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大慶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時間:2022-04-23 02:40:22

導語:國家重大慶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家重大慶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國家重大慶典活動是重要的國家儀式,蘊含著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豐富內容。借助參加國家重大慶典活動的有利機會,可以拓寬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形式,對學生的思政教育具有重大意義。作為高校輔導員,結合帶領學生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群眾游行活動的經歷進行了國家重大慶典活動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關鍵詞】國家重大慶典活動;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國慶70周年

群眾游行活動國家重大慶典活動是重要的國家儀式,在國家形成及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凝聚力和升華作用,具有影響力廣泛、影響時間長久、滲透力強勁和推動力持久等標志性特征[1,2]。中華民族自古崇尚儀式,非常重視國家重大慶典活動的舉行和宣傳,將國家慶典活動與國家信仰、民族情懷、社會文化有機結合,已逐步發展成為提升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的強有力舉措[3]。高等教育是國家和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承載著立德樹人、服務社會、科學研究、文化傳播等重要作用[4]。不僅需要對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專業技能,更要注重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及核心價值認同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人心,決定其為國家和社會輸送的高端人才是心系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借助國家重大慶典活動使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深入化、生活化,能夠使國家重大慶典活動蘊藏的深刻愛國主義內涵、民族精神內涵、理想信念內涵轉化成為高校思政教育的豐富內容,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5]。經歷了70載的艱苦奮斗,中華兒女在2019年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這一具有重大紀念意義的時刻,舉國歡慶之際,首都北京舉行了隆重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典。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北航”)的3457名師生,在共同經歷了七十余天的訓練排演之后,有幸在慶典活動當天作為群眾游行方陣的成員從天安門前走過,留下生命中難以忘懷的記憶。在帶隊訓練準備此次群眾游行活動的過程中,筆者作為北航輔導員,對如何有效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了探索與思考。

1引導學生參加國慶群眾游行活動,對學生思政教育的推動作用

(1)引發學生價值思考,發揮思政教育引領作用。從價值導向的層面出發,國家重大慶典活動憑借其所具備的深厚文化、精神底蘊讓參與到活動中的學生潛移默化地從價值塑造、思想認識、心理活動、開展意義等諸多方面形成對核心價值的認同[6]。通過大班會、沙龍交流深層動員和推介,引導學生在實際思考時充分結合主流價值,提升價值判斷能力,最終主動積極地加入國慶群眾游行活動的隊列訓練中,在鼓勵學生參加國慶群眾游行活動的過程中,使個人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學生將訓練的辛苦置于腦后,更多考慮國家重大慶典活動對國家凝聚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有效提升,青年學生對此責無旁貸,進而發揮出思政教育的積極引領作用。(2)強化師生情感認同,推動思政教育內化于心。國家重大慶典活動是對重要歷史時刻的慶祝,是建立在民族特有的情感基礎上的儀式性活動總集[7]。學生在參與國家重大慶典活動時,往往能夠被其中飽含的情感所深深感染,將活動的主旨精神內化于心,留下深刻難忘的精神記憶,并在日常交流時廣泛影響周圍學生,從而在校園內的師生群體間形成廣泛的傳播效應。在歷經七十余天的國慶群眾游行活動訓練排演過程中,筆者與參訓學生親密接觸、互相陪伴、分享感悟,不斷加深思想和情感上的認同,進一步確立輔導員向學生開展思政教育時亦師亦友的角色屬性,在情感共通、心心相印的環境下,讓學生將思政教育內化于心。(3)使學生知行合一,促使思政教育外化于行。國家重大慶典活動往往能夠讓參與者感受到極強的參與感,尤其是儀式、程式、講話、配樂、場地、情景等渲染出的活動氛圍,有效實現情感互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參與感[8]。將參與國家重大慶典活動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把原本課堂上理論層面的思政教育帶到群眾游行活動訓練的行動中,能夠使思政教育的開展更接地氣,在隊列訓練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深刻內涵,將理論的灌輸轉變為訓練之余的談心交流,促使思政教育在學生的參訓過程中外化于行[9]。

