶來了新的信息傳播方式,也催生了新的傳播文化和語言風格。自媒體時代充斥著各種流行語、各種“梗”甚至一些隱語,從一些經典影視作品或社會事件中遺留下來的“梗”成為當代大學生在與他人互動時不可或缺的共同語言。這種情況甚至擴散到了中年網民的群體里。而對高校自媒體平臺的主要傳播對象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當代大學生具有“高、大、快、強”的特點,即開放程度高、信息量大、思想變化快、個體意識強。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當代大學生與上一輩人相比思想更加獨立、活躍,但心理也更脆弱而敏感,人生觀和價值觀還不成熟,容易受外界信息干擾。面對當代大學生時,輔導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特別注重用語的感染力和親和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用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育的效果與質量。高校輔導員需要使用這種新型的傳播語言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結構重編,將傳統的思想教育內容變得網絡化、趣味化,避免學生對思政課堂產生排斥。高校輔導員應該主動順應自媒體時代,保持對自媒體文化的學習與適應,并將之用于思政教育工作,讓大學生對思政教育產生親切感,進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四)明晰高校自媒體平臺定位,輔導員加強自媒體運營知識的學習
對高校來說,“答疑解惑、無形引導”是自媒體平臺建設的主要需求與方向,因為它直擊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這需要高校輔導員在自媒體運營中運用合格的運營技巧,在復雜的輿論環境中找到當代大學生輿論情緒的匯聚點,而輔導員的運營能力是大多數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較為薄弱的環節。大學生對高校官方媒體的關注度不夠,自媒體平臺很多意見都只是在網絡上呈散點式提出,等到高校進行回復時往往已經經過一定時間的發酵,沒有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時發揮出來。
四、結語
通過上述討論,我們可以發現,自媒體時代給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條件,自媒體的傳播方式在效率和便捷性上有絕對優勢。雖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受到了自媒體的一些挑戰,但只要高校輔導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積極作為,主動順應時代變化,就可以有效利用自媒體傳播渠道。高校在自媒體時代創新思想政治工作,不僅可以延續高校的素質教育傳統,而且可以發揮改善師生關系、推動高校工作思維網絡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潘文麗.基于責任思想視閾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山西能源學院學報,2019(03):54-57.
[2]王荔.發揮輔導員在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昆明大學學報,2007(01):120-122.
[3]於天.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2):38-42.
作者:周珂瑋
- 上一篇:證券投資收益價值及盈余管理探討
- 下一篇:居民消費高質量發展對策及建議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