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時間:2022-11-28 09:04:47

導語:文學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學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摘要:文學作品蘊含諸多的教育資源與功能,對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具有重要的借鑒與促進作用。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不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很好地借鑒文學作品的藝術教育方式。鑒于此,高校思政教師應該充分開發利用各種優秀文學作品的資源與功能,從教育內容、目標、形式等方面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朝著大眾化、藝術化、生活化方向改革創新,以此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與影響力。

關鍵詞:文學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教育資源

在2016年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大學生教育的全過程。而富含豐富多彩教育資源的文學作品可充分發揮其強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環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場域,文學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與資源的開發利用極缺位[1],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與影響力,也限制了文學作品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場域。因此,研討文學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資源的合理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與長遠價值。

一、文學作品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性

1.文學作品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特殊的載體、介體。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開展需要很多的條件,比如教育理念的選擇、教育內容的設計、教育方式的整合、教育保障制度與條件的準備、教育效果的考核管理供給、教育平臺的搭建等。其中,文學作品作為一種特殊而較為普及的教育資源,可為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提供一定的教育載體與平臺,能夠從文化、文學、歷史、風俗等層面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因此,文學作品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富有吸引力的教育載體與教育養分。2.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文學作品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場域。文學作品的生存與發展需要很多的條件,人們的需要、社會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等等均是其條件。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與政治優勢,為不同學科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與發展空間。文學作品也不例外,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極大拓展了自己的發展空間,拓展了自己服務社會、人類的場域。3.文學作品的學習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多的相通性。文學作品的學習與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教育學習活動,自然具有很多的相通性,比如終身學習理念、互動的教育理念、教學相長的理念、系統論的學習理念、科學化的學習理念、協作協同的學習理念等都是兩者所需要的;文學作品中隱含諸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比如政治素質、思想素質、心理素質、道德素質等都蘊含在不同的文學作品中,這些素質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必須要注重培養的;自主學習、網絡學習、課堂教育、實踐教學活動等教育模式是文學作品學習需要采用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需要選擇使用的;文學作品中有很多題材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所借鑒與使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也有很多理論性的東西可以為文學作品的學習提供一些理論支撐與指導。

二、文學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

文學作品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聯性暗示了文學作品中蘊含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具有目標功能、載體功能、介體功能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1.文學作品能夠豐富與細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服務文明社會的發展;具體目標是從知識、情感道德、能力等方面促進人的健康成長與科學發展。文學作品作為一種富有感染力的藝術品,能夠豐富與細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這些總體目標與子目標。其一,從知識層面上,文學作品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目標細化為受教育者的歷史知識、文學589期2018•11知識、道德倫理知識、法律知識、宗教知識、地理知識、政治知識等分支。其二,從心理與情感層面上,文學作品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目標細化為各種各樣的情感子目標,比如交往情感目標、職業情感心理目標、學習情感心理目標、網絡情感心理目標、國家認同情感心理目標,以及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與文化自信等方面的心理目標。其三,從能力培養上,文學作品能夠細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維分析能力、語言表達交流闡釋能力、求職技能、寫作能力、交往能力等等。2.文學作品能夠藝術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載體。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需要通過不同的載體來進行,如網絡載體、課堂載體、校地校企合作載體、社團載體、校園文化載體等。文學作品作為一種特殊而悠久的教育資源,能夠以不同形式藝術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其中,小說以文學敘事的形式來教育人;詩歌以精練、優美的語言來教育人;散文以夾敘夾議的方式來教育人;戲劇以悲歡離合的形式來感染人。這些載體均能以自己獨有的文學魅力來藝術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與平臺。3.文學作品能夠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目標。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豐富多彩,既有中國革命與中共黨史的內容,也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道德與法律修養、形勢與政策等方面的教育內容。這些教育內容在思政課上注重從政治、意識形態的視角來進行解讀與詮釋,顯得親近性不夠。文學作品以其貼近生活、貼近人類、貼近社會的內容將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各項內容以更加大眾化、生活化的話語表達出來,以此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第二,細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目標與社會目標。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目標,如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等的提升目標,都在文學作品中得到形象化展現與表達;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目標,如服務社會的經濟、文化、政治、生態等建設的目標,也在不同文學作品的主題表達中有所展現。因此,文學作品能夠細化形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種目標。

