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路徑

時間:2022-09-01 11:46:50

導語: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路徑

摘要:隨著國內外局勢的變化,我國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環境發生重大改變,這對進一步做好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挑戰。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相融合,是新形勢下做好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有效途徑,同時也是企業健康發展的文化基礎。通過對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一般企業文化異質性與契合性的分析,我們試著提出新時代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融合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企業文化;融合發展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國國有企業區別于其他企業的一個顯著標志。1983年6月20日制定的《國營企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綱要(試行)》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企業文化這一概念主要由西方傳入,主要包括企業管理中的外顯文化與隱形文化(或表層文化與深層文化)兩部分[1],表現為企業經營管理中獨具企業特色、人文特質和經營內容的價值觀念、行動規則等。優秀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能夠長期保持良好經營狀態的重要保障,也是企業的一種核心競爭力。蘭德公司與麥肯錫公司的報告顯示,世界500強企業勝出其他企業的根本原因就是善于給企業文化注入活力[2]。中國的國有企業需要借鑒并形成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其獨特性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必須與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這是由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和國有企業的職能決定的。

一、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一般企業文化的異質性

我國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一般企業文化有著明顯的異質性,兩者在國有企業發展中具有不同地位和功能。第一,理論基礎和終極目標不同。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國有企業必然開展共產主義理想、社會主義信念、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教育活動。由西方傳入的企業文化以利潤最大化為終極目標,主要包括注重團隊協作精神、以客戶為中心、平等對待員工、激勵機制與創新精神等。第二,基本內容和建設重心不同。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內容是黨的理論,包括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中國共產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中國共產黨章程》、黨規黨紀、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以及各項方針政策等。在工作對象上,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覆蓋面由黨員干部到廣大人民群眾。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主要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思想教育。國有企業一般都要設置獨立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門,配備專職工作人員,除了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外,還要對職工的行為、情緒和思想問題加以觀察和疏導,預防心理問題發生。企業文化是在企業對外交往、對內革新的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穩定性的經營理念、價值觀念、戰略計劃、行為導向、企業形象等精神內容。企業文化一般具有獨特的行業特點,展現為企業自身特征和員工精神風貌,有時候甚至體現出企業領導者的個人喜好和興趣特征。企業文化的建設重心是企業利潤最大化。第三,工作方法不同。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是在國有企業的黨委(黨組)統一領導下,以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為依據,設置專(兼)職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實行黨員示范和群眾教育相結合、工青團婦同心協助的運行機制。通過對黨員和群眾做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們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質,實現國有企業的發展目標和國家民族的奮斗目標。企業文化建設以企業自身建設為主導,由人力資源部門負責落實,營造和諧的管理氛圍,規范員工的言行舉止。其工作方式主要有設計形象、推行制度、舉辦團建活動等。

二、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一般企業文化的契合性

實現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相融合的理論前提是,厘清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一般企業文化的契合性,把握兩者之間的共通性。第一,工作環境、工作場地的重合性。工作環境是指企業所處的內部工作環境和外部市場環境,內部環境包括硬件設施、制度建設、辦公環境、人際關系、發展前景、企業氛圍等,外部環境主要為企業所處的市場空間、國家政策、國際局勢等。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環境、工作場地與一般企業文化發生作用的環境、場地和空間很多時候是重合的。第二,活動對象的一致性。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和一般企業文化所面對的往往是同一個人群。廣大工人群眾是國有企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依靠,也是工作的對象。一般企業文化其實也是這樣,最新的企業管理理念開始從管理為主變為服務為主、從命令為主變為強調團隊協作,體現對人的尊重。第三,工作方法的共通性。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方法通常也適用于一般企業文化建設,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中相關規定與思想政治工作也往往互為照應。開展技能教育、團隊拓展活動、專題知識培訓等,都能夠提供學習教育的機會,促進員工思想境界的提升和技能水平的進步,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重視和貼心。舉辦集體生日、節假日慰問老干部、資助家庭困難職工等活動,不僅體現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關懷,也彌補了企業文化“重視在職人員忽視退休人員”的不足。企業黨組織要主動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領功能,與一般企業文化相結合,讓職工體會到黨的領導在企業經營中的意義。

