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動態與路徑分析
時間:2022-02-15 09:26:12
導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動態與路徑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載著研習、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立德樹人”培養接班人的重要任務。本文圍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主體、新的發展形勢幾方面進行研究動態分析,提出了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三推進”“三融合”路徑。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動態;路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黨和國家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肩負著研習、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圍繞“立德樹人”培養新時代合格接班人的基本任務。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以來,高校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指導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出新的動態變化,這就需要我們結合新的變化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的路徑。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研究動態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開展領域解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兩個領域:教育管理活動和學術研究領域。對這兩個領域的研究有其自身的特點。前者具有強烈的實踐意識和問題意識,后者更具理論性和系統性。在教育管理活動領域方面:研究側重于教育管理活動。第一,站的角度比較高,能與黨的教育方針相結合,基于國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期發展策略進行研究,如吳同善發現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內容,能夠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王庚等與徐海楠運用新媒體拓寬育人空間來豐富教育手段,戴迎峰的班級教育管理與李瑤學生干部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實踐研究。第二,在教育管理活動的研究中,對比較尖銳的問題與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更加具體、可行,如對于宗教問題的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提出加強大學生宗教觀的教育和引導力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最終樹立學生正確的宗教價值觀。在學術研究領域方面:研究側重于理論學術研究。首先,他們的研究具有理論和制度的優勢,具有與專業知識的密切關系,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個專門的領域進行研究,如左婷婷以人本原理為切入點,針對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時期呈現出的一些新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提高與加強創新性。冉紅平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依據、理論來源,對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的研究,并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不斷順應和改造社會環境的過程,在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應用等方面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意識。同時在學術研究方面,側重于社會學的研究,并提出其必須遵循認識論、主體性和工具性等邏輯途徑。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研究內容方面。陳潔等總結發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概括地說由德育與知識教育兩方面相結合。道德教育應包括: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社會公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等。知識教育包括:中國傳統文化與哲學精神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馬克思中國化的基礎科學理論,政府工作報告,黨的重要決議和重要領導人的講話精神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既有一致性,又有不同時期的側重點,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步伐,其中總書記提出的正確引導大學生四個正確認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內容和新重點。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基本方法方面。鄭永廷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經驗法、理論法、文獻法、質性研究、現代技術與價值分析等方法。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基本方法方面主要包括:(1)潛移默化的影響,主要是在工作中,運用現代的教育法,對大學生開展影響教育。(2)說理教育法,通過開展研討會和其他形式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3)宣傳教育法。通過校園網站、標語、廣告牌、互聯網等。(4)作為文化領域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采取藝術教育規律、校園藝術活動與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方法。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新形勢分析。認知方面目前所提出的“大數據開啟了時代的重大變革”,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態需要新的創新方法,需要不斷提高學生信息與調研數據之間的關系分析。楊桂蘭等應用大數據分析學生行為,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根據職業特點、興趣愛好和求職環境的變化,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我們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要防范風險和不利因素,充分利用好大數據,發揮正能量的作用。面對新形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踐行方面:戴志和封莎提出建立一套包含了觀念、知識、文化等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欄目和相關的教育內容,利用校園的網絡平臺和自媒體平臺,與主流思想政治教育相輔相成。借助多媒體工具,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在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中的內容,促進師生互動與反饋,促進教育內容的接受。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路徑展望
我們做好新形勢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根據當代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所呈現出來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不是堅持老的模式。結合前期的動態分析,提出“三推進”“三融合”的路徑(圖1),努力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靈活多樣、手段多樣、形式多樣和行之有效的措施。1.堅持價值引領,突出頂層設計。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規劃。一是探尋和完善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標準體系,持續性開展科學研究,確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學科方向,明確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以及與相關學科的界限;二是注重科學的發展思路和總體規劃,借鑒相關學科與課程的重點緊密聯系起來,進行綜合安排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總體布局;三是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的建設,通過集體備課、慕課等形式提高課程的質量,增強課程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和號召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發揮。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備鮮明的文化功能。這就要求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相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活動,把學術科技節、校園文化藝術節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營造出“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風氛圍和學術自由環境。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性。高校應采用適應青年學生接受習慣的語言風格,我們應該把推理和講故事結合起來,增加學生傾聽和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在大數據思政時代,我們應該在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形式多元、教育內容多彩和研究深化等方面積極創新,注重在全媒體時代繼續推進和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傳播與陣地建設。2.贏得網絡思政新陣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質量內涵。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與指導實踐相融合。徐振劍提出通過加大教育力度、加強組織管理等方式,做好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同時它增加了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手段和方式,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探索領域。從不同的角度看媒體的意義是不同的:全媒體的傳播是通過各種媒體的使用,如視頻、圖像、圖形、文字和聲音,整合各種媒體形式,和新的傳播形態。因此,我們高校應根據全媒體時代的發展,制定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計劃和創新目標,這樣可以獲得具有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的研究成果。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高校日常教育中應當將我們中華傳統文化課程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程開設,或者積極將傳統文化滲透入高校校園文化等第二課堂中,建立融合與協調發展的傳統文化教育氛圍。如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規劃和運行各種報告會、研討會、講座、論壇、讀書俱樂部、學術沙龍等,加強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引導。社會實踐育人與專業實踐相融合。王芳等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結合高校推行的第二課堂成績制度,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深度融合。馬克思主義是實踐證明的科學理論,只有與現實有關,才能真正把握,只有真正與現實相聯系才能真正運用。高校應通過暑期社會實踐、專業認知實習、專業設計等方式積極探索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的方法,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查、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積極主動地到農村去,到工廠去,向一線的工人和農民學習。圍繞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特點和新形勢,我們提出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個發展理念,即突出頂層設計,堅持價值引領,贏得網絡陣地,提升質量內涵,有效推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實效。立德樹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三推進”“三融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是新時期新探索的路徑,在高校中能夠較好地運用教育實踐為推進和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傳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并最終達到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目標。
作者:譚勇 易遠淑 劉海丹 楊鳳藻 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 上一篇:大學生網絡行為與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 下一篇:網絡媒介素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