三、從話語表達視角審視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不高的原因

環視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場域,受眾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不濃厚、認同度不高,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不夠。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表達藝術美不夠強,沒有很好發揮文學藝術作品的育人功能。[2]從思想政治教育現狀來看,主要存在如下問題。1.在教育內容上,思想政治性多,心理素質、道德素質等方面的內容明顯不足。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成功,能否有強大的吸引力,首先取決于教育內容的設計以及話語表達。目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往往重視思想政治理論的教育,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忽視了大學生心理素質、道德素質、思想素質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貼近學生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與道德世界的親近性。另外,對于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思想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的教育內容,沒有很好地根據青年學生的特點、需求來對這些教育內容進行話語的調適與轉換,這就更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親近性與吸引力。2.在教育方式上,單一的文字信息傳遞較多,大眾化的藝術表達不夠。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成功,能否有強大的吸引力,也取決于教育方式的設計、選擇與創新整合。目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存在以下幾個方面與青年學生喜好不相符合適應的地方:第一,對思想政治與道德現象、場景的文學敘事不夠。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往往注重用政治化、理論化的方式來解讀、傳播教育內容,沒有積極借助各種現實的案例、現實的場景來解讀與分析,致使生動性、生活性、大眾性明顯不足;往往借助政治學科、哲學學科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學生,沒有很好地使用青年學生喜歡的網絡教育方式、文學教育方式來解讀傳授教育內容,沒有很好地采用文學敘事的方式來解讀與傳播各種教育內容,沒有很好地采用網絡視頻等方式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第二,對思想政治基本理論的圖像化表達缺乏。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往往注重用文字語言的方式來解讀教育內容、傳播教育內容,對教育內容的圖像化處理顯得不夠,尤其是采用符合青年學生口味的圖像話語顯得嚴重不足,導致青年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過程中出現文字疲勞。3.在教育目標上,側重思想、政治、道德的目標實現,忽略了人性目標的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很多,既有個體的政治、思想、文化、心理、道德、禮儀素質、人文素養等的提升,也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與時代的目標。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注重知識層面的目標、政治與意識形態目標的實現,忽略了大學生作為人、作為現代公民需要的文化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社會交往素養與社會適應能力等目標的融入與實現,忽略真善美等基本的人性目標的培養。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現狀極大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親近性與時代性。4.在教育主體上,注重專業知識與素質的提升,忽略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成功,還取決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素質高低及其配合程度。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注重教師本身專業素養的提升,對其人文素養的提升顯得重視度不夠;思政課教師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時,往往也注重本學科要求的素養提升,忽略了青年學生的文化素養、人文素養的提升。這種教育主體素質的重視現狀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借鑒與開發利用文學作品等教育資源。

四、充分開發文學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

針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不高的現狀,高校思政課教師應根據教學與學生成長的需要,充分開發利用文學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與包含的教育資源,將優秀文學作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3],重點做好教育主體、教育內容、教育方式與教育目標等方面的調適,大力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與影響力,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的完成落實。1.以文史哲為主,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人文素養,奠定開發文學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與功能的基礎。文學作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開發利用的如何與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人文素養息息相關。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在開發利用文學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與功能時,務必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還得注重通過各種方式來提升青年學生文學素養、哲學素養、歷史素養等,這樣才能為思想政治教育借鑒利用文學作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堅實的主體人文素養基礎。2.開發利用文學作品的德育內容,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實現文學話語轉換與對接。文學作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開發利用的如何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處理息息相關。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開發利用文學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與功能時務必要注重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文學作品的相關內容進行有效對接,注重根據青年學生的話語世界、生活世界來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文學化、青年化的話語表達調適與轉型,這樣方能大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近性與吸引力。3.開發利用文學作品的藝術與生活化教育載體資源與功能,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藝術化與大眾化發展。高校思政課教師開發利用文學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與功能時,針對相對的教育內容,借鑒文學作品的文學敘事的教育方式,積極引入文學敘事的方式來進行大學生政治、思想、文化、道德、心理素質的教學;積極采用生活場景與圖像化的教育方式,將各種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形象化、生活化,這樣方能不斷增強青年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與興趣。4.開發利用文學作品人性化的德育目標資源與功能,不斷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體系。文學作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開發利用的如何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處理也有很大的相關性。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開發利用文學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與功能時務必要注重借鑒文學作品,注重人性美的教育目標的培養與提升,將個人的人格與審美素質提升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個目標體系之中;對既有的各類思想政治教育目標進行藝術化處理,將各類思想政治目標融入青年學生成長的目標體系之中。

總之,文學作品作為一個教育資源的寶庫,富含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具有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如何對之進行合理開發利用是一個值得從理論到教育實踐好好探索的重大課題。文章做了粗淺的研討,今后還需要多方多視角探討,尤其是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思考如何根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借助文學作品來改革創新思想政治教育,以此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與感染力。

參考文獻:

[1]趙楠.文學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資源的合理利用[J].語文建設,2016,(29).

[2]蔣德均.文學經典閱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評論,2011,(1).

[3]湯德偉.優秀傳統文學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焦作大學學報,2015,(1).

作者:張旭 單位:西安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