三、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

我國國有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也必然要把企業利潤放在重要位置,這使得個別國有企業領導人產生一個錯覺,認為重視經濟價值就不能重視思想政治工作,認為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創造直接的經濟效益,不愿意在這上面花費時間和精力。同時,隨著全球化不斷深入,互聯網、物聯網迅速發展,西方人的價值觀念不斷傳入中國,這對于我國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造成一定影響。第一,形式主義仍然存在。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不能直接帶來經濟效益,個別企業不認真對待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一些相關工作停留在方案上和文字上,活動方式陳舊,流于形式,效果不好。因此,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要注重內容,注重效果,把抽象的企業文化形象化、生動化,采取豐富生動的形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放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進行,理念結合實踐才會收到較好效果。第二,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都存在脫離實際的情況。思想政治工作應該符合實際且特點鮮明、應該融入企業文化建設。但個別國有企業沒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反而直接套用現成的企業文化,脫離了現實。例如,海爾集團“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理念本來很好,但一些企業沒有與自身實際結合起來,實行效果并不好。一些企業文化建設僅作為形象工程而存在,不能較好服務于企業職工,無法發揮企業文化的價值引領作用。第三,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沒有有效結合起來。在國有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彼此割裂的狀況。我國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最大的獨特性就在于思想政治工作與一般企業文化的有機融合。現實中,個別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價值觀念跟隨領導人的變化而變化,沒有與思想政治工作有機融合,尚未形成一個持續創新的文化價值體系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第四,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品牌”認知沒有結合起來。企業品牌是企業文化可識別的內容之一。邁克爾·波特認為,品牌作為資產的關鍵在于其核心價值,即品牌的精髓就是品牌價值[3]。企業品牌形象,由優質的服務和產品來支撐,其背后的靈魂和依托正是先進的企業文化。然而個別國有企業缺乏品牌意識,也沒有與思想政治工作結合起來。將紅色傳承與文化品牌相結合,強調紅色基因的基礎性,增強企業文化中自主性和創新性元素,是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方向,也是其企業文化建設的方向。截止到2019年,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企業有129戶,其中屬于國有性質的企業只有48戶。考慮到我國的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這一數字實屬不大。國有企業“做大做強”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上榜國有企業的國際知名度對比西方國家的品牌企業還有相當距離。究其原因,企業文化建設不足是其中一條。

四、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融合路徑

總書記提出:“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4]175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是國有企業發展的重要環節,我們要探索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相融合的路徑。第一,堅持黨的領導,實現機制融合。“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4]176國有企業加強新時代自身的全面建設,最重要的就在于有先進的理論指導,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充滿夢想、團結奮斗的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我們要保持政治定力,創新企業文化理念,保持其先進性和適宜性。我國國有企業是經濟屬性與政治屬性相統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企業。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我們務必統籌發展全局,用黨的先進理論和現代企業文化推動企業的精神基因創新性轉化創造性發展,爭當世界一流企業。第二,以人為本,實現管理融合。良好的企業文化可以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理論動力。企業文化“以人為本”的理念把員工實現自我價值的訴求與企業的未來發展結合起來。思想政治工作是防治精神懈怠的“總開關”,是企業文化中人文關懷的“責任田”。通過“以人為本”理念,實現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融會貫通,有利于將企業建設成為員工承載夢想的巨輪、成才起飛的高地,有利于使員工獲得歸屬感、事業心、責任力、奮斗志,有利于形成“企業發展、員工獲利,員工努力、企業強大”的良性循環。第三,以思想政治工作引領企業文化建設,實現內容融合。企業文化建設要依靠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與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發展,為國有企業發展奠定政治基石、嵌入紅色基因,提升企業文化凝聚力和企業綜合競爭力。國有企業要正確認識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異質性與共通性,創新方式方法,精準施策,找準落腳點,聚焦契合點,實現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融合發展。在對外交流方面,要堅持宣傳引導與企業品牌推廣緊密結合,使企業形象具有一致性和可識別性;在內部協作上,要堅持黨的領導與工青婦團的協作相結合、與企業團隊管理相結合,實現思想政治工作全覆蓋。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融合,還依賴于思想動態研究與績效考核的結合,讓員工感受企業的關懷,要堅持黨的建設與企業文化建設統籌規劃、同步考核,確保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不變形不走樣,永葆國有企業的紅色基因。第四,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實現品牌融合。在企業文化中,品牌建設至關重要,這可以幫助企業樹立良好形象,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企業文化建設要結合思想政治工作,對企業品牌建設進行細分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入本身就是中國國有企業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這是我們“品牌自信”的重要內容。在市場競爭的潮流下,國有企業要堅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示范引領,繼承黨的優良傳統,批判吸收其他企業文化,營造特色鮮明的文化氛圍,打造獨特的企業品牌。總之,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浩蕩大勢,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形勢,國有企業要加強和鞏固自身的綜合競爭力,要重視自身獨特的思想政治工作優勢,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融合途徑,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建設更多世界一流的中國國有企業。

參考文獻:

[1]胡春森,倩文.企業文化[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1.

[2]沈紅宇,陳建峰,陳偉.企業管理概論[M].黑龍江: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15:277.

[3]李錦.新時代國企改革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7:238.

[4].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馮高洋 李松津 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