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網絡文化下的思政教育

時間:2022-08-30 09:40:10

導語:院校網絡文化下的思政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院校網絡文化下的思政教育

一、引論

改革開放近30年來,尤其在近十年來,人們的生活方式呈多樣化趨勢。由于網絡的普及,我國的網絡文化開始迅速發展,對我國精英文化和主流意識形態構成了較大的沖擊和弱化,低格調、紛亂蕪雜的網絡文化導致不少人價值觀迷失,再加上學生的個人主體意識也明顯增強,傳統的、強制性的、集中統一的思想教育方式越來越受到挑戰,這就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應有所改變,從而去適應新的環境。

二、本論

(一)什么是文化環境

文化的形成是人化自然的過程,也是自然社會化的過程。文化環境是指社會文化系統諸要素的總和。一般意義上包括國家統治思想、民族文化傳統、社會道德面貌以及教育、科技、文體的發展水平等因素。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當文化作為學生思想行為的外部條件存在時,即成為其文化環境。

(二)文化環境對學生的思想與行為的影響

文化環境對學生有塑造作用,對促進構建價值觀,使不同的學生形成特定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如教化、塑造、認同和整合、創新與先導、評價、積累和遺傳等功能。

(三)高校網絡文化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出現,網絡文化即開始出現,經過多年的發展,網絡文化也成為一種新的文化環境。網絡文化的迅猛發展極大地開闊了大學生的視野,同時,隱藏在網絡文化中的巨大不良因素也給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帶來了許多影響和沖擊,信息量的大量增加,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重大的挑戰,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第一,學生的意識形態受到挑戰。網上種種思想復雜化,使個人的意識受到很大影響。同志非常重視意識形態工作,他曾鄭重告誡全黨:“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和較量是長期的復雜的,有時甚至是非常尖銳的”。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擁有一定網絡優勢的西方思想對人們的意識形態的影響是很大的,特別是對年青學生來說,是個重大的挑戰。

第二,道德規范受到挑戰。網絡虛擬性和匿名性使道德規范在網絡上顯得力不從心,無所顧忌的行為幾乎可以不必承擔任何責任,學生的社會責任、法律觀念、傳統道德觀念開始變得很淡簿。如今網上充斥著的大量無聊、低級趣味、污穢不堪的信息,人們無所顧忌,暢所欲言,刻薄惡毒的言語有時候僅僅只是因為要自我發泄。這些都該引起人們對網絡道德的深度思考。

第三,單一的政治思想受到了挑戰。網絡出現以前,學生主要依靠傳統的信息渠道了解政治,所受的政治思想教育比較單一。網絡對政治信息的無選擇性、無限制性使得很多人產生了好奇、不解、甚至是懷疑,這對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很大的挑戰。

第四,傳統的思想教育觀念和方式受到挑戰。網絡化環境使得網上的知識資源十分豐富,再博學的教育者也就顯得相形見絀。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屑于教育者的教育,受教育者不再被動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尋找、選擇信息。

第五,當代大學生作為一個社會群體,他們一方面崇尚科學,善于思考,知識層次較高,不會墨守成規。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們又自我意識太強,逆反心理過重以及自我約束力太差。那么,網絡文化環境下將如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一個復雜的環境,網絡文化環境是更為復雜的環境。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策略,來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以適應信息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現實需要。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識形態教育是應該擺在第一位的,應該始終明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途徑和主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極為重要。

其次,信息網絡監管和相應的政策法規要健全,網絡也須法制化,依法追究違法行為的相應責任可以讓學生不再有僥幸的心理。網絡警察的出現,使得網絡也有執法者,這為開展建康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條件。網絡文化環境應該健康化,應該把傳統道德理論推廣到網絡道德中。美國學者阿爾溫•托夫勒曾說:“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絡,誰就擁有了整個世界?!边m應網絡文化環境,轉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鞏固高校的主流形態教育陣地,已是當務之急。

再次,是要加快教育者自身的角色轉變。面對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重困難,教育者必須轉變教育觀念,與時俱進,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使工作取得實效。教育者一定要掌握網絡技術,進入網絡使用者的思想世界,面對新形勢下的新情況、新問題,應積極探索,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去了解發現并幫助他們解決思想問題。另外,還要有尊重的意識。給受教育者以充分的人性理解,同時也要讓受教育者懂得尊重教育者,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才能開展更多的討論和教育。受教育者不能看作是被動的受體,他們有自己的內在情感、意志與個性,需要給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思想教育工作是人對人的理解,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彼此心靈的撞擊、溝通和升華。網絡文化影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一個動態環境,網絡信息在不斷的更新與變化,各種思想、見解不斷更替,進而形成了各種新的小環境。網絡文化下的經濟環境、政治環境到文化環境都處在不斷發展的變化之中,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該把握當前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形勢、新特點,創新教育模式和育人環境,從而改進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達到教育人的目的。

三、結論

時代腳步不斷加快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力求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在信息泛濫的網絡環境里,我們也不應任由發展,而是應積極面對,要把握主流的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使思想政治教育能發揮其在人格塑造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