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概論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意義

時間:2022-04-20 10:04:00

導語:藝術設計概論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設計概論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意義

摘要:本文基于高校藝術設計概論課程的基本現狀,通過不斷實踐與發展,探尋藝術設計概論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意義和發展措施,希望可以找到藝術設計專業與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措施,以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藝術設計;思政教育;融合

隨著國家經濟的日益強大和文化的不斷融合,教育工作成為強兵富國的一項必要工作,思政教育近年來備受社會重視。“全球化”的發展,讓大家更快地了解世界,但是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卻逐漸弱化,近年來“洋節”越來越受歡迎。現代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要求不僅僅是專業技能過硬,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因為品質是做人的第一步。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政教育過于簡單,無法滿足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所以,高校藝術設計概論課程中融合思政教育,將思政教育融入到生活與教學的方方面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覺性。本文主要探討在藝術類專業課程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希望可以整合教育理念,促進共同發展。

一、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的基本現狀

現代社會與企業對于藝術設計專業類的學生要求越來越高,畢業生不僅僅要專業素質過關,還要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愛崗敬業、吃苦耐勞是現代社會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畢業后進入社會走進設計行業,設計行業工作強度大,并且工作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較高的熱情與創新。然而很多90后的學生家庭條件富足,吃不了苦,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此外誠實守信、為人真誠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堅持誠信才能與客戶長久合作下去,真誠做人才會與同事和諧相處,才能有利于工作。最后要敢于探索,勇于創新,這是企業對員工的要求,只有不斷去創新,設計才能有生命。基于社會的需求,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需要不斷改進,將思政教學融入其中是必然趨勢,值得我們不斷探索研究。普通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正是20歲左右的年紀,花一樣的年紀,他們朝氣蓬勃充滿激情、好奇,這個時候正是對其價值觀的塑造時期。高校對于藝術類專業的教學目標是結合本校定位而制定,培養的學生側重點也不相同。例如應用技術型高校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讓學生進入社會能適應工作。藝術生對待專業課一般會比較認真,但是對待思政這一類的課程就不重視,不愿意學習。我們也知道這一年齡段的學生,特別是藝術類的學生極具個性,有著非常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向往無拘無束,不喜歡被束縛,所以他們并不喜歡一板一眼的思政教育。

二、高校藝術設計概論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的意義

高校思政教育課程內涵豐富,值得我們去品味與學習。思政課程顧名思義就是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努力學好思政課程,加強思想道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總之,思政課程的學習是學生提升自我修養的路徑,意義重大,對于高校藝術專業的學生思想品質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思政教育的內容包括文化價值、民族傳承等等,內容廣泛,是幫助學生提升道德修養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發揮身長處,展現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風貌。通過學習思政課程,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吸引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興趣。傳統文化是我國的民族根基,現在大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甚少,對待民族的感情較為薄弱。在藝術專業課堂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內涵與民族歸屬感。

三、高校藝術設計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

一是主動掌握藝術設計概論課程的思政元素。在融入思政課程基礎上,探索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思想內涵和價值理念,在專業課程的基礎上將思政與藝術相互融合。當然,教師要在藝術設計的課程上,潛移默化地融入思政教學,讓學生帶著興趣聽進去,而不是枯燥地敘述,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學習到思政知識。二是考慮學生的需求。在實際教學中,專業是第一要求,在此基礎上抓住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分析當下較為火熱的設計,在實際講解或者分析中融入思政內容。老師要發揮榜樣帶頭作用,正讓學生思考,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三是在授課過程中要提升實踐育人的水平,用優秀的文化思想開展教學模式。在不同的專業課題中穿插思政內容,在學生在課題實踐中體會思政的重要性。四是時代是不斷發展的,藝術專業課程的考核體系需要不斷去完善。在藝術專業的考核環節要加上思政教育的分數,只有從根本上重視,學生才能重視思政課。

四、高校藝術設計概論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開展的框架設計

藝術設計概論課程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成果,融入思政教育真正達到教育目的。本文以藝術專業設計概論課程為例,希望可以在教學方式上取得突破。傳統的藝術設計專業與思政課程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果不佳。結合現代社會的需求,在專業課程的教學思路上,融入思政教育,還可以在專業課程的設計環節加入傳統文化元素。此外,將企業項目和設計競賽引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強團隊協作能力,增強創新實踐意識。高校在藝術設計概論專業課程中融合思政教育,將思政運用中實踐教學中,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思考思政教育的意義,提升學生的精神涵養,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一)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從學科設計來看,思政教育的開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對于我國的思政教學,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是教育的重點,要深深植入到每一位學生的心中。在藝術設計概論課程中融合思政教育,讓學生體會到我國的風土人情,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主動地愛祖國愛人民,能夠體會到作為炎黃子孫的驕傲感。思政教育可以保證我國人民上下一心,有利于培養民族自豪感,形成民族凝聚力。為了培養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設計專業的教學中就要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為出發點,在潛移默化中培養愛國主義情懷。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

良好的思想道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從古至今都非常注重道德教育。在藝術設計概論教學中,思想道德教育更為重要,一定程度上,道德品質是高于專業能力的,沒有品德的人專業能力再強也不會成為祖國的人才。優秀的品質每個人都能說出很多,但是做到的又有多少呢?因此,在藝術設計概論的教學中要注重道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

(三)重視黨的領導建設

思政教育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等。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當代大學生作為黨的接班人,要認真貫徹黨的指導思想,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然而一些學生對黨的概念較為模糊,認為黨非常遙遠,這不利于社會主義的發展。因此高校在思政教育的開展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黨,了解黨,重視黨的領導建設,從而擁護黨的領導。

(四)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理念

正確的價值觀理念,決定了學生的政治立場以及政治意識,決定了學生對事物的評判能力,這是當代大學生必須要有的價值觀。如果一個人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就無法判別事物的對錯,這是非常嚴重的。一旦發生思想扭曲,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在藝術設計概論課程中融合思政教育,是主動規避風險的一種表現。在案例教學以及案例講解中,教師要無形中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從而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這樣日后學生在社會工作中、生活中才不會走彎路,才能順著陽光大道走下去。

五、結語

高校藝術設計概論課程融入思政教育、世界觀與價值觀,有利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理念,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在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這種多元融合教學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可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我國藝術設計行業提供正確的價值引導。

參考文獻

[1]李艷花,劉寅凱.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與創新—以"展示設計"課程為例[J].現代鹽化工,2019,046(003):183-184.

[2]馬岳.藝術設計課程教具使用方法探析[J].大眾文藝,2018,436(10):213-214.

作者:劉文 單位:武漢工程大學藝術設計學院