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心理在思政教育的運用

時間:2022-05-06 02:48:09

導語:群體心理在思政教育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群體心理在思政教育的運用

個人在從事某項活動、某項工作時,因得到群體中其他人的協助或指點,而增強自己的信心。尤其當個人遇到困難時,及時得到群體中他人的幫助,會增強自己戰勝困難的勇氣。在群體中,個體的潛力會得到發揮,產生力量感。

群體使其成員產生榮譽感當群體取得成就時,其成員會歡欣鼓舞;當群體失敗時,其成員又會灰心喪氣。個體總是把個人榮辱得失,同群體的榮辱得失緊密聯系在一起。群體取得榮譽,個體便會產生集體榮譽感和自豪感;當群體受到威脅時,群體成員就會團結起來,產生一致對外的情感動力。可見,群體可使個體產生強烈的榮譽感。

運用群體心理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了解個體在群體中的心理狀態與表現,運用群體心理的功能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多重意義。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運用群體心理,有利于發揮群體的教育作用。一個群體有凝聚力,才能顯示其力量和生命,才有存在的意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群體心理,使群體具有較強的凝聚力,成員自覺遵守規范,在情感、價值及行為上趨于一致,表現出較強的集體主義精神。在群體的潛移默化下,使每個成員的言行都受到影響,思想道德觀念發生變化。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運用群體心理

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理論知識的灌輸,還要借鑒和應用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才能更好地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運用群體心理,能增強其實效性。

(一)群體規范力的應用

一般群體都制定了一定的規范、準則或約定俗成的紀律條例,以凝聚群體成員,形成合力,同時約束個體的言行。因此,群體規范對個體存在著一定的制約作用,這種制約作用能使個體形成一定的心理壓力,進而自覺地調節自身行為。在群體規范作用下可形成較強的群體凝聚力。群體凝聚力強可以為思想政治工作產生有利的心理環境,相反,群體凝聚力弱會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特別是當前,大學生群體呈現的各種不同的心理傾向和思想問題,使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較大的挑戰。因此,增強群體凝聚力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項措施。

(二)群體感染力的應用

由于受到群體的制約和規范,個體在群體的壓力下會自覺地調節自身行為,實際上就體現了群體對個體的感染作用,即個人在群體氣氛的感染下,自覺地調整自己行為。這種感染多半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在群體氣氛的影響下,個體不知不覺受到感染,逐漸使自己的行為與群體成員相一致。人處在群體中,多少會受到群體氣氛和情緒狀態的感染。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的思想轉化,把群體的意志轉化為個體意志。結合群體感染心理,使個體的心理和行為都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同樣有利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群體促進力的應用

心理學家奧爾波特通過研究發現,從事簡單、容易的工作時,幾個人一起從事要比個人單獨從事的效率高得多。在群體中,當個體從事某項活動時,如果有他人在場,使自己感到有競爭的壓力,能使活動效率提高。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可通過先進群體影響以改變人的行為,促進個體行為朝著積極的方面轉化,從而達到行為的協調一致。一種好的社會行為,經過群體的宣傳提倡,在群體促進作用下,必定會提高執行的效率。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多數人養成先進的思想道德行為,促進良好的社會風氣的形成。

作者:孔青梅單位: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