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時間:2022-01-25 03:19:46
導語: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把握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存在問題的基礎上,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開始實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三入五化”工程,即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入眼、入耳、入心,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機制化、生活化、全員化、特色化、常規化,并從機制建設、隊伍建設、內容建設、平臺建設四個方面采取了相應措施,工程項目實施效果顯著,實現了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三入五化;措施
2016年4月19日,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1]。近幾年我國高校紛紛利用易班、網站、QQ、論壇、微博、博客、微信等新媒體搭建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加強校園網絡建設與管理,推動網絡育人工作。2014年以來,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結合國情、網情和校情,實施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三入五化”工程,積極占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這項工程充分把握網絡特點,發揮網絡優勢,創新高校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現了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一、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三入五化”工程的主要目標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三入五化”工程是在把握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探討如何結合高校學生學習、生活與管理的實際情況,努力加強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規范網絡管理規章制度建設,創新體制機制,搭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開發并整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加強校園網絡輿情監測與引導,以學生善于、便于、喜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易于、樂于接受的教育內容,著力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學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三入五化”工程即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入眼、入耳、入心”,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機制化、生活化、全員化、特色化、常規化”。入眼: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心理特征,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抓住學生的眼球,喚起學生的了解欲、求知欲;入耳:要堅持不懈地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主渠道及實踐教育活動等宣講普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進行相關法律法規及安全教育,營造良好的氛圍;入心: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能夠和學生共鳴,才能真正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并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最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機制化:從隊伍建設、內容建設、平臺建設等方面出發制定出一套科學合理、符合實際的規章制度,明確運行機制;生活化: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由抽象的理論融入學生日常的活動與實踐中,貼近實際生活;全員化:盡可能的覆蓋到所有的教師和學生,并激發自覺性,實現全員參與;特色化:利用網絡宣傳與擴展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校史校情與廖仲愷何香凝精神內涵教育、專業教育,彰顯校園特色;常規化: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長期的常規工作來抓,認真抓實做細。
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三入五化”工程的實踐探索
(一)完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運行機制。1.領導機制。建立和完善組織領導機制,是確保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順利運行的第一要務[2]。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為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三入五化”工程,加強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領導,學校成立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由學校黨委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學生、宣傳工作的校領導擔任副組長,成員由黨委宣傳部、黨委組織部、學生工作部(處)、教務處、團委、武裝部、保衛處、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財務處、馬克思主義學院等部門負責人組成,辦公室設在學生工作部(處)。各二級學院成立由黨總支書記任組長、副書記任副組長以及輔導員組成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在學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指導、協調下開展工作。各二級學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名單須報學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并要求定期召開工作會議。2.協同機制。在學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指導下,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各部門各司其職,協調創新,實現在隊伍建設、教育方式、教育內容等方面的協同推進。領導小組發揮協調作用,組織相關部門深入實際開展調查研究,定期分析工作情況,及時研究和解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關問題,努力為相關部門創造良好條件。3.網絡輿情挖掘與監測機制。