2帶領學生參加國慶群眾游行活動,賦予學生思政教育豐富內容

2.1薪火相傳,傳承愛國精神。愛國是中華兒女的本分,更是職責。我國之所以能夠綿延五千年經久不衰,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依靠的是將全國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前有無數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捍衛國家的主權完整和領土統一,使今人能夠安享太平、幸福生活?,F今的本科生思政教育應引導學生居安思危,傳承和保持愛國精神的火種。《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中要求:全黨上下要利用重要紀念日、重大國家活動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通過召開愛國主義精神宣傳主題動員會、觀看愛國主義電影等途徑,重點圍繞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和愛國主義情感的激發來開展思政教育,讓學生能夠深入傳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10]。2.2追求卓越,書寫“四有”人生。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有信念、有夢想、有奮斗、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當代學生成長于國家各項事業飛速發展、人民生活富裕安康的21世紀,存在理想信念不夠堅定、遇到困難不愿克服、個人利益不愿受損等一些不足,與現階段所倡導的“四有”人生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在大學階段充分改善提升,在日后步入社會之時,努力成為國家急需的棟梁之材[11]。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階段學生的領路人,開展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便是幫助學生發現和改進現有的不足,在思想認識提升和價值觀養成方面給予學生充分的指導[12]。在帶領學生參與國慶群眾游行活動的過程中,烈日下的動作訓練,細雨中的行進練習,凌晨時分的集結聯排,對學生吃苦耐勞、攻堅克難、甘于奉獻等優秀品行的養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論是動作規范,還是行進整齊性上的高標準、嚴要求,都對培養學生堅定信念、追求卓越的崇高價值取向發揮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借助國慶群眾游行活動,讓每名學生在堅定理想信念、書寫“四有”人生的更高追求層面產生了質的飛躍,也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煥發出勃勃生機。2.3固本培元,堅定“四個自信”。古語云:“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弊孕?,是敢于戰勝所面對一切挑戰和困難的信心,更是人生道路不斷邁上更高層次臺階的動力之源。本科生正處在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養成的重要時期和關鍵階段,自信心的充分培育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是現階段思政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點[13]。共產黨員要堅持“四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青年大學生作為黨和國家的希望和未來,也要堅定“四個自信”,參加國慶群眾游行活動使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國家今日之強大,感受社會各界之團結,見證經濟發展之繁榮。以此來鼓舞學生提振信心,肯定共產黨執政地位的合理性,認清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正確性和優越性,進而使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把自信轉化成自覺,并深入發展為行動,在學習生活及未來的工作當中不斷開拓進取,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使思政教育的育人成果得到有效轉化。2.4共鑄輝煌,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希望在于青年一代的不懈付出和努力,需要當代學生在國家的奮斗征程中“不做過客,不當看客”,因而高校思政教育的關鍵作用在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戰斗力[14]。從國家和民族層面的宏觀夢想,具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顒拥奈⒂^層面,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政教育便是要帶領學生經歷并明白:十余萬人歷時數月努力去做好自己所承擔的分列式、游行、文藝聯歡或綜合保障等任務,在慶典當天將十余萬人的努力匯聚在一起,便能夠在全世界面前展現出一場規模宏大、效果震撼的盛典,舉國上下無不為之自豪。引導學生相信,只要踏實努力為夢想去奮斗,自己會成為鑄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員。

3鼓勵學生參加國慶群眾游行活動,對學生思政教育具有重大意義

(1)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國家凝聚力的源泉[15]。通過帶領學生參加國慶群眾游行活動,讓原本課堂上宣揚的愛國奉獻、報效國家等倡議有了生動的踐行機會。幫助學生在親身參與中明白個人的努力如何匯聚壯大成為國家的力量,個人的行動如何經過資源整合烙工業和信息化教育IndustryandInformationTechnologyEducation上國家儀式的印記,將愛國的深刻內涵融入參與國家重大慶典活動的實際行動,從而將思政教育工作中最為重要的愛國主義精神的火種傳播到學生的思想深處,生根發芽,形成根植于內心的愛國情懷,成為學生日后投身國家發展建設的動力之源。(2)加強集體主義教育,有利于增強集體凝聚力。集體主義是無產階級世界觀和共產主義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思政教育范圍內開展集體主義教育能夠促進學生形成集體主義價值觀[16]。在學生訓練過程中反復強調隊列整齊劃一的重要性,將三千余人的方陣凝聚為一個整體,執行統一的口令,讓學生不斷強化集體意識,形成共同的集體活動記憶,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集體凝聚力,為日后各項思政教育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3)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堅定崇高追求。理想信念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所在,理想信念教育也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靈魂所在[17]。北航在建校后的67年間,始終傳承和踐行“空天報國、敢為人先”的北航精神,筆者在帶隊訓練過程中,引導學生在理想信念層面認清此次作為北航學生代表參與國家重大慶典正是報效國家、擔當使命的集中體現,讓學生牢記“空天報國”的理想信念,懷揣遠大抱負,堅定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的崇高品行追求。

4對思政教育的思考

好的思政工作應該像“鹽”,只有將其中的深刻內涵充分融入學生教育的方方面面,才能做好高校教育工作這頓“精神大餐”[18]。高校在開展日常思政教育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忽視思想層面的引導,而側重政治化的理論傳授,學生不易接受。結合帶領學生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群眾游行活動過程中圍繞思政教育的思政教育探索,審視以往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3點改進建議。(1)注重拓展活動形式,增強活動吸引力,提升思政教育形式多元化?,F階段的日常思政教育活動,多局限于課堂上的理論傳授及會場內的理論學習,活動形式相對單一,互動性不足,被動灌輸模式下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在帶領學生進行國慶群眾游行活動訓練的過程中,為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增加思政教育活動的吸引力,筆者開展了觀賞優秀愛國主義題材影片(如《紅海行動》等)、歷次國家重大慶典活動介紹展示評比、紅色歌曲識曲猜歌名比賽等一系列豐富的文體活動,通過比賽獎勵機制引導學生廣泛參與,在活動過程中達到思政教育的目的,促進思政教育工作的多元化開展。(2)深刻挖掘思想內涵,凝練精神真諦,推進思政教育內容深入化。以往開展的思政教育活動多流于形式,缺乏對于活動精神層面的凝練,導致學生參與了活動但未能深入領會活動精神,使思政工作效果不佳。

筆者通過帶領學生參與國慶群眾游行活動,讓學生領悟了方陣集體對于學生個體的重大意義,理解了理想信念對支撐個人堅持完成艱巨任務的關鍵作用。將國慶群眾游行活動這一重大慶典中蘊藏的豐富思想和精神真諦充分發掘,使思政教育內容落到實處。(3)注重理論結合實際,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思政教育過程生動化。思政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也具有教育工作注重理論、缺乏實踐運用的特點,學生往往不能夠將傳揚的思想和精神領會貫通,難以形成對于思政教育的全面理解。5結語通過帶領學生參與國慶慶典活動,發現活動的儀式、場地、環境等對于學生理解重大紀念活動的意義具有重要影響。這也啟發思政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活動時注重背景、環境等內容的介紹和鋪墊,如嘗試開展實地參觀學習、應用場景模擬等方式輔助思政教育工作,以生動化的教學過程推動思政教育理論與實際應用層面深入結合。

作者:鄭磊 申澤鵬 馬田 謝正洋 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