運用網絡互動性強、快捷的特點匯集輿情、處理輿情并將處理的結果適時反饋,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目的。一是科學分析研判網絡輿情,為學校黨政領導決策提供依據。二是進行有效的信息反饋,對負面情緒要積極引導,以防止網絡群體事件的發生。例如2015年4月,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校區格局調整引發學生網絡輿論發酵,部分學生對學校的決策不理解、不認同、不支持,有鑒于此,學生工作部(處)第一時間組織撰寫了系列文章,刊登在“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生處”官方微信公眾號和“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輔導員”官方微博上,出現了在校學生、校友紛紛轉發文章的現象,在網上迅速形成了引導學生愛國愛校的輿論場,從而助力學校化解學生危機事件、推動校區格局調整。4.考核審查機制。建立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審查制度,實名注冊登記制度;建立版主負責制度,實行誰主管,誰負責,保證教育內容正確健康;建立日常工作制度,保證教育內容的采集、審核、等環節的暢通。涉及重大事件要及時上報,并做妥善處理。例如從2014年6月起,推廣實施《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輔導員官方微博管理辦法》,逐步加強校園網絡輿情的監管和引導。5.評價機制。一是明確評價主體,邀請上級主管部門、學校相關部門、學院和師生組成考核主體,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檢查和評估。二是制定評價標準,考核內容包括組織領導、內容建設、隊伍建設、經費投入、教育成效、社會影響、師生評價等多個方面。三是明確評價方法,堅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既評價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建設、點擊率、覆蓋面等方面,更評價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導、政治立場、運行維護過程及其實效性等。(二)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1.組建管理干部團隊,增強專業指導。統籌一批“專業化、年輕化、高層次”的管理干部人員組成一支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隊伍,其中既包括傳統的專職學生工作干部,也吸收宣傳部、保衛處、團委、網絡中心等職能部門的網絡管理人員、各校園網站的負責人及管理人員,擔任技術指導、藝術指導、內容指導等。例如,安排全校輔導員輪值管理“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輔導員”官方微博,在網上及時為學生解疑釋惑,鍛煉輔導員的輿論應對能力;邀請相關專家教授等開展《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等專題培訓,提高輔導員的網絡媒介素養。2.建設網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德育的主渠道。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積極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進網絡思想政治工作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有機結合。同時,也主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積極主動發揮自身的理論優勢,增強在網上的輻射力量,正面引導和規范學生的思想行為,3.鼓勵學生骨干隊伍主動參與,實現自我教育與管理。支持鼓勵學生黨員、學生骨干參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網頁設計、欄目創設、內容更新等工作,實現學生在網絡上的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3]。例如,學生工作部(處)成立“仲愷時光網絡文化工作室”、易班學生工作站,面向全校招募對網絡技術和政治理論有興趣的學生,發掘學生中孕育著的無窮熱情和創造力,使學生主動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的建設和管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積極性。(三)拓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建設。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國夢戰略思想、“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積極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根據上級要求在全校范圍內舉辦“我的中國夢———立志•修身•博學•報國”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在愛國主義教育類、新媒體創意類等各項子活動的前期準備中,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等宣傳平臺對活動進行宣傳,在主題教育活動的后期總結中,利用網絡新媒體宣傳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成果。2.網絡文化素養教育。信息時代網絡用戶更加傾向參與式、融入式、交互式的媒介體驗[4],參與式文化背景下,加強大學生網絡文化素養教育對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三年來,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新生入學教育實施方案都規定了媒介素養教育的內容,要求貫穿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學校和學院兩個層面同時推進教育。包括組織學習《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文明上網自律公約》等網絡管理法規,引導大學生規范個人網絡行為;指出當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網絡不良與違法行為的具體表現,結合典型案例具體講解哪些網絡行為是違反國家法律規定的,講清濫發不良信息的法律后果;引導學生學習辨別媒介信息的真偽,理性參與網絡信息的生產和傳播,切實使學生樹立在網上也要“負責任地傳播信息”的觀念等。3.學風建設成果展示教育。為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三入五化”工程,將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風建設成果專題化、網絡化,要求各學院在學院官方網站開辟或鏈接學風建設專題,并采用多種方式在學生工作網絡進行宣傳和展示。學風建設成果網絡展示的主要內容包括近年來學風建設創新活動和特色活動、學風建設中有代表的先進事跡和人物、先進班集體成效、學生對學風建設的看法以及相關活動照片等,以通訊稿、簡報(簡訊)、專題紀錄、視頻報道等形式進行網絡展示。各學院發動具有網絡技術專長的師生打造學院特色的學風建設成果網絡展示平臺,各班級積極參與學風建設成果網絡展示教育。4.心理健康與創新創業教育。從成才與學習、交往與情感、人格與意志品格、戀愛與性、自我覺知與心靈成長等角度對學生進行正確的網絡引導,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我身心調適,從而完善人格;在專題網站上,通過介紹就業、創業方面的先進典型,樹立學習榜樣,加強就業引導,提供各方面的就業信息,為學生的未來就業創業提供指導。5.國防安全意識教育。學習“廣東國防”微信公眾號內容,以展現國家強大的國防建設為主,著力培養學生國防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進行捍衛祖國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教育,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國家安全意識。例如,2015級新生軍訓期間,“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生處”微信公眾號分批報道了學生軍訓的如徒步行軍和定向越野等重大新聞;選取20個“軍訓隊列標兵連”進行網絡風采展示,成效顯著,影響深遠,使全校師生都參與到國防安全意識教育中來。6.廖仲愷精神教育。建立網上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校史館,宣傳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獨特的大學精神、辦學理念、歷史淵源和環境制度,挖掘和選樹現實典型,以廖仲愷何香凝故事和其內涵為落腳點培養學生愛校榮校情懷。例如,通過“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生處”等微信公眾平臺宣傳“廖仲愷班”、“承志黨支部”、仲愷“百名優秀學子”,既加強校情校史教育,又形成“學先進,樹榜樣”的輿論氛圍。(四)夯實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建設。1.搭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平臺。全面搭建微信群、QQ群、微博、網上課堂、主題網站等諸位一體科學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立交橋。重點打造易班網絡平臺、深度開發輔導員官方微博“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輔導員”、官方微信公眾號“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追夢園”,完善官方微信公眾號“仲愷農業工程學院”。2.整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資源平臺。現階段,網絡已經成為思想文化的信息的集散地[5],高校如何開發網絡信息資源,是目前的重要課題之一。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利用網絡及時正確給予輿論引導,重點打造紅色主題網站、仲愷校史校情網站,健全主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業指導等課程的網絡化,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網絡思想政治課堂資源。同時,推進學生工作部(處)、團委、宣傳部、馬克思主義學院以及各二級學院網站建設。3.開發一站式學生教育綜合管理平臺。針對平臺繁多,資源分散的現狀,需要將傳統渠道與網絡平臺相整合,打破不同平臺間的邊界[6]。學校積極創造條件,創立以人為本的一站式學生教育管理平臺,開發服務型的綜合管理系統,如學生資訊查詢、勤工儉學與助學貸款、就業工作等學生工作事務網絡服務系統,將解決學生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4.打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協同平臺。構建懂網絡、熟技術、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團隊,加強校園網絡輿情監測與引導,充分發揮學生在網絡平臺搭建中的主體作用和主人翁精神,切實推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例如,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輔導員協會設置了高校網絡輿情監控與引導研究部,有十多位輔導員重點研究這些問題。5.建立各部門經費技術投入支持平臺。加強各部門協同合作,在經費、技術、人才方面建立合理機制,搭建工作平臺,推動校園網建設,共建一個有序的校園文化建設支持平臺。例如,學生工作部(處)推動的2015年度學校學生工作研究課題立項,就有《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研究》、《高校校園網絡輿論引導機制研究》、《校園訂閱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等10多個相關課題獲得立項。
三、進一步推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緊扣時代脈搏,充分把握網絡特點,發揮網絡優勢,同時加強隊伍、機制、內容和平臺建設,探索學生喜于樂于接受的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模式,這是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必然。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突破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模式,從學生的接受度出發,積極探索“三入五化”教育模式并進行了積極的實踐探索。但從我國高校目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和走向來說,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探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進一步轉換話語體系。網絡時代,需要我們運用網絡的理念、特征、思維去考慮工作和開展工作,尊重學生對象的主體地位,加強與他們的互動,提升他們的用戶體驗。但目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還是把傳統的教育模式搬到網絡上,依然還是行政思維為主,沒有立足于網絡生態,無法加強學生的參與觀念。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的轉換話語體系,結合時展要求,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立足網絡社會生態,掌握學生心理需求,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二)進一步加強思想引領。網絡具有開放性的特點,高校各個部門、各個組織都有了自己的宣傳平臺,發出信息的時候未經深思熟慮,出現一些錯誤的表述;部分人為了追求關注度而使用一些低俗的言論;經包裝后的西方意識形態具有很強隱蔽性和誘惑性,不少大學生沒有辨別能力,不知不覺中會受其影響。新形勢下,高校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絕對指導思想,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用積極、正向的話語體系占領網絡陣地、針對學生的心理、行為特點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三)進一步整合現有資源。各高校都在積極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校園網、主題網站、微信、微博、易班平臺等,都已經成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但各個平臺各自為政,資源無法整合,有些信息空白,有些信息重合,有些信息甚至意見想左。有些是各方面信息的大雜燴,沒有重點,沒有互相的補充。現有網絡平臺各有特點,各有優勢,例如微博即時性、公開性;微信、QQ具有私密性;校園網具有官方性等、我們需要整合現有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同時也要注意打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精品項目,通過集中的思想引導形成品牌,凝聚人氣。
作者:李玲 單位: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 上一篇:獸藥經營許可證經營分析
- 下一篇:酒店智慧化建設路徑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